孔融晚年为什么要弑母
世人皆知孔融四岁让梨,却不知晚年孔融弑母的故事的原因是:
孔融弑母,并不是指孔融真正的杀了自己的母亲,而是曹操给他扣上了这顶大帽子。孔融究竟是否提过这个论点,后人无法考证。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曾记载他也是孔子的二十世孙!通过孔融让梨就可以知道,他小的时候以恭敬孝顺闻名!但是最后却背上了弑母的名号!孔融弑母这是真的吗?
其实这个还得从孔融当时所在的历史背景说起,孔融从小就十分的好学而且出生在一个充满书墨和官僚的家庭!才能显现的很早,可惜他命运不好,13岁时就死了父亲,不过作为孔子后裔,孔融具有当官的优势,当官后的孔融刚直不阿,甚至敢对忿董卓。
董卓忌惮孔融的名声不敢杀他,把他从朝廷调到黄巾军猖獗的北海国当国相,到了北海国之后孔融整顿军备,积极抵抗和讨伐黄巾军,在当地获得了很高的口碑。
孔融为人有才不假,却情商不够,在袁绍和曹操彼此争霸时,有人劝孔融归附曹操,结果他把劝诫的人杀了,试想这样的事传到曹操耳朵会如何?
后来,曹操又挟持了汉献帝,通过汉献帝来命令各个诸侯,也就是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的所作所为令孔融十分的不满!
曹操说对的,孔融偏要说是错的,曹操反对的孔融都赞成,曹操赞成的孔融都反对,总之孔融喜欢和曹操唱反调。
曹丕娶了袁绍儿子的妻子甄氏,孔融写信讽刺曹操,但曹操并没有做什么,而是隐忍。曹操曾以节约粮食为由下了禁酒的命令,孔融知道后就说成事之人无不饮酒,曹公为何禁酒呢?这句话明显就是与曹操对着干!仇恨也就在曹操心里扎了根!
孔融向来生性洒脱,不拘泥于礼教条例,曾提出过父母无恩论,就是说父母与儿女毫无恩情,母亲和孩子好比器皿与物品,物品取出自然与器皿毫无关系。孔融甚至还大放厥词,说父母无恩,孩子只是父母欢愉之后的一个结果。
他说自己有粮食,宁可给陌生人也不愿意给父母。听到这样的观点,曹操喜出望外,因为这样的言论颠覆了传统观念,违背了孝道,所以曹操便以此为由称其此番行为无疑是弑父弑母之举。
公元208年9月,曹操以图谋不轨和不孝的罪名处死了孔融,并且株连全家,这一年孔融56岁。
所以孔融弑母,并不是指孔融真正的杀了自己的母亲,而是曹操给他扣上了这顶大帽子。孔融究竟是否提过这个论点,后人无法考证。
孔融让梨的孔融长大后真的弑母了吗?他是怎么变成这样的?
大家小得时候应该都读过三字经,在三字经里面就有一句“融四岁能让梨!”而里面的融也就是孔融,就算没有在三字经里读过这句,那也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曾记载他也是孔子的二十世孙!通过孔融让梨就可以知道,他小的时候以恭敬孝顺闻名!但是最后却背上了弑母的名号!孔融弑母这是真的吗?
其实这个还得从孔融当时所在的历史背景说起,孔融从小就十分的好学而且出生在一个充满书墨和官僚的家庭!在汉献帝即位后,孔融就被十分的重用!
在朝庭上孔融可谓是刚正不阿!也就是因为孔融的这个性格,在朝廷上得罪了很多人!在当时把持朝政的人是董卓,但是孔融也从未害怕,经常与董卓争辩!董卓也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对孔融可谓是怀恨在心,于是将其贬职!
贬到北海任职,所以后来人们也就称孔融为孔北海!在北海孔融体贴百姓,建立学院,讨伐叛军,做尽好事!也就在汉献帝迁都后征召孔融为少府,每次的朝会都会特意询问孔融的意见,一时间孔融成了汉献帝的心腹!
后来,曹操又挟持了汉献帝,通过汉献帝来命令各个诸侯,也就是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的所作所为令孔融十分的不满!所以很多次都会与曹操对着干,来反对曹操错误的提议!曹操曾以节约粮食为由下了禁酒的命令,孔融知道后就说成事之人无不饮酒,曹公为何禁酒呢?这句话明显就是与曹操对着干!仇恨也就在曹操心里扎了根!
在袁绍大败以后,曹操喜出望外,所以曹操和曹丕两人都看上了袁绍的儿媳,最后曹丕迎娶了袁绍的儿媳!在后来孔融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就开始了大肆书写和谈论这件事情,曾以纣王比喻曹操!这件事爆发后更是让曹操恨透了孔融!
孔融这个人十分洒脱!从不拘泥于礼教条例,孔融曾提出过父母无恩论,也就是说父母与儿女毫无恩亲!并且大肆诉说父母无恩,孩子只是父母在欢愉时的一个结果!这句话的意思好像就是说父母才是真爱,孩子只是个意外!孔融还说过就算有粮食给陌生人都不会给父母!
这样的观点很快就传开了,也顺利的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曹操听到后十分的欣喜!可算抓住了他的小尾巴了!因为这样的言论颠覆了传统的观念违背了所谓的孝道!所以曹操就以这个为理由,将孔融定为弑父弑母之举!给孔融扣上了不孝的帽子!将他处以死刑,来解除曹操自己的心头不悦!
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孔融弑母其实并不是孔融真的杀害了自己的母亲,而是被曹操所定的罪行!当然孔融提过这个父母无恩论还是一回事呢!真正的历史谁也说不准!
孔融四岁可让梨,为何却走上了弑母的道路?
提到孔融很多人都不陌生,大家基本都是听说关于孔融让梨的故事长大的。孔融四岁让梨这件事情,即使在东汉末文这么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依然传播得比较远。孔融让梨这件事情也慢慢成为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流芳百世。可是让那个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就这样一个谦逊有礼的小男孩,最后却走上了“弑母”的道路。这里说的“弑母”并不是说杀死他的穆青,而是他提出了“父母无恩论”的说法。毕竟在那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年代来说,这样的说法其实跟“弑母”没有太大的区别。
孔融作为东汉末年文学家,孔子的二十世孙,同时还是“建安七子”之一。从小就比较聪明,4岁的时候就因为让梨的故事成为一个当时比较出名的孩子,年轻的时候跟平原陶丘洪和陈留边让一同被大家称为青年才俊。在汉献帝登基之后,曾担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被当时的人称为孔北海。虽说只在任六年的时候,却做了不少的事实,比如修筑城邑,创办私塾学校,推举出不少有才华的人当官。
孔融当初提出的“父母无恩论”,大体的意思就是说父母跟自己的孩子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更没有所谓的恩情在里面。在他看来,母亲跟子女的关系就好比是器皿与物品之间的关系,当物品取出来以后,这件物品自然就跟器皿毫无关系了。他还在公共场说出孩子只不过是父母欢愉之后的结果,即便自己有粮食,宁愿给陌生人也不会给自己的父母”。估计孔融自己也没有想到,这样的言论会给他带来杀身之祸。
由于曹操天性多疑,很早就对这位刚直不阿,经常跟自己唱反调的孔融不满。在郗虑的诬陷下,曹操最终还是选择对孔融下手,以招合徒众、谤讪朝廷等罪名将他抓起来。特别是其中关于“父母无恩论”的说法完全颠覆了传统观念,违背了孝道。曹操认为他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弑父弑母之举,并给他扣上了一个不孝的帽子,最后被处以死刑。
虽说他提出的“父母无恩论”不是其死亡的真正原因,但这种说法却为曹操提供了杀他的有利条件。毕竟再怎么说,孔融在当时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是不能乱杀的,不然很容易引起朝廷的动荡。自古以来孝道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出“父母无恩论”的孔融,直接把自己从一个受人敬仰的大文学家,变为一个不孝之人。对于曹操来说,杀这样的不孝之人根本不会对社会有太大的影响,更不用担心有多大的后果。
上述文章就是科灵网介绍的孔融让梨最后弑父和孔融让梨最后却因不孝被杀的详细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财经资讯知识,记得收藏关注我们。
标签: 孔融让梨最后弑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