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朱元璋到底是什么文化程度?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应天登基,建立明朝。
他是自学成才的典型。
朱元璋的文化程度确实不高,却也不是没上过学。
在儿童时代,朱元璋断断续续上过1年多学,认识一些字,勉强算是启蒙了。
有意思的是,朱元璋年轻时候主要是在皇觉寺学习的文化知识。
僧人要做功课,修佛法,就必须识字。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本来是不识字的。做了几年和尚以后,鲁智深也认识一些字,达到写便条的水平。
为啥?鲁智深好歹在五台山和大相国寺修行过一段时间,作为僧人就必须学习写字。
朱元璋15岁入寺,25岁离开,除去期间3年流浪化缘的生涯,在寺内也修行了六七年。以朱元璋的智慧和能力,六七年内学会读书写字,显然没有任何难度。
为什么朱元璋身为一个还俗的僧人,一到起义军就被赏识呢?
并不仅仅因为他作战勇敢,机智灵活,还有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粗通文墨。
当时起义军基本都是清一色的农民,识字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朱元璋能够看书写字,在当时郭子兴的起义军中绝对属于知识分子,这才被重用。
史书记载:他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于是把朱元璋调到帅府当差,任命为亲兵九夫长。 朱元璋精明能干,处事得当,打仗时身先士卒,不久,朱元璋在部队中的好名声传播开来。郭子兴也把他视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总是和朱元璋商量。
僧人不是书生,不会学习儒生的诗书礼乐,朱元璋相比真正读书人还是有差距的。
即便如此,朱元璋也是可以写诗的,只是文采不算高。
比如: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江作竿又如何?天边弯月是秤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晨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作为一个军人,朱元璋能写这种诗就算可以了。
朱元璋有一定文化水平尚且其次,关键在于他非常重视学习。
朱元璋一生都在学习新知识,这也是他能够成功的原因。即便从军期间,朱元璋也知道文化的重要性,也是一边打仗一边学习。
发达以后,他很注意招揽文人雅士,学了不少东西。
他让宋廉担任太子朱标的老师时,也曾虚心向宋廉学习过书法。
今天博物馆中保留着一些朱元璋亲笔手稿,毛笔字写的还是很不错的,有一定的水平。
我们可以看到,写在1367年前后,也就是朱元璋还在打天下时候的《总兵帖》《大军帖》《吴王手谕卷》,虽然无法同书法大师相比,就普通儒生来说已经很不错。
后期一些圣旨上的批注,可见朱元璋晚年书法又有一定进步。
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曾评价朱元璋的书法,说道:“神明天纵,默契书法”。中国近代的康有为也曾对朱元璋的书法做了评价“明太祖书雄强无敌”。
其实,朱元璋本来就是一个军政的天才,即便文化程度低一些也没什么了不起。自古以来开国皇帝,又有几个文化水平很高呢?
就像诸葛亮说的那样:“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话又说回来,治理国家最低程度需要一定文化水平,至少不能低于当时社会知识分子的平均标准,不然根本不可能搞好。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标签: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