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任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总参谋长)

科灵网 867 0

中国的开国10大将军10大元帅(要介绍)

十大元帅1朱德(1886-1976)

2彭德怀(1898-1974)

3林彪(1907-1971)

4刘伯承(1892-1986)

5贺龙(1896-1969)

6陈毅(1901-1972)

7罗荣桓(1902-1963)

8徐向前(1901-1990)

9聂荣臻(1899-1992)

10叶剑英(1897-1986)1955年9月27日17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衔授勋典礼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彭真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衔授勋的命令。随后,毛泽东亲自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的命令状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和叶剑英。共和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十大元帅就这样产生了。

朱德:朱德是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有“红军之父”的美誉,早在井冈山时期就与毛泽东齐名,所部被称为“朱毛红军”。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军委”)副主席等主要军职。红军之父,八路军总司令、解放军总司令,他不排第一谁排第一? 彭德怀:彭德怀是平江起义领导人,历任红3军团军团长、红一方面军总指挥、八路军副总司令、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国防部长等主要军职。他不排第二谁能排第二? 林彪:林彪,参加过南昌起义,历任红1军团军团长、八路军115师师长、东北军区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华中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副主席等主要军职。林彪时任政治局委员、第二副总理,这明显高于其他人的职务外,林还是战绩最显赫的元帅,对林彪的战绩恐怕没有人能够置疑,红军时期中央苏区的第一主力军团,抗战时期的平型关战斗,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指挥过两次,率部队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横扫大半个中国,就这一点而言其他元帅无法比拟,因此他在元帅中林彪的资历很浅,年龄最小,但别人对他排第三并无异议,可见他多年来的战绩和声望是何等显赫了。二野虽然也跨越了半个中国,但淮海战役总指挥是邓小平而不是刘伯承,而大部分敌军是三野消灭的。 刘伯承:刘伯承是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参谋长。历任红军总参谋长、八路军第129师师长、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军事学院院长、中央军委副主席、训练总监部部长等主要军职。论资历,刘乃北洋时期的川中名将,北伐时期的军长,南昌起义的参谋长,红军总参谋长。论战功,红军时期参与过第四次反围剿,抗战时建立了敌后四大根据地之一的晋冀鲁豫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挺进大别山,牺牲自己帮助别人,成绩不大功劳大;参与指挥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后又率部解放大西南直至西藏,二野是四大野战军里吃苦最多的部队,二野同四野一样也跨越了半个中国,连陈毅都感到不安,向中央要求率三野挺进西南,让二野留驻华东,但毛泽东没同意。也有人说淮海战役总指挥是邓小平而不是刘伯承,而大部分敌军是三野消灭的,总之,论资历论战功刘伯承排第四都是合适的。

贺龙:贺龙是南昌起义总指挥,历任红2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八路军第120师师长、西北军区司令员、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副主席等主要军职。的确,论资历贺龙并不输于刘伯承,刘伯承在川军熊克武手下当团长大败朱德的滇军时,贺龙也在湘军里当团长,北伐时两人都是军长,贺龙的军长还更正规一些,贺还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十年内战时期更是二方面军总指挥,高于刘伯承。但抗战开始贺后就不行了,120师发展缓慢,晋绥根据地的规模远远小于晋冀鲁豫根据地,贺刘高下已分。解放战争初期贺龙表现不佳,毛泽东干脆把他的部队交给了彭德怀,只让他负责后勤供应,此时的贺龙已经与刘伯承无法比拟了。战争快结束时毛让贺龙率十八兵团进军大西南,完全属于安慰的性质。所以,论战功贺龙只能排在刘伯承之后。 陈毅:陈毅,曾与朱德一起率南昌起义军转战闽粤赣湘边界,是湘南起义领导人,并同朱德率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历任红4军前委书记、新四军代军长、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中央军委副主席等主要军职。作为新四军军长、第三野战军司令,他的战绩和地位明显高于贺龙,但他的资历不如贺龙,不是指党内资历,而是指新四军的形成晚于贺龙的湘鄂西,加之陈毅的战绩很大一部分应归功于粟裕,所以只能排在第六。说句题外的话,现在有很多人出于对粟裕的同情,对陈毅的军事水平颇有微词。要说与粟裕以及林刘徐彭等人相比,陈毅的确有所不如,但他毕竟从军数十年,从三河坝指挥数百人开始到三野司令指挥几十万人,野战军地方军游击队等各种经验非常丰富,又善于总结经验教训,陈毅还是有相当的军事才能的。比如新四军时期,他和刘少奇的战略思想有分歧,刘的思路多从政治上着眼,但具体问题考虑不周到,而陈的思路更实际、更缜密,更具备可操作性,这都缘于陈多年的实践经验。比如郭村保卫战,叶飞按照刘少奇的布置,冒险作战,结果险些全军覆没,幸亏运气好,得以险胜。郭村之后,刘少奇不接受教训,还想搞个更大的固守待援战役,一举解决苏北问题,但陈毅没有执行,而是和粟裕实事求是的制定了作战计划,这才有了后来的黄桥大胜。在元帅中,陈毅的军事才能起码不低于朱贺罗聂叶,而他的统战外交才能更是出类拔萃。最出色的就是黄桥之战,可以说将军一张嘴,能顶十万兵 罗荣桓:罗荣桓,参加过秋收起义。历任红4军政委、红1军团政治部主任、八路军第115师代师长兼政委、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第四野战军政委、总政治部主任、总干部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主要军职。论战绩,他虽然主持过一个大战略区,给林彪当政委,但时间也只有短短三四年,其他时间都是在抓政工。但当时中央已内定罗荣桓为八届政治局委员,如果排在三个非政治局委员后面,显然不大合适,加之他是毛泽东的爱将,而且在山东几年,功劳还是巨大的,所以排在了第七位。为了加重罗荣桓的分量,还特意给他安排了一个人大副委员长的职务,跟后面的徐聂叶只是人大常委相比,就更名正言顺一些了。 徐向前:徐向前,参加过广州起义。历任红4军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主要军职。徐向前和粟裕一样,都是天才军事家,但可惜造化弄人,中央把他派给了张国焘,而不是中央苏区瑞金,张国焘又是个较低能的野心家,不服中央,但又斗不过中央,结果影响徐帅因此受了一辈子牵连,尽管早年战功赫赫,但抗战开始以后一直缺乏施展才华的机会,49年解放山西一役虽然精彩纷呈,毕竟是大战尾声。尽管毛泽东后来了解了徐帅的忠厚品质,有意提携,让徐以华北军区副司令兼总参谋长,而聂荣臻以华北军区司令之尊才任副总长,终究为时已晚。如果不是照顾四方面军的资历,他战争时期的最后职务连元帅都难以评上。尽管只排第八,又夫复何求呢? 聂荣臻:聂荣臻是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历任中央军委参谋长、红1军团政委、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华北军区司令员、副总参谋长、代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主要军职。如果按抗战时期的势头,聂不应该只排第九,当时晋察冀是我军四大根据地之一,聂是军政指挥一把抓,是重要的方面大员。可惜他的能力只擅长建设根据地,不擅长打正规战,也就是说还是红军时期的思想观念和军事素养。一进入解放战争,这种缺陷就暴露出来了,他手下又没有粟裕这样的副手,同时,如果面对的对手是刘峙还好,偏偏还是个悍将傅作义,结果,只能自保,无力进攻,打了三年仗,部队没太大发展(与其他几支部队相比。实事求是的说,这也不怪聂荣臻,他其实并未系统的学习过军事,从黄埔军校教官开始,虽然从军,但一直是搞政治工作的,这个经历和陈毅有点相似,但陈毅毕竟从湘南暴动开始就具体接触军事指挥,而且是从基层做起,在中央苏区时当过军长、司令,长期独立指挥军事,经验丰富,聂荣臻则到晋察冀时期才开始独立指挥军队,而且任务主要是建设根据地。所以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发展缓慢也是情有可原的。解放后发展国防科技他还是大有作为的。 叶剑英:叶剑英是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历任总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参谋长、人民解放军参谋长、华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中央军委副主席、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训练总监部代部长等主要军职。按说叶剑英是本不应该评元帅的。什么是元帅?按照古意解释,就是率领军队的主帅。叶剑英除了中央苏区时当过一段福建军区司令以外,其余时间多是当参座,既未直接率领军队(大部队、野战军)也未当过主帅,在福建军区时领着龚楚伍修权和敌人打过一仗还是个败仗。抗战开始后到解放战争时期叶虽然挂着总参谋长之职,但一直是搞统战外交工作,很少正正经经参与过作战指挥。而与叶相比,粟裕授元帅则是实至名归,合情合理。可惜授衔是在55年而不是49年,这时粟裕的地位已大大降低,(如果担任志愿军司令或指挥解放台湾战争又当别论。)授衔更重视资历以及军事外的因素,尽管是排第十位。

大将

1、大将——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

粟裕,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

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

而他长期是以陈毅的副手身份指挥作战,

建国后任过短时间的总参谋长一职,

授衔时却不在这一重要位置上,

而且他的资历只能够和罗荣桓相比。

陈毅代表新四军和三野的元帅地位已定,

粟裕只能委屈了。

至于粟裕争当元帅的传说是站不住的,

那是人们根据他的战绩和位列大将首席而产生的臆测。

四八年中央军委曾计划将粟裕指挥的华野外线兵团

即苏北兵团扩编为华中野战军渡江作战,

而将华野的内线兵团即山东兵团升级为华东野战军。

这一计划本以明令发表,许世友、谭震林、刘少卿

指挥的山东兵团已使用华东野战军的名义达三个月之久。

而正是由于粟裕本人的反对,这一计划才撤销。

同时,粟裕还坚决主张已到中原的陈毅继续兼职华野司令。

可见,粟裕放弃了成为方面大军主官的机会,

很难认为到授衔时他会再争执一番。

2、大将——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

徐海东,陕北方面的代表,

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

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

还有一只独立长征的部队最先到达陕北,

即红二十五军,徐海东是这只部队幸存的指挥者,

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徐海东任军团长。

斯诺所写《西行漫记》中曾提到,

蒋介石称徐海东为“文明的一大害”。

由于在战争中肺部负过重伤,

他在抗战开始不久后就已不能工作,

一直处于疗养状态,直至七零年去世。

陕北方面的代表人物刘志丹阵亡,高岗自杀,

徐海东是这一派系中的最高人物了,

而且他为人一向正直和善,与世无争,

授他大将不会引起不平衡。

3、大将——黄克诚(1902-1986) 湖南省永兴县人

黄克诚,第四野战军的代表。

他的战绩、资历与别人相比有值得商榷之处,

但是他当时的职务是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

这一点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4、大将——陈赓(1903-1961)湖南省湘乡县人

陈赓,第二野战军的代表。

二野参谋长李达是三一年宁都起义才参加红军的,

尽管军事造诣很高,但资历不足以为二野的代表人物。

陈赓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均是中流,而他的名气甚大,

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著名的“黄埔三杰”中,蒋先云战死,

贺衷寒去了台湾,陈赓是硕果仅存了。

5、大将——谭政(1902-1988)湖南省湘乡县人

谭政,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

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一致,

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

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与派系平衡无关。

6、大将——萧劲光(1903-1989)湖南省长沙人

萧劲光,第四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在所有元帅和大将中只有他在苏联进修过海军业务。

在资历方面,只提一点就够了。

当年江西苏区党内斗争中有一顶帽子以他的名字命名,

叫做“萧劲光式的右倾机会主义”。

7、大将——张云逸(1892-1974)广东省文昌县人

张云逸,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几乎可认为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因他的资历而来的。

大将中他的年事最高,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

广西百色起义时他任红七军军长,

在邓小平离队后他率红七军艰苦转战进入中央苏区,

任红军副总参谋长。抗战和解放战争时

他在华东方面的军职一直高于粟裕。

叶挺任新四军军长,他任参谋长兼第二支队司令;

陈毅任军长,他任副军长;

华野成立,他又先后任过副司令兼参谋长。

这些职务大将中无他人可比。

8、大将——罗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

罗瑞卿,华北野战军的代表。

他的军事业绩和指挥能力都很一般,

资历也不出众,是有争议的人物。

而他当时的职务为公安军司令兼公安部部长,

工作性质特殊与最高层直接相关,

毛泽东对他颇为赏识,是党内军内正在上升的人物,

庐山会议后也正是他接任了黄克诚总参谋长

和军委秘书长的重要职务。

9、大将——王树声(1905-1974)湖北省麻城县人

王树声,红四方面军的代表。

与元帅中徐向前的情况一致,

尽管王树声战争中没有骄人战绩,

甚至在解放战争中的职务低于多数大将,

但他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

仅此一项足以保证他的大将军衔。

授衔时他的职务与陈赓相同,都是国防部副部长。

10、大将——许光达(1908-1969)湖南省长沙市人

许光达,做为红二方面军在大将中的代表人物列名最后,

也是十大将中争议最大的人。

他的职务、资历、战绩明显低于其他的人,

而且在红军中仅担任师长,

对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都嫌不足。

由于红二方面军产生的高级将领本来就少,

参谋长李达因资历有限而排除在大将之外。

而曾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

本是最有资格的人选,

但他在长征时支持过张国焘的路线,

又与此时主持军委的彭德怀水火不容,加上他

当时训练总监察部副部长兼陆军训练部部长的职务较低,

故而没得到大将的位置。

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于,

中国当时在借助苏联建立自己的装甲兵,

为了对等谈判,中国的装甲兵司令应与苏军的军衔相同。

作为装甲兵司令的许光达也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大将军衔,

在各兵种的主官当中成了特例。

叶帅十多次任参谋长得“参座”雅号 他三度主持军委常务都在哪年

在开国将帅中,像叶剑英元帅那样,从青年时代到晚年十多次荣任“参谋长”要职的并不多见,他也因此在军内外赢得了“参座”雅号。

1897年出生广东梅县的叶剑英。少年时在丙村三堡学堂和梅县东山中学读书,受到辛亥革命影响,立志报效国家。

他1917年进入云南讲武堂学习,三年后取得 炮兵少尉 毕业证明,投奔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军,任总司令部见习参谋。

1920年夏,叶剑英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驱逐桂系军阀之役。翌年10月,随非常大总统孙中山出巡广西。1922年6月,发生军阀陈炯明叛变事件。叶剑英此时已是海军陆战队营长,成为校级军官。

他奉命率部同叛军作战,英勇护卫孙中山脱险。嗣后曾避居香港。当年10月得知孙中山组建讨贼军的消息,立即前往福建,被委任为东路讨贼军总部参谋,后任东路讨贼军 第八旅参谋长 ,随军入粤讨伐陈炯明。

这是叶剑英 首次担任参谋长 职务,时年25岁。

1924年初,叶剑英任建国 粤军第二师参谋长 。他受廖仲恺先生邀请,参加创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任教授部副主任。在成为深孚众望教官的同时开始接受马列主义。

1925年,叶剑英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东征。他英勇善战,显露了出众的军事才能,被正式委任为建国粤军第二师新编团团长。隔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初期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总预备队指挥部参谋长 。进入将军行列。

攻克南昌后,他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新编第二师代理师长,1927年任 第四军中将参谋长。

可见,在叶帅30岁之前,他已经连续 四次担任参谋长一职 。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叶剑英毅然通电反蒋。随即奔赴武汉,7月在白色恐怖中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

1928年冬,叶剑英赴苏联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特别班学习。回国后的1931年初到达中央苏区。

此后,历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总参谋部部长(即总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 闽赣军区、福建军区司令员等职,参与指挥第二、三、四次反“围剿”战役。在此期间,还曾担任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瑞金卫戍司令员, 工农红军副总参谋长,红三军团参谋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参谋长 兼第三纵队司令员, 红军第一方面军参谋长,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即中革军委)参谋部参谋长。

细数一下,红军时期,叶帅曾经 八次担任参谋长职务。

抗日战争爆发后,叶剑英与周恩来、朱德一起到南京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国防会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他被任命为 八路军中将参谋长 。

此后,他还一度任我军驻南京代表,在国统区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1年返回延安,任 中央军委参谋长兼十八集团军参谋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底,面对中国即将爆发全面内战的严峻局面,美国总统杜鲁门调整对华政策,派已退休的前美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五星上将为总统特使,来华进行军事调停。当时在北平设立军调部,下设38个执行小组,分赴各地执行停止内战的调解任务。

为便于同国民党军协调工作,我军参加军调部工作和派驻各地的军调部代表,也都被授予军衔,带队的周恩来被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叶剑英作为军调部中共首席代表被授予中将军衔。

(图为中共代表叶剑英在会议上讲话,右图为军调部中共代表团驻地南河沿翠明庄)

新中国建立的1949年10月初,叶剑英和陈赓在南疆指挥广东战役。解放广州后,他曾担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代书记等职务。

1954年10月,叶剑英回到北京。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1955年9月,被授予元帅军衔。

1958年3月,叶剑英建议并受命创办军事科学院,任院长兼政治委员。隔年9月,他成为中央军委常委,担任军委军事训练和军事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

1966年1月,叶帅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5月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秘书长, 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8月在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这是叶帅以军委副主席身份第一次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1971年林彪叛逃事件后,叶剑英 重新以军委副主席身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从1971年9月到1975年1月,他还一直 兼任解放军总参谋长职务。

1973年8月,在党的十届一中全会上,叶剑英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

1974年1月,受毛主席、周总理委托,他同邓小平一起指挥西沙自卫还击作战,收回了我国被侵占的岛屿。1975年1月,在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国防部长。

粉碎“四人帮”后的1977年 , 在党十一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 中共中央副主席,8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再次临危受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拨乱反正。

这一年,叶帅写下了著名诗篇《八十抒怀》: 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亿万愚公齐破立,五洲权霸共沉沦。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1978年3月5日,在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叶帅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86年10月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

中国历任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总参谋长)-第1张图片-科灵网

栗裕是哪里人?

不是栗裕,应该是粟裕。粟裕是湖南怀化市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枫木树脚村人。

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于湖南怀化市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枫木树脚村。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进入井冈山,参加历次反“会剿”和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长征时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长。解放战争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主要指挥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大将军衔,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红军总参谋长是谁?

1、叶剑英

叶剑英(1897年0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2、刘伯承

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刘明昭,曾用名刘伯坚,四川省开县人(现重庆市开州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3、萧劲光

萧劲光(1903年1月4日-1989年3月29日),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湖南长沙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师党代表、特区军委参谋长、军区参谋长、军参谋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军团政委、军政委、军区司令员、军团政委、 军团参谋长、军事部部长、司令部参谋长、兵团司令员、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军区司令员等职。

4、聂鹤亭

聂鹤亭(1905—1971),安徽省阜南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6年被补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5、滕代远

滕代远(1904—1974),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人,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7年任中央军委参谋长。1942年任八路军参谋长并参与北方局工作。

他是中国工农红军早期创始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领导者之一,还是新中国人民铁路事业的奠基人。1974年12月1日在北京病逝。

房辉峰简历

在百度百科可以找到。

网页链接

下面来了解下房辉峰履历:

1.历任排长,作训参谋,科长,团参谋长,团长,师参谋长,新疆军区副参谋长,兰州军区某集团军副军长 、军长。

2.2003年12月——2007年0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参谋长。

3.2007年06月——200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司令员。

4.2009年10月01日,担任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总指挥。

5.2012年10月——2012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6.2012年11月——2013年0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

7.2013年03月——2015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

8.2015年12月——2017年08月,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 。

9.2017年08月——2017年10月,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10.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七、十八届中央委员。

上述文章就是科灵网介绍的中国历任总参谋长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总参谋长的详细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财经资讯知识,记得收藏关注我们。

标签: 中国历任总参谋长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