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知道中本聪是谁了|比特币BTC之父
中本聪究竟是谁?
他是否尚在人间?
让我们循着线索抽丝剥茧,
探寻重重迷雾后的真相。
1
线索梳理
想要找到中本聪,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中本聪在网络上留下的行踪: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在“metzdowd.com”网站的密码学邮件列表中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挖出了比特币 历史 上的第一个区块——即创世区块(Genesis Block),实现了比特币算法的“挖掘”并获得了第一批50个比特币。
2010年12月5日,维基解密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为了保护尚在襁褓中的比特币,避免冲突和争议,中本聪现身反对比特币社区向维基解密捐款比特币的行为。
2010年12月12日,中本聪在比特币论坛中发表了最后一篇文章,随后便不再公开露面,只通过电子邮件与比特币核心开发团队的少数人联系。
2011年4月26日,在与比特币核心开发团队领导人加文·安德烈森联系过后,中本聪随即关闭了电子邮件,再也没有与任何人来往过。
从上述信息中可以看出中本聪其人十分低调,在网络上可以追溯的行踪很少,他本人与任何人交流坚持使用PGP加密和Tor网络,租借的服务器线索也是都毫无价值地指向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一家提供匿名服务的小型主机托管商。在那个网络通讯还不是十分发达的年代,这些谨慎缜密的做法让中本聪成功躲过了当局的追查。
中本聪技术上的小心谨慎还延续到了个人信息表达方面。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中本聪很可能为了弱化个人在白皮书和社区发言中无意表现出的个人特征,而刻意地去伪造一些身份信息与个性化特征。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中本聪于2009年2月11日在P2Pfoundation网站上的注册资料显示,他是一个 43 岁的日本男性,不过有点令人费解的是其电子邮箱却在德国的免费邮箱服务器上;再比如伪装英式拼读,格林威治时间的作息规律,日本名字,论文中“WE”的第一人称,使用生僻的 科技 术语,模仿密码学同仁的写作风格等等……中本聪的这些细致入微的操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今无人知晓他的真实身份,光是大众根据其特征猜测出的候选人就多达数十位,那么中本聪是否就在这些候选人当中呢?我们接着来分析
2
候选人甄别
在上一节提到的候选人当中,相对来说有点知名度或者说靠谱的中本聪候选人是以下几位:
1.Dorian Prentice Satoshi Nakamoto:
2.望月新一
Hal Finney
Hal Finney可以说是比特币的先驱之一,他是继中本聪之后第二个使用BTC挖矿软件、提交bug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的人。此外,为了测试交易功能,Satoshi给他发了10枚比特币,所以他和中本聪成功地完成了首个比特币交易。在写作风格上,Hal和中本聪有诸多相似之处。比较可惜的是,Hal患上了渐冻症,并于2014年去世。对于自己中本聪候选人的身份,Hal在生前多次否认过他是中本聪。在我查到的一篇文章中,文章作者称与Hal的好友Phillip Zimmerman(两人是邮件加密算法PGP的两个发明者)聊过,他的回答是“Hal说过他不是,而我相信他。”
4.Nick Szabo
Nick Szabo,Global Financial Access 的联合创始人。他与Hal Finney一样,是比特币的先驱,也同为中本聪的候选人,曾经有人猜测他以中本聪 Satoshi Nakamoto 为笔名撰写了比特币论文。Nick Szabo还有一个称号:“智能合约之父”。早在1995 年,他发表了关于合同法在网络安全实现的论文,提出了“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的概念。
2008年,当还没有人听说过中本聪以及他所创造的比特币时,Nick在他的个人博客上提到了bit gold的想法。Nick提出的bit gold的描述与中本聪提出的比特币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包括类似的措辞,甚至写作的习惯。后来有人将他的写作风格与中本聪进行了比较,并声称在所有的候选人中,Nick Szabo与中本聪的相似度是最高的。尽管如此,Nick一直否认他是真正的中本聪。他在自己的文章里写道:“只有 Hal Finney和中本聪,才有足够的意志力来真正实施该计划”。
Craig Steven Wright
Craig Steven Wright(简称CW),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澳本聪,是澳洲的一位企业家。与上述几位候选者不同,CW是自己蹦出来承认自己是中本聪的人。在我看来CW是一个善于炒作的资本家,BSV和BCH之争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就这个性格而言就与之前中本聪的性格大相径庭。
Craig Wright提出了大量证明自己是“中本聪”的疑似证据,我觉得最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只有两个:一是Craig Wright发送过一封给Dave Kleiman的邮件,另一个则是Craig Wright在声称自己是中本聪后,曾经与当时比特币的核心开发,Gavin Andresen会面。Craig Wright很容易就取得了Gavin Andresen的信任,让后者公开背书,承认自己是中本聪。
上述行为表明Craig Wright拥有关于比特币和中本聪的大量信息,正是这些信息赢得了Gavin Andresen的信任。但是想要证明自己,事情完全不用这么复杂,只要CW可以利用创世区块的密钥进行的签名,或登录中本聪的账号确认自己的身份,那这个中本聪的身份基本就能坐实了。至于CW是不是中本聪,这个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答案。
Dave Kleiman
Dave在加密计算机方面算是自学成才,这与中本聪的经历是一致的。其军方背景也解释了中本聪为何可以在反政府部门侦查方面做得游刃有余。至于为什么中本聪会销声匿迹,对比时间节点来看,Dave Kleiman在2010年底因为感染一种超级细菌,并于2013年4月26日死于超级细菌的并发症,似乎也解释的通。可惜Dave已经去世,这看似最合理的人选却无从验证。
3
人人都是中本聪
那么中本聪到底是谁??上文这些看似有可能的人却因为各种原因自我否认或者说不可验证。我个人倾向于中本聪已经去世,就算他没有离开人间,按照他当初的愿景,中本聪的真实身份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
反观如今的BTC和加密货币圈,谁是中本聪已经不重要了,或者说人人都是中本聪。
#比特币[超话]# #数字货币# #欧易OKEx#
中本聪持有多少比特币?理论上已成为了世界首富?
近日,随着比特币成功突破5万美元一枚,美团创始人“王兴”的一句话使得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再次受到了大家的关注!王兴的这句话很简单“理论上中本聪已经是世界首富了。” 凭借着比特币成为世界首富,中本聪究竟持有多少比特币也成了大家好奇的所在。
众所周知,中本聪的真实身份是币圈最大的未解之谜,他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团队?是男是女?是哪个国家的人?都没人知道,更别提中本聪究竟有多少比特币了?但是还是有大牛经过的推算,得出了一个大概的结论!
目前普遍比较认可的观点有两个:
1、中本聪持有的比特币数量大约在110万枚左右
据2013年Sergio的一篇文章分析指出,中本聪的持币数量为114.88万个。有证据显示比特币网络前36000个区块都是由同一台电脑挖出的,挖矿的人只可能是中本聪。当时每个区块的奖励是50个币,在181.44万个奖励币中,63%从未被花费,因此中本聪最终坐拥超过110万个比特币
2、中本聪持有的比特币数量大约在60~70万枚左右
在上方这个观点发表后,以发布严谨调查报告而闻名的BitMEX Research 2018年对Sergio的分析进行复盘后,也表示同意这位博主的观点,但仅限于2009年8月前有效。八月份之前确实有22个斜坡具有相似的高度和坡度(大约每个区块增加4个ExtraNonce);但8月之后情况就有所改变,斜坡斜率变大的同时,两者的间隙也开始变宽。所以说肉眼的判断不一定是真相的全部,占主导地位的矿工(很有可能是中本聪)挖出的比特币或许远远少于100万枚,60万到70万是更为客观的估算;
当然以上的两个观点都只是推论,中本聪截止到今天还持有多少个比特币没人知道,毕竟连他是谁都搞不清楚,更别提搞清楚人家有多少钱了。
但中本聪持有的比特币数量对于咱们普通投资者而言,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按现价5万美元一枚计算,中本聪的身价就算没有像王兴说的那样是世界首富,但前100、前50位肯定是能排的进去的。
中本聪第一次挖比特币总花费多少
2009年1月3日,在位于芬兰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挖出了第一批比特币50个。 2010年5月21日,第一次比特币交易:程序员Laszlo Hanyecz用1万BTC购买了价值25美元的披萨优惠券。这项交易诞生了比特币第一个公允汇率.
拓展资料
中本聪(英语:Satoshi Nakamoto),自称日裔美国人,日本媒体常译为中本哲史,此人是比特币协议及其相关软件Bitcoin-Qt的创造者,但真实身份未知。中本聪于2008年发表了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论文,描述了一种被他称为“比特币”的电子货币及其算法。
2009年,他发布了首个比特币软件,并正式启动了比特币金融系统。2010年,他逐渐淡出并将项目移交给比特币社区的其他成员。中本聪据信持有约一百万个比特币。这些比特币在2013年底时的价值超过十亿美元。
从发表论文以来,中本聪的真实身份长期不为外界所知,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宣称中本聪是一位密码朋克(Cypherpunk)。另外,有人称“中本聪是一名无政府主义者,他的初衷并不希望数字加密货币被某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控制,而是希望其成为全球自由流动、不受政府监管和控制的货币。”
主条目:比特币历史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在“metzdowd.com”网站的密码学邮件列表中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论文中详细描述了如何创建一套去中心化的电子交易体系,且这种体系不需要创建在交易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很快,2009年1月3日,他开发出首个实现了比特币算法的客户端程序并进行了首次“采矿”(mining),获得了第一批的50个比特币。这也标志着比特币金融体系的正式诞生。
2010年12月5日,在维基解密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期间,比特币社区呼吁维基解密接受比特币捐款以打破金融封锁。中本表示坚决反对,认为比特币还在摇篮中,禁不起冲突和争议。七天后的12月12日,他在比特币论坛中发表了最后一篇文章,提及了最新版本软件中的一些小问题,随后不再露面,电子邮件通讯也逐渐终止。
什么是区块链发展的里程碑
一、中本聪的论文-比特币白皮书
2008年,在美国过于宽松的授信标准下,房屋借贷所堆叠出的巨大泡沫引爆了一连串开启于2008年9月的金融危机。
9月14日星期日,雷曼兄弟在美国联准会拒绝提供A其资金的支持援助后宣告破产,而在同一天美林证券宣布被美国银行收购。这两件事标志着金融危机的起点,进而引发全球股市暴跌、金融大衰退,许多投资人损失惨重,也让人们开始对极权制的金融体系感到不信任。
二、创世区块
2009年1月3日,第一个比特币区块在第一批矿工透过挖矿获得了50个比特币后诞生,这也标志着比特币金融体系的正式诞生不过有趣的是,在比特币区块链问世数年后,人们才从Coinbase的创世区块交易编码中,第#1616行发现一个16进制字串。
在将此串转换成英数字后,会得到「sknab rof tuoliab dnoces fo knirb no rollecnahC 9002/naJ/30 semiT ehT」,反过来读便是「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是Bitcoin的创始日期以及中本聪在最初的交易中留下的讯息。
三、首笔比特币支付–PizzaDay
Laszlo Hanyecz是一名在线上零售公司GoRuck工作的佛罗里达人兼工程师,但若你是币圈中人,你一定听过他的一些惊人事迹:Hanyecz在2010年5月22日用10,000比特币(BTC)向网友购买来自Papa John’s的两片比萨,也就是25美元的比萨,如今一万枚比特币价值约为4千万美金。
而名为Jeremy Sturdivant(网名「Jercos」),就是那位当初收了10,000枚比特币,交换两片比萨给Hanyecz之人。这笔交易的重要性在于,这是比特币有史以来第一次进行实物交易,证明了比特币确实在现实世界也具备价持传递的功能。
四、史上最大交易所黑客事件Mt.Gox
2014年2月24日,Mt.Gox为当时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该交易所CEO马克·卡佩勒斯在部落格中宣布退出比特币基金会,随后访问Mt.Gox只将返回一个空白页面。
2014年2月28日,Mt.Gox向东京地方法院声请破产保护,破产研究机构「帝国资料调查公司」(Teikoku Databank,Ltd.)的资料显示,Mt.Gox负债达65亿日圆、2013年度营收为1.35亿日圆;帝国资料调查公司在新闻稿中表示,Mt.Gox随后发现自有比特币10万枚与使用者比特币75万枚被窃。
五、以太坊问世
2015年7月30日,第一款以太坊正式启用,名为Frontier(先锋)。所有承诺给早期投资者的以太币被顺利地交付,开发者们也开始在以太坊上编织他们的梦想。
第三版以太坊Metropolis的Part II—Constantinople将会在不久后推出(目前暂时延到明年中),虽然目前以太币的价格只有今年高点的一成不到,但是我们在这三年来已经见证了以太坊为世界带来的创新:包含以太坊虚拟机、智能合约、Dapps、许可式的共享帐本(Permissioned Ledger)等。
虽然以太坊面临扩容困境目前仍在等待技术的更新,在17、18年间有纷纷出现许多底层公链作为应用平台,也就是以太坊的众多竞争者,开启了「多链时代」。目前也不乏有dApp的开发者也因受限于以太坊目前的TPS纷纷转向其他公链,也有人认为未来会是「多链并行,每链一个面向」的场景。
比特币真的只有2100万个吗
回答是,虽然不是一直发发发直到20999999.97690000个就直接停止那么简单粗暴(顺便,引用小数点后那么多位是因为比特币的划分单位为聪,就是中本聪的聪,1聪是0.00000001个比特币),但大体上就是这样。
比特币的产生方式是挖矿,也就是矿工通过解答加密学问题争夺记账权,完成记账的矿工将得到系统给予的比特币奖励。
格林尼治时间2009年1月3日18点15分05秒,中本聪挖出了比特币网络的第一个区块,也就是编号为0的创世区块。
从创世区块到第20999个区块为阶段1,在这个阶段里矿工每完成一个区块的记账,可以得到50个比特币的奖励,也就是比特币网络中每生成一个新区快,比特币的数量就增加50。
出于某些原因,中本聪认为比特币产生的速度应该递减。于是从第21000个区块(该区块产生于2012年)开始,称为阶段2,每生成一个新区块只增加25个比特币。
这样继续下去,每生成21000个区块,比特币就进入下一个阶段,每个新区块带来的新比特币数量减半。直到第33次减半时,每个块产生的新比特币从0.0021个直接减为0个。
这样算一下,总共产生的比特币就是20999999.97690000个。
顺便说明一下。众所周知,我们的智能设备的计算能力都是在不断上升中的——至少在摩尔定律大致还有效的现在,未来先不预测。因此,为了避免挖矿变得过于容易,失去了对矿工的诚信筛选作用以及算力攻击问题,比特币挖矿的难度是逐渐增加的——具体涉及到hash 算法,我们暂且略过。
具体来说,每产生2016个区块,系统会根据产生这些区块的总时间,调整接下来2016个区块挖矿的难度,使得每个区块的产生时间维持在10分钟左右——当然是平均值。这样一来,每产生21000个区块,也就是每一个阶段,大约是4年不到的样子。
好了,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问题,也就是,为什么是2100万?
中本聪本人并没有给出答案,这给了大家各种想象的空间,因此网络上众说纷纭。小编在这里摘录3个最有代表性的答案。
1. 最无聊的答案
据推测,中本聪很可能一开始并没有做那么宏大的顶层架构,而是和我们前面的顺序一样,先想好了每个区块要10分钟左右产生,一开始每个区块带来50个比特币,然后大约每4年减半,最后根据这些一算,嗯,将近2100万个。
是不是真的很无聊……
2. 最可靠的答案
如果大家对电脑内部存储和二进制十六进制有一些概念,会知道一个32位整数,也就是 FFFF FFFF可以存储的最大整数是2的32次方减1,又因为首位要用来显示符号,所以最大是2的31次方减1,也就是2100万多一些。为了能让比特币的数字能用一个带符号的32位整数表示,所以调整前面几个参数,最后得出了2100万个的结果。
3. 最脑洞的答案
为了解释这个答案,小编要补充一点背景知识。
如果你听过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联播的英国BBC radio 4系列广播剧《银河系漫游指南》或者看过它的大量衍生作品(好吧考虑到年代,中国读者应该只看过书或者电影),会记得里面有这么一段:
说某个超智慧文明终于造出了一部超级电脑 Deep Thought(深思)——按现在的说法应该叫超级AI。这个AI刚启动就宣布,我是宇宙所有时间里第二强大的电脑。于是这些智慧生物兴奋啊,就问了它,请告诉我们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生命、宇宙和一切的答案)吧。AI 听了,思考了一会,回答说,这个问题太复杂,我需要用800万年才能计算出结果。
于是经过准备,AI 进入了漫长的计算中,仿佛冬眠一般。智慧生物们一直等待着它,并准备了盛大的庆祝典礼来欢迎这个终极答案。当时间终于到来的时候,三个当年问问题的生物的后人带着紧张和兴奋来见AI,发现 AI 已经醒了。于是他们立刻问,答案是什么?
AI 却奇怪地犹豫了一下,问,你们确定真的要知道答案吗?他们说,当然啊!于是 AI 叹了口气,说好吧,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is ... 42.
智慧生物们目瞪口呆。后续我们这里先不谈。这个经典的段落后来成为科幻史上的一个梗,曾经Google搜索有个彩蛋(大家还记得大明湖畔的 Google 吧),如果你搜索上面那段英文,Google就会告诉你,答案是42~
然后回到我们的正题,21 million的21是什么?回答:是42的一半。
中本聪挖矿一年挖多少个
本聪在2009年挖出了第一个比特币区块,后来他一共挖出了5050个区块。在2009年,本聪挖矿的数量占比特币总数的1%,被认为是比特币网络的“创始人”。2009年,本聪挖出的比特币总量为1.125万个,约占当时比特币的9%。至今,本聪挖出的比特币总量约占比特币总量的1.1%。
随着比特币的发展,本聪的挖矿活动也一直在发展,到2018年,本聪挖出的比特币总量已经达到了1.1亿个,占比特币总量的3.8%。根据统计,本聪在2009年挖矿一年挖出了约5050个比特币,而到2018年,他挖出的比特币总量已经达到了1.1亿个,约占比特币总量的3.8%。
上述文章就是科灵网介绍的2009年中本聪挖矿获得多少个比特币和中本聪挖了多少比特币的详细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财经资讯知识,记得收藏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