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本月开通营运,深圳4个站均在宝安境内
穗深城际铁路给宝安带来了什么
南方日报2019年12月26日讯 “以前坐大巴要两三个小时,现在坐城际不到1小时即可到达。”12月15日,袁先生和家人坐上穗深城际铁路第一班车,从东莞洪梅站出发,前往深圳游玩。
拥抱穗深城际铁路的还有福海西站附近饭店员工王女士。她说:“城轨的开通对我们饭店很有好处,人流量大了,吃饭的人多了,业绩蹭蹭上去了。”
12月15日,穗深城际铁路正式开通,全线设15个车站,深圳的4个站都在宝安,分别是沙井西站、福海西站、深圳机场北站、深圳机场站。
对宝安而言,穗深城际铁路的开通,除了肉眼可见的方便出行,带动站点周边发展,更大的意义在于助推宝安携手前海共同打造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全力打造世界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智创高地;打造“西协”桥头堡和珠江口东西岸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三个目标的实施,助力宝安打造“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
连接海上田园、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国际机场,拓宽宝安与前海合作腹地
“携手前海共同打造国际化城市新中心。”今年9月18日,宝安区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部署,对标对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要求,在原“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定位基础上提出了这一目标。
宝安和前海的合作由来已久。
深圳市委六届三次全会报告提出大前海区域联动发展战略,把宝安新城、大空港地区、后海、深圳湾等整个湾区发展规划纳入大前海范畴。
今年2月13日,深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项目在前海集中开工,宝安中心区有19个项目纳入前海城市中心规划;4月24日,前海11号桥通车,从前海到宝安中心区,正常车速13秒即可抵达。
如何携手前海?宝安区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要对接前海规划,集聚一批总部企业和产业创新龙头,汇聚一批国际高端产业要素,把宝安中心区打造成国际一流的中央活力区+科技创新服务区,以宝安中心区为引领,在全区高水平建设一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等公共服务设施。”
可以看到,作为前海未来发展的延伸区,宝安中心区将受到前海的辐射。但这种辐射是被动的,且辐射领域狭窄。宝安区辖区面积392.14平方公里,而宝安中心区规划总用地面积只有15.06平方公里,且宝安中心区位于宝安西南角,区位选择的局限决定了服务范围仅限于新安、西乡的南部,未能带动宝安西北片区城市化水平的全面提升,真正起到中心区的作用。
有观察人士表示,大空港地区紧邻前海,是前海未来发展天然的延伸区,是前海空间拓展的关键节点,与前海在产业、空间和体制等方面全方位紧密对接,既有天然优势,也是必然趋势。
但大空港地区如何才能更高效地对接前海,发挥自身优势?穗深城际铁路的开通给了答案。
以前,从大湾区其他城市到前海,若选择高铁,就是从深圳北站、罗湖站、福田站等站下车,不需要经过宝安。穗深城际铁路开通后,从广州东莞等地到前海,多了一个选择。
穗深城际铁路在宝安的4个站分别是沙井西站、福海西站、深圳机场北站、深圳机场站。这些站点周边集聚着海上田园、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宝安这三大重要设施资源。
以前,三大设施靠公路相接,对内对外都交通不便。如今,穗深城际铁路通过4个站点,把这三大设施资源串联起来,有助于发挥三大设施的联动效应,吸纳深圳优质资源集聚宝安,还可以拓宽宝安与前海合作的腹地,将大空港打造成未来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吸引人才企业沿铁路集聚,助力打造智创高地
打开地图,从广州途经东莞再到深圳的100多公里,串起了广州琶洲、东莞松山湖、深圳空港新城、南山等数十个宛若明珠的创新关键节点。夜晚降临,这里是珠三角灯火最为璀璨的区域之一。
这100多公里路,最初被称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随后走廊范围延伸到了港澳。
依托这100多公里的107国道、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等交通通道,穗莞深三市创新资源形成一个产业联动、空间联结、功能贯穿的创新经济带。
但公路交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易堵车且时间不可控,而生产要素的流通对时间的可控性特别强。对于高端商务人士和人才来说,时间十分宝贵,只有高效准时的铁路体系才能支撑其对商务的要求,因此高端商务人士和人才会沿线集聚。
所以,过去都市圈的连接是靠高速公路、快速公路,产业基本上沿着公路分布,粤港澳之间的合作及香港的投资,基本上是在广深高速公路沿线布局,现在则沿着机场、高铁等轨道交通分布。机场、高铁等轨道交通连接的不仅是制造业工厂,还连接了服务业公共服务、无边界的街区以及更多的创新空间,轨道交通对创新要素流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去年印发的《深圳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实施方案(2018—2035年)》就提到,要将轨道交通打造为走廊内创新要素快速流动的大动脉,依托广深港高铁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要素流动走廊。要加快推进穗莞深城际建设通车运营并推进深圳机场至前海段规划建设,加强与高铁沿线城市的交流合作。
如今,穗深城际铁路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基本并行,能把各生产要素对公路的依赖转移到轨道交通上,对时间的可控性大大增强。这对宝安全力打造世界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智创高地尤为重要。
翻看宝安“智创高地”发展史可发现,2017年宝安区提出“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的新定位,智创高地指坚持坚守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坚持坚守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截至2018年底,宝安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900家,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区县第一。
宝安是全国产业基础最雄厚、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之一,但从《2018年度深圳市工业百强企业名单》可看到,宝安区占据超1/4的席位,却没有一家企业闯入榜单前十。
宝安区委书记姚任曾在宝安区六届四次党代会上指出,宝安面临大型龙头企业匮乏、工业增加值偏低、高端人才扎根集聚不足、原始创新和应用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等问题。
对此,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会长肖耿认为,宝安要做智创高地,做高端制造业,最重要的是人才,要打造对人才有足够吸引力的生活环境。
那么,如何吸引高端专业人才扎根和企业落地?肖耿认为,与南山、前海相比,宝安的房价相对较低,有利于企业落地。而高端人士、创新人才需要畅通的信息流和资金流,宝安要加强与香港的联系,将国际化与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做到位。
穗深城际铁路日常将开行16.5对,高峰线2对,大站快车全程运行时间为71—76分钟,站站停列车全程约为125分钟。穗深城际铁路相对密集的发车频次,有望成为大湾区高新产业人群、商务人员上下班的通勤工具。同时,宝安与南山、前海相比,与广州东莞等地距离更近,交通更方便,更加适合高新产业人群、商务人员上下班在此集聚,企业在此落地。
资源集聚至大空港地区,产业优势辐射至大湾区城市群
近日,《深圳市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19—2025年)》印发,提出要“优化西部向湾格局,打造宝安珠江两岸融合发展引领区”。此前,宝安也提出打造“西协”桥头堡和珠江口东西岸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
宝安为何能打造“西协”桥头堡?宝安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泽填认为,从交通上看,宝安境内有机场、码头、深中通道等,对内连接深圳各区域,对外则连接国际,是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国际资源的重要节点,可以起到资源集聚、扩散和辐射作用。而且,国际先进的技术和机制可以通过机场最快地在宝安落地,并通过宝安强大的产业优势辐射到粤港澳城市群。
那么,宝安强大的产业优势如何最快地辐射到粤港澳城市群?除了在建的深中通道外,穗深城际铁路也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连接点。
穗深城际铁路在宝安设置了4个站点。对外,4个站可联通东莞广州;对内,福海西站可换乘深圳地铁12号线,在深圳机场北站可换乘深圳地铁11号线、20号线。
著名科技观察家、《连线》杂志创始人凯文·凯利曾说,连接是发展最重要的准绳。连接不仅意味着开放,也意味着资源的互通。
随着宝安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发展高端产业,必然有一些低端产业会逐渐外溢,而东莞有良好的条件可以与宝安产业外溢对接。
对于9月28日正式落成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来说,在穗深城际铁路开通前,湾区其他城市到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只有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等公路道路,一旦遇到堵车等情况就极其不方便。随着穗深城际铁路的通车,其周边的产业类型多以研发、高端制造、贸易物流为主,其地理位置和深圳的城市定位决定了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未来引进的技术类展会将远远多于消费类展会,带来大批行业精英和行业发展前沿业态,各种创新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信息、思路、模式将在这里交汇和碰撞,必定会带动交通、旅游、酒店、餐饮、购物等行业,与会展经济一起形成一条较长的“第三产业消费链”。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还将进一步辐射整个大湾区,推动湾区城市发展和变革。
●南方日报记者苏国锐来源:南方日报
标签: 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