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对未来银行业务的影响(数字货币给银行带来的威胁和机遇)

科灵网 32 0

央行数字货币的潜在影响

2020年4月,央行数字货币在工、农、中、建四大行内测的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两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透露了法定数字货币已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

数字货币测试进度的加快意味着数字货币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正式进入商用,数字货币在改变货币体系的同时,可能对银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本文首先介绍央行数字货币的基本概况,而后探究其对宏观政策机制及商业银行的潜在影响。

一、央行数字货币概述

(一)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义

央行数字货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一种法定数字货币,全称是“数字货币电子支付”,对应的英文缩写是DC/EP(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

DCEP实际上是一种电子现金,是纸币的数字化形态,其功能属性与纸币完全一样,具有价值特征。

(二)央行数字货币的特点

1.DCEP属于流通中现金,而非银行存款

现有货币体系主要可分为M0、M1和M2,M0是指流通中现金,M1包括M0和单位活期存款,M2包括M1、居民储蓄存款和单位定期存款。DCEP的定位和纸币一样,对应M0,即流通中现金。

2.商业银行无需为DCEP支付利息

由于DCEP属于M0,并非银行储蓄,故不计利息,DCEP持有人也无法获得利息。

3.DCEP具有无限法偿性,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拒收

DCEP由央行发行,国家信用背书使其具有官方赋予的价值特征,因而具有稳定性和无限法偿性。

4.DCEP不需要银行账户和网络即可实现支付

DCEP支付不需要绑定银行账户。现有的银行卡支付业务必须通过传统银行账户才能完成,采取的是账户紧耦合的方式。而DCEP支付采取的是账户松耦合的方式,即脱离银行账户,在双方数字钱包间实现资金转移。DCEP依靠一个公共账本记录持有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公钥地址与数字货币DCEP的对应,数字钱包通过其存储的私钥操作公共账本内的转账。

DCEP可以脱离网络实现终端到终端的支付。只要手机有电就可以支付,也可以在有第三方服务商的场景下依托网络完成从终端到远端的支付。值得注意的是,两个数字钱包间直接实现DCEP互转,本质只是记录操作指令,最终仍需在触网后上传到账本上执行才算完结。

5.DCEP具有可控匿名性

银行和商家需要经过客户允许才有权限查看用户的交易记录及信息,这种可控匿名性一方面保护了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另一方面也使得央行可以清晰高效地捕捉每一笔货币交易的流转信息,打击洗钱、匿名操纵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为什么要发行数字货币?

1.减少纸钞发行成本

由于数字货币只是一串数字代码,无论是生产还是流通,都不会再产生任何费用,并且具备较强的防伪功能。

2.移动支付普及,现金使用频率大幅降低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交易场景,均已实现了移动支付,挤占了传统现金的使用空间。DCEP与其它移动支付方式相比并无本质不同,有限匿名性是其主要差异化特点。

3.有利于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监管

传统的现金交易的匿名化,给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管带来诸多麻烦,而数字货币的唯一标识性,方便监管部门回溯整个资金融通链,以便进行更有效的监控。

4.维护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

国内外一些金融中介机构积极利用区块链技术发行私人数字货币,严重影响了我国主权货币的使用,正在渗透和分流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发行DCEP能够在中央银行层面形成统一的基于国家信用的数字货币,既实现了纸币时代国家信用的延续,也顺应了货币数字化的潮流。

5.优化现行货币支付体系,提升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通过发行数字货币,可减少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所提供支付功能的依赖;同时,使央行可以全程监控货币的流转信息和投放领域,提高货币流通市场监测-统计-评估-政策制定的效率,减少货币政策传导滞后性。

(四)央行数字货币与传统支付方式的区别

与传统纸质现金相比,DCEP具有 无需找零、易保存、易统计计算、不易丢失 等优势;与第三方支付相比,DCEP还具有以下特点:

信用保证

银行账户

离线支付

结算主体

消费记录

央行数字货币

国家

可无银行账户

央行货币结算

可控匿名

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备付金

需要银行账户

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结算

容易追踪

乘公交车扫码、乘地铁扫码、支付扫码……人们的生活已进入电子支付时代,但这些软件都是不通用的。这一点在未来数字货币推行后,将有极大改观。另外,目前的移动支付会留给商家一些“痕迹”,购买后商品后,商家会依据大数据向消费者智能推荐相关商品。而DCEP所具备的可控匿名特性,使消费者在付款后,除经货币当局授权外,商家、银行、第三方平台均难以追踪其消费记录。这样既能确保客户的信息安全,也能减少商家对客户的不当营销。

从本质上看,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工具仅仅是对目前人民币结算方式的电子化改进,而央行数字货币是对人民币现钞的替代。

(五)数字钱包

数字钱包是容纳数字货币的“容器”。尽管央行对数字钱包的解说少之又少,但从目前网传的截图看,该APP包括“扫码支付”、“汇款”、“收付款”、“碰一碰”(类似于NFC的近场支付功能)几项功能。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将银行资金兑换为数字人民币,所兑换的数字货币还会显示出来源银行,以便用户进行资金动向管理。

二、央行数字货币的宏观影响

(一)对货币派生机制的影响

DCEP的投放,类似于纸币的投放,采用“央行-商业银行”双层运营体系,即由央行向商业银行投放,商业银行再向 社会 公众投放。央行不直接面向公众和企业,不参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

DCEP采用双层运营体系,意味着DCEP下的货币体系符合传统的信用货币派生机制。货币创造主体依然是银行和实体部门,央行只是起到调控作用。此外,DCEP投放模式和传统基础货币的投放,对现金、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而言没有本质区别。

DCEP延续传统货币派生机制的同时,或在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方面对其产生影响:

1.DCEP将重构基础货币结构

(1)央行或将开设新的细分科目记录央行数字货币。 传统模式下央行基础货币结构分为两部分,一是货币发行,即央行印制的现钞;二是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缴存备付金后,央行将基础货币开设一个分项,即非金融机构存款。央行数字货币作为M0,既可以作为现金使用,也可作为存款准备金或者第三方支付机构缴存的备付金。按其支付用途推测,未来央行基础货币科目或将开设新的细分项来专门记录DCEP,例如在M0、存款准备金、非金融机构存款科目下分别再设置DCEP子科目。

(2)或将对货币流通模式产生一定影响。 首先,对于银行间市场而言,DCEP的支付便利性意味着金融机构同业结算选择使用传统支付方式的倾向下降,而使用DCEP进行同业清算/结算的倾向提高。其次,对于企业和零售业务而言,由于DCEP保存便利的特性,大量DCEP将以现金的形式保存在企业和个人手中,因此流通中现金将增加,而商业银行存款、第三方支付机构结存资金将减少。

2.DCEP将从正反两方面影响货币乘数

(1)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的动机下降,导致货币乘数提高。 由于DCEP支付便利、清算速度快,减少了在途资金量,用DCEP进行清算可以降低对清算账户资金的依赖,从而导致货币乘数提高。

(2)现金漏损率增大,导致货币乘数降低。 现金漏损指客户从银行提取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出现现金漏损会减小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DCEP便于保存的特性或将提高企业和个人持有现金的可能性,从而提高现金漏损率,导致货币乘数减小。

DCEP大规模推广后,货币乘数到底是提高还是下降取决于上述两种力量的对比。

(二)对货币政策的潜在影响

1.DCEP可以提供新型价格工具

理论上商业银行无需对用户持有的DCEP付息,但若央行对用户持有的DCEP计息,则DCEP利率可作为新型价格工具,特别是若央行对DCEP 计负 息,甚至可用来打破零利率下限。

目前央行对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1.62%的利率,超额准备金利率0.72%,对个人持有的现金则无法付息。DCEP推出后,可以对个人手机中持有的“现金”进行计息。例如,对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DCEP支付利率,该利率类比于超额准备金利率;对个人持有的流通中DCEP也能支付利息。

因为DCEP详细记录了持币所有者的“现金”,逻辑上央行可以针对不同持币者进行差异化的利率定价,这提供了一种类似于定向降息和定向降准的新型价格工具。

零利率下限之所以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现金总是资产配置中一个备选方案,而现金在传统货币体系下名义利息为零。因此,在当前货币体系下,即使货币当局制定了负利率的货币政策,人们也总是可以通过持有现金来规避负利率政策带来的影响。而一旦数字货币这类现金的名义利率为负,则人们将无法通过持有此类现金来规避负利率政策的影响,这将提高负利率政策的有效性。DCEP大规模应用后,若央行对用户持有的DCEP负向计息,人们也不得不持有DCEP,这使得负利率成为可能,从而达到央行通过负利率政策刺激经济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只是阐述了DCEP作为实施负利率工具的可能性。在实际操作中,是否实施负利率,取决于我国的金融体系结构及所处经济状态。

2.DCEP有助于提高调控效率

DCEP可便利追踪并控制资金流向,有助于央行开展更有效的结构调控。

传统的现金体系下货币政策侧重于总量调控,结构性调控功能较为薄弱。央行的宽货币政策向宽信用传递,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传导中介。央行对信贷投放的结构调控往往效率较低,若市场定价机制失灵,则信贷结构往往偏离最优状态,即信贷不能有效的传导至需要的企业和个人。而DCEP能有效捕捉资金流向。基于DCEP这一特征,央行与商业银行之间可达成更具灵活性的资金定价,从而激励银行在信贷结构上回归最优状态。例如,央行可针对不同的银行信贷资金流向,根据其风险情况制定不同的流动性价格,从而规避银行因无法追踪资金流向而产生的风险考核激励问题,提升定向降准、定向降息等政策的可测性和效率。

3.DCEP可以降低监管成本

DCEP可控匿名的特性,使得对于央行而言,对客户交易信息的记录更为便利,从而降低央行监管成本。

传统监管框架中央行及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如果需要获取统计指标、财务报表数据,通常采用现场、非现场检查等方式,成本较高、时效性较弱。尤其是追踪一笔特定资金的具体流向,则必须获取资金流转途径的所有账本。DCEP全面记录了交易信息,意味着央行DCEP系统记录了数字货币权属、交易流水等详细信息,无需再额外获取账本即可了解资金流向,从而大幅降低了监管成本。

三、央行数字货币对商业银行的潜在影响

(一)DCEP将影响银行活期存款规模、增加吸储成本

对居民而言,不论是定期存款、理财产品,还是货币基金,赎回和提取总是面临一定限制,不如活期存款方便,因而企业和个人始终愿意持有一定数量的低息活期存款。DCEP大规模推广后,企业和个人有可能将银行活期存款兑换成DCEP,将部分资金沉淀在数字钱包中。换言之,有可能是DCEP对活期存款形成替代,而非仅对现金形成替代。由于DCEP是央行的负债,而非银行负债,DCEP的推广可能导致银行活期存款“脱媒”。此外,银行存款与DCEP的转换较为便捷,可能导致存款的稳定性降低。银行为了稳定活期存款来源,负债端存款利率或将上行。

(二)DCEP将影响支付结算业务规模

相比第三方支付机构侧重小额零售支付服务,银行经营的清算结算业务中,为银行同业及企业间提供的大额支付清算业务,可能是其具备一定优势的领域。若未来DCEP仅替代小额零售支付,则商业银行大额支付清算结算规模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然而根据目前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公布的信息,央行数字货币也可应用于大额支付清算场景。例如,银行可在DCEP业务库之间转移资金,业务库发挥了同业清算账户的功能。因此,DCEP的推广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规模。

(三)DCEP数字钱包将提高客户黏性

在第三方支付盛行的时代,银行APP的应用场景较少,使用频率较低,DCEP的推广或将改变这一现状。在双层运营体系下,DCEP数字钱包的推广,将提高银行客户使用银行APP的频率,从而提高客户黏性。同时,银行可以通过建立开放平台,聚集合作伙伴,让最终用户可以通过不同介质、渠道,在日常的生活和消费中使用数字钱包的服务。商业银行可以抓住该机会获得活跃流量,增加客户数量,发展开放银行服务。

(四)DCEP将有助于提升银行运营效率

数字货币减少了纸质货币的流通成本,提高了银行的运营效率。一方面,DCEP作为电子化交易手段,将大幅降低商业银行的现金管理成本;另一方面,DCEP作为电子化贮藏手段,将大幅降低商业银行在现金整点调运以及保管环节的人力物力支出和安保要求。DCEP没有折旧,不需要物理空间储存,也不需要空间上的调运,将大幅降低商业银行日常经营成本,提高商业银行运营效率。

四、结论

总体来看,央行发行DCEP的潜在影响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从宏观层面来看,DCEP或将改变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一方面,央行在负债端的“基础货币”科目中或开设新的细分科目记录央行数字货币;另一方面,DCEP大幅推广后或对传统的M0、超额准备金、第三方机构备付金规模产生影响。同时,DCEP可以作为一种新型价格工具,提高宏观调控效率,降低监管成本。

从微观层面来看,DCEP对银行经营有利有弊。 有利的一面是或可通过数字钱包提高客户黏性,借助DCEP的电子化贮存手段提高运营效率;不利的一面是可能提高负债成本,降低支付结算业务规模。

(李峰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会计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胡浩系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本文作者介绍:芝加哥大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及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

数字货币对银行利好还是利空

数字货币对银行来说,偏向于利好消息。

银行是靠服务和贷款利差经营的,数字货币后,对他的经营活动没有影响,而且还少了许多网点和柜员机,应属于利好消息。

【拓展资料】

从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初衷来看,主要是配合国家进行对现金的更精准管控和建立一套比目前社会上更加快捷,便利的交易方式。而且前两篇文章也提到,如果我们国内率先做成这套运行交易系统,是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在国际市场上去运作试行,从而对美元支付体系进行一定的冲击。

央行数字货币概念利好的行业:银行IT、支付终端或成核心受益产业链。投资机遇方面,数字货币产业链各个环节均有利好。各大券商普遍认为,银行IT 、支付落地场景有望成为核心受益产业链。长期来看,银行内有望形成一个以数字货币为基础的新的核心系统,这将给整个银行IT行业带来更大的增量。此外,便捷匿名的“双离线支付”带来线下支付终端的大量升级改造需求。

央行数字货币概念长期利空的行业:等央行数字货币系统成熟后,对中间商业务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影响,而且还会关乎存亡问题。因为央行数字货币本身是存在一个去除中间商的概念,而且这套系统不单单只在金融领域有效,针对具体的产业领域里也是同样有效,所以长期的话,就会威胁产业领域的中间商业务。

总体而言,央行数字货币概念这个事情在以后的时光里肯定是国家一直会去推进的方向,毕竟金融系统跟产业系统是跟国家经济发展和管理息息相关的,碳中和可以理解为产业系统的大方向,数字货币就是金融系统的大方向了。而且再次强调数字货币这个事情在国内做成的话,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用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试验,这样能大大提高我国在国际地位上的话语权。所以日后肯定还会有很多针对央行数字货币的话题产生。而且目前央行数字货币在各个国家中都广泛进行讨论,还有些国家在紧跟我国的步伐捉紧推出试行。

数字货币对未来银行业务的影响(数字货币给银行带来的威胁和机遇)-第1张图片-科灵网

数字人民币将改变银行业竞争格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及要“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

截至目前,6家国有大行已提前布局。数字人民币将对银行业产生哪些影响?“数字人民币带来的潜在变化是对银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变。一旦金融消费者脱离了账户绑定的依赖,就会出现对银行的选择,让银行业的竞争更加充分;同时,也会改变货币市场的监管格局。”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2021西岸金融 科技 前沿论坛”上指出。

银行竞争更充分

“目前正在试点的数字人民币是账户松耦合的,有可能会改变金融格局。近期来看,在法定货币形态中,增加了数字人民币,改变了支付市场的格局,在市场化支付工具占主导地位的零售市场中,增加官方的支付工具。”李礼辉指出。

中国金融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名誉院长周小川也提到,DC/EP(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的发展主要是立足于国内支付系统的现代化,跟上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步伐,提高效能,降低成本,特别是为零售支付系统服务;DC/EP的计划是一种双层系统,而且整个研发队伍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由主要商业银行、电信营运商和几大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同参与研发。

在双层投放体系下,央行更多扮演发行方和监管的角色,商业银行承担了数字人民币主要的运营职能。平安证券也指出,数字人民币的兑换、支付、管理等都需要商业银行提供,银行将深度参与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和发行(第三方机构也参与,但更多是辅助),银行应积极拥抱数字人民币带来的全新机遇。

“数字人民币应用普遍,有利于央行更好地监管货币的分布、货币的动态。”在李礼辉看来,数字人民币带来的潜在变化是对银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变;一旦金融消费者脱离了账户绑定的依赖,就会出现对银行的选择,让银行业的竞争更加充分,同时也会改变货币市场的监管格局。

普华永道在相关报告中指出,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数字人民币把我国货币所有环节都变成“数据”,也可能为银行带来革命性的创新。长远来看,商业银行可能脱胎换骨转换成“信贷数据管理公司”,例如利用区块链技术、生物识别及大数据,把每位客户的大部分财务资料集中管理,商业银行未来和 科技 金融公司的边界可能更难分清,或两者完全整合或可成为大趋势。

加快建立数字金融制度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数字化的工具流动更快,如果一个金融机构发生了一些支付能力不足引起货币存款的挤兑,会短时间内带来较大压力,因此央行对于应对货币市场的新波动或者新影响还需要做更多的准备。”李礼辉提示道。

展望未来,李礼辉认为,要努力把数字人民币打造成为一个全球最佳的央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已经不是要不要发行的问题,是可信的技术创新和可行的制度创新所需要的时间长短问题。”

他指出,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支付市场规模,数字人民币可能会在全球数字经济的竞争中居于核心地位,这将有利于维护我们国家的货币主权,有利于金融安全和推进金融普惠。“接下来,还需在两方面发力:一方面是确保数字人民币在高并发的市场中规模化可靠应用,进一步完善底层技术,完善应用场景的设计,而且也有必要完善运营管理的体制;另外一方面是应该加快有关的数字金融制度的建设,不仅仅要建立数字化金融的有关制度,同时还要参与全球的数字化金融制度的建设。”

上海 财经 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指出,现阶段中国在与其他国家的央行数字货币合作开发方面存在不足,这种初期的合作缺失,很可能成为未来阻碍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的隐患。如果中国人民银行确有借助 DC/EP 系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长期目标,那更多、更深入的国际合作就刻不容缓。

数字货币全面发行后对其他银行有影响吗?

数字货币要是全面发行后,这对各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很大的。各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会大大降低下来,其经济效益也就会提高起来。

这些天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在积极稳妥推进,按照中央 财经 小组要求,坚持着双层运营,MO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并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在深圳,雄安,成都,苏州这4个城市及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去不断优化和完善数字货币功能。反映在股市上就是延续炒几年区域链板块的延续,在本周A股版块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只要带数字货币股票都飞了起来。

从数字货币未来趋势情况来看,一旦央妈正式发行数字人民币,那么各商业银行就要提供数字货币服务。也就是商业银行就要 科技 投入建设自己的数字钱包和数字货币运行系统与央妈数字货币发行系统对接,与客户数字钱包对接,做好数字货币与记账货币,纸币,硬币的自由兑换。所以数字货币的发行和管理工作及数字货币的回笼是很重要的。它不同于先前的纸币交易。这货币必须有专门的数字钱包,这钱包只能有央妈制作和发行,或委托商业银行制作和发行。

等到正在试行数字货币在四城市及奥运场景地方运行良好后,恐怕接下来的会是全面铺开,到那时支付宝和微信上的支付功能就会大大的被压缩掉,真正形成三家数字货币支付形式,而且央妈数字货币化会逐步上升并最终要占据70%以上的流通数字货币。唯一不利的是,对大多数65岁以上的老年人,因为人老了,常出现头昏眼花的原因,他们依然会以现金交易为主,数字货币对他们的影响作用几乎不很大。

纠正一点,是法定数字货币,法定数字货币如果有央行来发行,那么它注定就不是商品,更不是产品,它是“法定货币”,而银行的存在就是为了促进货币流通的, 根本不会有任何影响。

所谓的冲击指的是什么?

中国的银行分两类,一类是以国民经济发展作为依托的四大行,比如工商、农业、建设、邮政,以及农村信用社等,他们各有各的领域和资源,几乎是井水不犯河水。但随着改革开放,国内也出现了一些外资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比如广发、浦发、中信等,以及出卖华为的汇丰银行等。

而 对于这些银行来说,货币是什么属性、运用了什么技术、传播的形式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被国家法律认可”,纸质人民币它不是商品,也不是产品,能流通、被认可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是央行发行的,所以根本不会影响它的流通。

非法定电子货币并不等于是法定人民币

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只是一个“非法定电子货币”与“法定纸质货币”的媒介,这也包括各大银行APP里面流动的电子货币,实际上都属于“非法定电子货币范畴”。

基于网购的普及,移动支付应运而生,但国家法律承认的货币只是“纸质人民币”,并不包括银行、微信、支付宝里面流通的电子货币,只不过这些非法定电子货币的流通是建立在国家监管的基础上的。

所以, 如果国家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只是为了填补“法定货币”在电子领域流通的空白,而基于数字货币运用了底层区块链技术,它是最适合作为法定电子货币来发行的,并且等同于纸质人民币。

法定人民币、法定数字货币,两者的价值是相同的

虽然区块链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但基于数字货币领域的野蛮式爆发,技术积累已经很成熟了。也就是说央行在研发出法定数字货币之后,也逐步的研发了一些能承载数字货币流通的软件、技术等。

如果法定数字货币真的发行了,那么央行必然也会同时推出其应用的钱包,而支付宝、微信、各大银行、商业银行,也只不过是在自己的软件里嵌入这个钱包系统而已,可能在技术层面与现在的使用上有些不同,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种变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现在的银行、支付宝等平台会造成冲击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呢?

更总要的是,法定纸质人民币也好,法定数字货币也好,它一种价值的介质,流通的形式上虽然有所不同,但本质都是一样的,它的价值来源于国家、法律的赋予,并不是单纯的商品或产品,这与古代使用的元宝、金锭、贝壳、铜钱、刀币类似,货币只是一种形式,国家信用、黄金储备、经济发展速度等才能影响货币通缩,而形式上的变化是不会影响原有的经济体系的。

数字货币本质上还是货币,只不过从古至今货币都是实物化的,所以我们就认为货币必须得有个实物,这样才具有交换的属性,最主要的是,有实物了以后拿在手里才觉得安心。

而数字货币其实是信用货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前我们用金银是因为金银有价值,后来纸币的出现解决了金银难以携带,容易损耗的问题,并且纸币可以脱离金银独自存在,因此纸币也就成了信用货币。而现在由于信息化发展迅速,因此数字货币就代替了纸币的位置。

所以数字货币本质上仍然是法定货币,对于银行与个人并没有什么影响。况且我们平常生活中用支付宝,微信支付已经习惯了,所以对于数字货币的发行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当然要说影响,还是有一点的,就是你再也体会不到,在家没事干,数钱的快感了,当然银行的ATM机也可能会要撤掉。

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任何一项新事物的推出到被大家所接受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另外,还需要有关机构让利,才促使大家成功推广和使用。

另外一点就是,现在存银行的大多数是中老年人,他们对于新事物有着本能的抵触,可能还是更愿意选择传统的方式,一是自己玩不转新 科技 ,二是怕有猫腻,被坑

应该不会。这个接受需要很长很长时间。

纸币“失宠”?部分国家力推货币数字化,将对银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数字人民币如果全面普及,对中小商业银行肯定是有影响的。

数字货币的出现只是方便了人们支付方式,应该说比微信和支付宝更进一步或者更方便了,到时候支付就是银行账户上数字货币的支付,而不需要还要经过三方平台,就等于少了一个环节,并且你支付取现不需要手续费了,现在别人微信支付给你钱,你要在微信上体现还要交手续费,估计到时候数字货币出来这个手续费就节省了。

现在还不知道数字货币在流通中的结算方式,常理上可以看成只走人民银行一个单独的结算端口,那么就没有钱存在哪个银行里的概念了。

这样的话,商业银行结算业务的收入就没有了,当然,不会影响贷款产品的发放,贷款门槛会更高,特别是对抵押物的要求更高了,评估价值可能会降低,比如市场价1000万的房产抵押贷款,如果以前可以贷700万,以后可能只会给400万的额度了。

而且由于收入收到影响,对于逾期的管理和催收会更厉害,有关部门可能会减少对商业贷款的干预,一切市场行为让市场说了算,只管钱了!因为管不了,也背不起这个锅。

传统的商业银行可能会在信贷产品上进一步玩出新花样,并且明里暗里拿数字货币做对标。就像小贷拿正规银行贷款产品做对标,后来网贷又拿小贷产品做对标,都是在对方的弱点上做文章,总能抓住一部分的客户需求的。

数字货币推行是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它对传统的银行结算操作肯定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由于结算方式的改变,势必影响到原有的银行结算业务量的减少,而结算业务量的减少就会裁减银行柜台结算人员,从而造成银行职员的失业。数字货币的实行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将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风起于青萍之末。作为银行和银行职员,都要末雨绸缪,与时俱进,统筹谋划,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迎接数字货币带来的各种挑战。

上述文章就是科灵网介绍的数字货币对未来银行业务的影响和数字货币给银行带来的威胁和机遇的详细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财经资讯知识,记得收藏关注我们。

标签: 数字货币对未来银行业务的影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