赊刀人四大预言(赊刀人预言的事马上就要发生了)

笑笑 96 0

“赊刀人”,究竟有多么神秘?他又留下了哪些预言呢?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职业多如牛毛,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多不胜数。就拿“九流”来说,有“上九流”、“下九流”、“中九流”,却有一个神秘的职业“赊刀人”,一连跨了上、中、下三流。

159年前的“赊刀人”

根据《申报》记载:咸丰辛西年间,即清朝咸丰皇帝在位第11年,公元1861年,在浙江奉化有人载了一船的厨刀在岸边摆摊,刀不是用来卖的,是用来赊的。摊主说了一句话:今日米贵,每升至八十文,待降至十八文再来收钱。

这就是“赊刀人”,非常神秘和特殊的职业,把厨刀赊给别人,约定一个条件,或者是对未来做出预言,一旦条件成立或者预言成真,将会以10倍的价格来收账。这一职业其实不局限于“厨刀”,还有其它的锅饭瓢盆。

“赊刀人”的职业很古老,据说可以追溯到宋朝,他们自称是鬼谷子的传人,独特的交易方式被称为“卜卖”,约定的条件、预言被称为“谶语”。因为是封建社会,信息闭塞,加之民间信仰,所以很多人就抱着好奇的心态“赊刀”。

赊刀人一语成箴

咸丰辛酉年“赊刀人”的预言最后是成真了,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光绪小皇帝登基以后,大米的价格跌到了每升18文,可是当年的“赊刀人”已经不知所踪,也没有去浙江奉化收账。

咸丰辛酉年的“预言”之所以成真,很有可能是“赊刀人”打了个信息差。光绪初年米价下跌,实际上就是缺米了,钱贬值了;原因是光绪初年,公元1875年,丁戊奇荒,粮食不够,据说受灾人数达到千万人。

类似的事情还很多,比如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赊刀人”就做出了这样的预言:“羊过千,牛过万,玉米以一斤一块钱。”以当时的物价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白白将刀具赊了出去,“赊刀人”的行为是很“愚蠢”的。

反观现在,一只羊的价格的确是过千元,牛的价格更不用说,“某师傅一年只杀一头牛”,有很多的预言都已成真。而数十年过去了,那些赊刀人却不见了踪影,很多人都很疑惑,他们究竟是什么来头?

赊刀人究竟是什么来头

从时间上来看,这群“赊刀人”是商人,发源于宋朝。宋朝虽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羸弱的王朝,偏安东南,算不得正统,但是文化和经济却是第一,凭借着这两点,不是正统也是正统,日本人就很推崇宋朝。

当时的商业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业区和居住区没有明显的界限,白天、晚上都可以做生意,这样的商业环境自然会催生出“赊刀人”这样聪明的商人。

赊刀人经常“走江湖”,见多识广,自然懂得“包装”自己,推销商品,弄出一套鬼谷子的说辞,是“营销大师”。从这些“赊刀人”的预言中,可以看出他们都是从价格入手,对于市场规律和市场信息的捕捉是敏锐的。

卖刀3年后收钱骗局 赊刀人预言收钱的秘密是什么

很多朋友小时候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情,那就是村里经常会有人摆摊卖刀,卖刀的人并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在卖刀3年后回来收钱。当时很多村民为了占便宜没少拿走卖刀人的刀,想三年后卖刀人可能不会回来收钱。

其实这里的菜刀和我们平时见到的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这里的菜刀比较贵一些,一把菜刀卖到了50块。村民拿到刀之后不用立即给钱,卖刀人会将赊账的信息记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然后你就可以将刀拿走了。

当时很多村民拿走了刀,认为现在不用给钱,三年后也不一定会给钱,都想着占便宜,于是拿走了。刀虽然是赊的,但赊账之前有个条件,那就是赊刀人会留下一个预言。当时村子里的粮食比较便宜,而赊刀人却说等到粮食三块的时候他会回来取走卖刀的50块。

那时候物价很低,粮食是非常不值钱的,也就是每斤两三毛,等粮食长到三块起码要十年时间,从时间上来算这把刀相当于白送。由于这个原因赊刀人很快将刀送了出去,村民纷纷拿着刀回家。

村民说赊刀人的刀非常的锋利,用起来非常不错。在后来粮食果然卖到了三块,大家也没想到赊刀人真的会回来收钱,但他就真的来了。大家也如约将50块给了他,那时候50块真的很贵。

相信很多朋友对赊刀人都有所了解,在当时赊刀人是一个组织,靠赊刀并且留下预言赚取钱财,若是预言成真他们会回来收取赊刀的钱,这个钱往往比一把刀实际价格要高。如果预言没有实现,赊刀人也就不会出现。

赊刀人所谓的预言其实都会实现,只是时间问题,只要是他们有耐心等待他们所谓的预言便可以成真,然后回去收取更多的钱。当时很多人不知道他们的操作过程,认为真的会预言,这其实就是赊刀人的骗局。

赊刀人四大预言(赊刀人预言的事马上就要发生了)-第1张图片-科灵网

流传百年的民间神秘组织—赊刀人,都有过哪些实现的预言?

那个时候的米价就是八十文,在普通老百姓的眼中,从八十文降到十八文是不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所以每个人也都觉得不以为然,可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时间一晃到了光绪初年,米价却真的跌到了十几文钱,可是射赊刀人也没有出现。

直到1878年的7月,奉化县又来了神秘的赊刀人,和当年的人一样,只卖刀不收钱,只是会记账,并且在走之前会留下一则预言,这个时候老百姓就纷纷地选择了相信他。有人将此事告到了官府,官府的人便要抓这群赊刀人,可是却一个人也没有抓到。这件事情,出自于1878年7月的《申报》。

赊刀人的起源其实可以追溯到宋朝,并且大多数的赊刀人都说自己师承鬼谷子。关于这群神秘的赊刀人,他们到底有什么样的能力,我们也无法确定,但是现在比较认可的一种观点就是这群赊刀人其实就是一群头脑聪明的商贩而已,他们是以收刀的方式进行最原始的风险投资。由于以前信息不发达,村落也不会一直变动,而赊刀人会全国各地的游走,积累了许多经验,再凭着自己的分析,利用农村信息不流通的特点,留下所谓的预言。

而他们都自称师承鬼谷子,只是为了营造神秘色彩,再加上老百姓的相互之间相传,人们就只能记下那些已经应验的预言,所以才对赊刀人这个职业增加了信任感。每个人都会对未来发生的事充满期待,而总会有一些人会“预言”未来发生的事情,比如唐代的袁天罡就预言了唐朝后来两千年的历史,美洲也曾有玛雅人的预言,毕竟未知的世界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预言其实也是对未来的一种寄托。

“赊刀人”在古代是什么意思,有哪些来头?

赊刀人离我们很远又很近,很远是说我们对他们真正的赚钱模式并不清楚,很近是说但凡老家在农村的人,似乎都听说过赊刀人的传说,很多还亲眼见过赊刀人。

赊刀人并不是近代的产物,古代历史上就已经出现了赊刀人,当然,所谓赊刀人,并不是单指赊各种刀具的人,还可能赊别的东西,他们的特点就是利于预言来赚钱。这种赚钱方式古已有之,具体追溯到什么时候,现在已经很难考证。

不过据说赊刀人的祖师爷是战国时期有通天彻地之能、经天纬地之才的鬼谷子。鬼谷子这个人什么莫测,算得上是先秦时期最神秘的人了,他自己虽然隐居,但是弟子满天下,战国时期那些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著名人物很多都是他的弟子,比如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吕不韦等等。

可以用一句话形容鬼谷子,足不出户,就可以搅动战国格局。他的弟子各行各业都有,赊刀人也是他门下的弟子倒也不足为奇,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赊刀人的历史可真够久远的。但因为这个行业的神秘,所以在史籍中几乎捕捉不到他们的踪迹。

真正出现对于赊刀人的记载似乎是清朝时期,光绪年间的《申报》记载了一个赊刀人的故事,说是咸丰年间的浙江奉化县境内,有一个外地人用船带来很多厨刀,也就是菜刀靠岸兜售,奇怪的是他只赊不卖。

有意思的是,《申报》对此记载,用的小标题是《妖言惑众》,这就很值得玩味了。

无论赊刀人最初出现是不是为了单纯赚钱,但随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或者说这个行业本来的目的就不单纯是为了赚钱,比如是为了操作舆论,赚钱是其次,目的就是引起百姓的恐慌,制造动乱等。

实际上,赊刀人所说的预言,大部分都和战乱、天灾、粮食、肉制品等有关系,这些和百姓都息息相关,很容易会被有心人利用,一旦他们预言成功一次,那么百姓很容易就对他们产生一种信任感,等他们再次做出预言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相信。

当然,只是说有这种可能,并不一定真的有这种形式的赊刀人。而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赊刀人基本就是上个世纪活跃在各地农村的赊刀人。

这些赊刀人一般都是外地人,带着菜刀(或者别的物品,大部分时候都是菜刀)来到一个农村进行兜售。等赊刀人找到一个宽阔的地方,将自己的菜刀放下,开始向围观的百姓兜售自己的菜刀,他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对百姓说着这刀如何如何的好,怎样怎样的锋利,能用好多年等等。

等到人群中问他:“那这刀多少钱一把呢?”

赊刀人就会语出惊人,说:“市面上这把刀四块钱,但我只赊不卖。而且是高价赊,以十倍的价格收账。”

大家一听,纷纷摇头,正当大家准备离开的时候,赊刀人又说了:“你们放心,等到猪肉涨大二十块钱一斤的时候,我再来收账。”

众人一听,又来了兴趣,要知道当时的猪肉不过才一两块钱一斤,怎么可能会有二十块钱一斤的时候呢?看着大家明显不相信的目光,赊刀人明确表示自己说话算数,如果没有那么一天,那这刀就白送了。

大家觉得这笔买卖太合算了,于是纷纷赊刀,然后赊刀人就离开了,只等着猪肉到了二十块钱一斤的时候来收账。

只不过,世人对于这样的经商模式,很是看不明白,这明显就是一种长期的买卖,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实现以及能不能实现。

即便他的刀是市面上的刀价格的十倍,但是在他真正收回这些收益的过程是很长久的,短则几个月,长则数十年,甚至根本收不回来。

这中间能发生很多事,如果这件事已经会成真,那么,还要考虑很多,比如拿到刀的人会不会搬家离开或者已经去世,或者时间久远他们不承认这件事,物价也在改变,而且,将现金投资或者做别过的未必就不比数年之后这十倍的钱少,等等。

这还是在能发生的情况下,如果预言不能成真呢?总之,似乎怎么看,这都不是一个赚钱的买卖,但是这笔账赊刀人未必不会算,可他们还是干这一行了,这天下有几个人愿意做赔本的买卖,除非他要的是钱之外的东西,从这一点来说,赊刀人就很神秘,很难搞明白他们究竟是怎么赚钱的。

他们能做的就是想别人之不敢想,吊起百姓的好奇心,然后让百姓对他的刀感兴趣,也赊回家一把用用。至于这菜刀将来会不会要付很多的钱,那就拭目以待了。

赊刀人为何消失了?赊刀人的预言是什么?

赊刀人这个称呼,应该有很多人都是听说过的,这是一个很神秘的群体,他们走街串巷,身上带着各种刀,不管是剪刀还是菜刀都有,但是他们却和一般卖刀的人很不一样,他们的刀虽然卖,却不是随便谁都卖,也不是靠收钱来卖刀,而是“赊”。这样的人的确是非常奇怪的,更奇怪的是他们经常会有一些听起来很神秘的言论,像是一种预言。那么究竟赊刀人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后来又是怎么消失的呢?赊刀人所说的预言又到底是什么呢?

1.赊刀人是什么

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经常游走着一个个头戴斗笠的赊刀人。没有人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他们要到哪里去。只听见他们操一口南方口音,古铜色的脸庞充满自信,不苟言笑的表情更给他们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更让人感到神秘的,是他们卖刀的方式。

他们在推销菜刀的时候,不像其它生意人一样,边走便吆喝,而是在村中的大队部或者学校门口停下脚步,时间也选择在人们上工前或者收工后。这些卖刀人开始并不着急推销自己的刀子;而是站在那里说段山东快板:闲言碎语不多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或者在一首接一首唱红歌。等人围拢过来了,就开始慢条斯理地推销菜刀和剪刀。

他们首先不遗余力地演示菜刀如何削铁如泥,剪刀如何得心应手;然后喋喋不休地细数着着菜刀和剪刀更多优点。不外乎刀子用的钢淬火时候如何讲究,锻造的时候如何用心,打磨的时候如何用技巧。只把那些憨厚淳朴的村里听得两眼发直,似乎卖刀人手里拿的不是菜刀,而是英雄手里的干将莫邪。

总而言之就是告诉人门,他手里的菜刀和剪刀跟店里卖的不一样,不一样的不仅是卖刀人手里的菜刀剪子,还有他们的销售方式。卖刀人言之凿凿地告诉村民,他们的刀子千锤百炼,可以百年不坏,永不生锈,永不卷刃。

2.赊刀人卖刀

通常最后会郑重告诉大家:“为了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我这刀子不卖只赊,什么时候来收钱呢?第一,等什么时候,土地承包了。第二,等什么时候家家户户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了我再回来收钱。”

村民一听,全愣在那了。要知道那时候整天批刘少奇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割资本主义尾巴,说白了就是批判土地承包的,刘少奇都批倒批臭了,土地还会再承包吗?还有,那时候农村人住的大都是低矮的房子,有的人住的还是茅草房,能住上大瓦房的人寥寥无几。电话更是像大熊猫一样稀罕。至于说家家都能户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更是痴人说梦,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呢。

如此说来,这菜刀、剪刀不是白捡吗?想到这里,大家都跃跃欲试,于是村民就开门见山地问刀子多少钱一把。卖刀人说了,我这刀三十块钱一把。人群中有人喊“你宰人吧?太贵了。”卖刀人解释说,一分价钱一分货,我也知道供销社的菜刀两块钱一把。可是那刀子能用多久大家也心里有数。何况我这是赊刀子。

这时候有人问了,你这刀子卖不卖呀?卖刀人说,原则上不卖只赊,真不想赊的话,一把刀子10块钱,等于白送了,够我吃饭、住店就成。不一会的工夫,卖刀人带来的刀子、剪子已经所剩无几。

尽管大家觉得赊刀子就像白捡,但还是有一半的人是回家拿钱买的。因为那时候整天讲阶级斗争,让大家提高警惕防止坏人,赊刀子一定要给人家留下自己的住址和姓名,这让好多人心里不踏实。

赊账虽然说等于白捡,但淳朴的村民觉得这样心里不踏实,所以好多人还是拿钱来买了。后来,改革开放,农村的变化翻天覆地,农村不仅真的实行了土地承包,还实现了电灯、电话。这时候,村里人想起赊刀人的时候都赞叹不已,说他们是孔明下凡、料事如神。也有人说这些卖刀人是小平同志专门派来安慰大家的,给大家带来一线希望。

3.赊刀人的真实身份

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有钱了,卖刀人真的来了,一把菜刀对腰包鼓起来的人三十块钱已经不算什么。

这样说来,这赊刀人真像个传说,神秘兮兮,好像他们真能预见未来。但仔细分析不难知道,其实那只是卖刀人的一种营销方式。

他们首先把赊刀子的价格故意定的非常高,然后故意把要账的条件设定的高不可攀。再抓住村民一部分人胆小怕事不敢不愿赊账的心理,把菜刀和剪子卖出去。

因为他们进货渠道直接,每把刀子进价也就5毛钱,供销社的菜刀价格是垄断价格,已经是暴利了。他们卖10块钱一把利润惊人。哪怕是赊出20把,现金卖出了10把,30把刀子的成本也就15元,而卖出十把收入85元,这样还是净赚了85元。

这种营销方法虽然经典,但还是有点缺德。在乡下卖小鸭子的的商贩也是这种模式的营销,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过去农村人买鸭子不是养大了杀吃的,而是要让鸭子产蛋卖钱的。所以大家都想买母鸭子,可是小鸭看不出公母,大家都担心买到公鸭子。毕竟大家喂鸭子的粮食有限,买到公鸭对农民来说就赔大了。

卖鸭子的看透了大家这个心理,就在卖鸭的方式上玩花招。他们往往说自己的鸭子全都是母鸭,没有一个公鸭。会用脑子的都能听出这分明是鬼话,鸭蛋怎么能区分公母呢?但买鸭子的说了,如果你们担心不是母鸭,我可以赊账,如果有一只公鸭,我分文不要。

结果大家在赊账的时候发现,赊账和现金买鸭子价格相差太大。给现钱的话,一只鸭子2块,赊账的话,要五块钱。好多人就在心里盘算,人家敢赊账就说明这里头没有公鸭,既然没有公鸭为什么要赊账呢,几个月后卖鸭人就会来收账,赊账的话,一只鸭子要多掏一倍多的价格。20只就多掏了60块钱,等于多掏两个月的工资呢,于是好多人选择了现金买鸭子。

结果呢,不用说你也猜到了,那里头一定有不少公鸭,“男女比例”都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那是自然规律;现金买鸭子的人掏了冤枉钱,买鸭子赊账的人倒是占了便宜。

总之,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真是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农村路太滑,人心更复杂呀。

文章结尾纯属逗乐,不要上纲上线,对号入错。

上述文章就是科灵网介绍的赊刀人四大预言和赊刀人预言的事马上就要发生了的详细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财经资讯知识,记得收藏关注我们。

标签: 赊刀人四大预言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