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荡的长江之滨,有一座叫“武汉”的城市令世人瞩目,它被誉为“英雄之城”。
同时,这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早在千百年前,这里就成为文人墨客争相游览的胜地。其中,最是令人难忘的一位诗人,还是李白。
他与武汉、与江城的牵绊,离不开一座楼。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的黄鹤楼,在今天,早已成为武汉的城市地标的象征。提到武汉,没有人会忽略黄鹤楼,提到黄鹤楼,所有人都知道武汉。
这座矗立在蛇山之巅的江南名楼,最早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本是一座军事楼,“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但历史的长河却给它掀起了另一番风云,在文人墨客的世界里激起一层又一层浪花。
据《李白年谱》记载,李白登黄鹤楼有时间可考的就有三次,在他留下的大量诗作中,与黄鹤楼有关的名句是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也从他的诗作中,不难发现,从唐朝开始,黄鹤楼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观赏楼、是当时的旅游胜地,是李白、崔颢等名人大家必打卡的景点。
其中,崔颢写下的一首《黄鹤楼》流传千古,“白云黄鹤”深入人心。甚有传闻,当李白读到《黄鹤楼》这首诗时,为之赞叹,为之搁笔。
大抵也正是这样的传闻,才使得黄鹤楼获得更多人的向往与青睐,纷纷前来题诗,欲要一战成名。也正是如此,声名远播的黄鹤楼不仅与滕王阁、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更是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
即便是到了今天,即便是因修筑武汉长江大桥而移址重建,黄鹤楼在“江南名楼“的地位中,依旧无法撼动。曾有那么一瞬间,不禁在想,若没有孙权的军事行动,或许就没有后来的黄鹤楼。而我们,自然也会与那些流传千古的诗作擦肩而过。
好在,人世间没有如果。屡毁屡建的黄鹤楼依旧矗立在我们眼前。
据记载,历史中的黄鹤楼频遭兵火,仅在明清时期就被毁了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1868年,是黄鹤楼在其原址上最后一次重建,但十几年后又被毁。即1884年,当时只留下一个铜铸的楼顶。
显然,每一次重建的黄鹤楼都不再是原来的模样,但每一次“重生”的黄鹤楼依旧在延续着属于自己的使命。它将1800余年时间里所发生的事情、所见证的时刻都记载在灵魂中,不论是艺术、是文化、是军事、是传闻……只要是属于后世的历史宝藏,它都不曾遗忘。
难怪有人形容,登楼远眺,看万里长江浩浩荡荡,观大江之城谈古论今,总有说不完的话。每一个被记忆所翻出来的典故,都是那么精彩、那么生动。而我,最喜欢的还是看两江分三镇的壮阔画卷。
凭栏望去,万里长江第一桥犹如巨龙盘踞眼前,古今交融,川流不息,那份气势和度量,令我震撼不已,一种远大之理想油然而生。而楼里楼外的一段1800年的历史人文宝藏更教人心生敬畏。
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忽略与黄鹤楼相望的白云阁,它所承载的是黄鹤楼的前世今生,会令你对黄鹤楼产生新的认识。
同时,白云阁本身也是值得历史追溯的。历史上曾是南楼的别称,其渊源可追溯至公元4世纪的东晋时期。
诗人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抒发了远方游子的怀乡之情。
此诗一出,引发了“白云”潮流,历代不少著名诗人纷纷以“白云”入诗,为这座文化名楼着色添彩。南楼的名称后来也以“白云”二字署名,甚至是后来的多次重建中,“白云”依旧不变。
只是较于黄鹤楼,白云阁并不那么令人关注。但二者之间又十分相惜,共同构成了长江之滨最瑰丽的画卷之一。
对此,我不禁是羡慕武汉人。每天上下班就可能已经远远地瞧见了它们,从白天到黑夜,从春夏到秋冬,斗转星移,“一眼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