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芳投降东吴一事,可以说是受千夫所指的。一者,糜芳是刘备的二舅哥。作为二舅哥,却在不加抵抗的情况下,便开门投降了吕蒙。难道他就不觉得对不起刘备吗?难道不担心哥哥糜竺和妹妹糜夫人被刘备处置吗?二者,就算当时傅士仁投降了,但如果他坚持不投降,守城抵抗,必然给关羽回援赢得时间。这样一来,关羽还不一定失败。关羽不败,荆州就不可能失。三者,哥哥糜竺听说他投降了,羞愧不已,但是刘备不但不杀糜竺,还反过来安慰糜竺。最终,糜竺在羞愧中抑郁而亡。两相比较,糜芳的做法,多么可耻。四者,当糜芳开门投降的时候,手下人其实并不愿意跟随他投降。吕蒙在进城的时候,当时骑都尉虞翻曾提醒他这一点,让他小心埋伏。结果果然查出了不少埋伏。连手下将士都能够坚持气节,糜芳的行为,实在让人不齿。
糜芳不顾形象受损,不顾亲人安危,不顾将士不平,不顾领导被杀,一心投降东吴。那么,他投降东吴以后,最终的结局是怎么的呢?
《三国演义》写糜芳投降东吴,等刘备率军前往讨伐东吴,发动夷陵大战的时候,糜芳和傅士仁两个投降了的人,感到后悔,杀了吴国将领马忠,实现反正,回归刘备。但是刘备没给他们客气,让关羽的儿子关兴剥了他们的衣服,杀掉他们祭奠关羽,演出了一场快意恩仇的好戏。
不过,正史中的糜芳,结局可不是这样的。他去了吴国以后,正史上对他的记载是很少的。只是在写虞翻的时候,附带的写了他两件事。还有就是写吴国大将贺齐的时候,连带着又提了一下他的名字。连宋元时期的史学家胡三省都说:“麋芳、傅士仁之在吴,未有所闻也。”
糜芳和虞翻发生的两件事,一件是当时糜芳的船队和虞翻的船队在河里相遇了,当时糜芳的船很大,随从又多,虞翻的船比较小。于是,糜芳船上的人就对虞翻船上的人喊话,说这是将军的船,请你们避一避。当时虞翻站在船头大声说:“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就是说,你是个投降不忠不守信的人,你还拿什么来侍奉君王?你把蜀国的城丢了两座投降了,你还配称“将军”吗?糜芳听了,羞愧不已,让人把船靠边,请虞翻先过去。而且害怕被虞翻看到,还把门窗一并都关闭了。
另一件事,是虞翻从糜芳的营地经过。当时糜芳的卫士按规矩,不给虞翻开门,让他绕着过去。当时虞翻说:“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就是说,你在江陵守城的时候,本该坚守阻挡,可是你开门投降了。而现在该给我打开的时候,你却关上。糜芳听说后,赶紧让侍卫打开营门,让虞翻过去。
从这两件事,我们可以看出,糜芳投降吴国以后,吴主孙权对他还是不薄的,封他为将军。糜芳在蜀汉这边的时候,当的是南郡太守。并没有说他军中职务,说不定还不是个将军。而且孙权给他的物质待遇也不薄,从他乘坐的船比虞翻大,就可以看得出来。后来跟随贺齐去讨伐叛乱的蕲春太守晋宗时,担任副帅,也可见他的官位不小。
糜芳虽然受到孙权优待,官位不小,但是他在政治上是抬不起头来的。虞翻的官职比他小,待遇比他差,却两次呵斥他,他都只能忍气吞声。之所以会这样,表面的原因,是虞翻是个刺头。虞翻对人说话,一点儿也不客气,还喜欢以下犯上。他曾经在孙权宴请的时候装醉,差点被孙权给杀掉。但是这个人,却一直忠心不二。他对那些投降不忠的人,向来就瞧不上。于禁投降了关羽,后来关羽被吴国所杀,于禁又投降了吴国。虞翻就百般看不上他,多次建议孙权杀掉于禁。不过因为孙权考虑到要依靠魏国与蜀国作对,把于禁送回魏国。于禁临走的时候,虞翻还不忘讽刺于禁一番。
新三国糜芳?不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自己的内心感到了羞愧,饱受煎熬。毕竟是投降过去的,任何时候都抬不起头来。反而看虞翻,虽然因为爱得罪人,官职并不大,但是受大家的尊重。连曹丕都在魏国设了一个虚座,以此来表达自己对虞翻人品的仰慕。
史书上并没有记载糜芳是怎么死的,是哪一年死的。但是,整天饱受羞愧煎熬,糜芳就算有将军的待遇,就算能多活几年,其实日子也并不好过啊。
(参考资料:《三国志》《资治通鉴音注》)
标签: 新三国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