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奇趣南面残留】这是一组关于圆明园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的照片。资料显示,从1996年开始至今,考古人员对圆明园先后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圆明园遗址有100多处景点和240多万平方米占地面积,但目前只发掘完成5万平方米。这组照片绝大多数拍摄于2015年夏季,处于第三次考古发掘期间。
【考古人员在清理遗址】据报道,圆明园遗址第三次发掘始于2013年,计划2020年结束。这次发掘的地区主要有西洋楼遗址区养雀笼、远瀛观遗址、长春园东南墙角处的如园遗址等,至今现今已经出土了各种文物5万多件。
【测绘现场】为了尽可能保护好遗址,正式发掘前,考古人员都会都遗址进行细致的测绘。同时,对各种出土的文物碎片会进行清洗、修复、绘图、三维扫描并形成文字报告,再由文物局确定面向公众展出。尽管很多文物都是残片,但是专家们都尽力将其修复。
【远瀛观遗址发掘现场】为了让考古发掘生动起来,这次发掘采取了向公众开放以及网络直播的方式。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尽可能地向观众了解考古发掘过程,工作人员会向大家演示了如何使用洛阳铲进行考古挖掘,以及尽可能介绍考古发掘的注意事项。
【如园遗址发现的嘉庆御题石刻】这是一个特别发现,石刻在含碧楼月台遗址被发现,在嘉庆“御题”两字之后钤两方篆书印章,首钤“嘉庆御笔之宝”,末钤“夙闻诗礼凛心传”。
【断壁残垣】众所周知,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了圆明园。事实上,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内纵火只要烧毁了木质建筑,大量石质构件都得到了保存。然而,此后几十年里,人们将圆明园遗址作为石料来源地,大量石料被盗走,比如曹锟就运走了几十火车皮的石料,用于修建自己的花园。
【考古发掘现场】可能有人会质疑,圆明园遗址已经是一片废墟,为何还要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发掘。这是有原因的,考古人员给出的答案是:“之所以要进行考古,把工艺、建筑材料的尺寸、质地都搞清楚,把原来的样子发掘出来,给今后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而且摸清楚之后,以后怎么展示、怎么更好建设圆明园遗址公园我们才会有底。”
【铜鎏金象首】这是让考古人员最为激动的发现,据发现它的考古人员介绍,“铜鎏金象首的制作工艺要远远在十二生肖之上,是清代皇家用器精品。”仔细观察这件文物,制作的极其精美,象牙微挑,眉目传情,脉络清晰,它应该是某个器物,比如鼎或炉的一部分。
【养雀笼发掘现场】养雀笼位于圆明园黄花阵的东侧,其实是一座西洋门,中间为东西向的穿堂门,西面为中式牌楼,东为西洋宫门样式,东门和西门外的左右券窗下都设有小型喷水塔,设计的非常巧妙,反映了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考古人员站在远瀛观遗址接受采访】远瀛观是西洋楼景区的主要景点,当年这里是乾隆及香妃娱乐的场所。远瀛观分为三部分:远瀛观主体楼、大水法、观水法。远瀛观西邻海晏堂,位于长春园南北中轴线与西洋楼东西轴线交会处,是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也是圆明园最为出名的景点之一。
标签: 圆明园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