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去 参加葬礼,因为眼下还活着,与已经逝去相比,终归结局必然相比没有不同。只是成为被哀悼者时有先后而已。
以何种心态面对,都无改于有生必有死,终究既成与必然。无论怎样看待,都必然于事无补。所以于逝者,太过念情、恋义难舍与能持心淡定其实没有太大区别。
立足现实,认清事实,既往不咎,常总是合乎情理。淡然于逝者、于生者自己都似无可指责。
因为离开的与还未离开的一样,都不过不得不去面对,不得不去经历的无可奈何,既然悲伤没有任何意义,悲伤重情对死者生者便只能是没有不具有多少或太大意义。都不过是多一些自陷令人绝望的无可奈何。
所谓参加葬礼,不一定会是有意去凑热闹,不一定会觉得有热闹是热闹,更不可能有荒诞心情,竟能非理性非情意性认为去火葬场是热闹,更不可能有认为是去参加盛宴,甚至认为看做一定是千载难逢聚会机会,其实多是出自或也是迫于无奈。
应该说没有人会把所谓把参加葬礼看是去凑热闹,或丧葬应该无关热闹。所谓生死两重天,怎么看待逝者事实上都意义不大了。所谓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留给生者,只有只能、还得活下去。
无论怎样看生死,看不为人所能掌控的生死离别。生者即使再留恋死者,又能何如?活着,迫不得已,还得生活,无论怎样感受生死,还得活下去。仪式一下之后还得继续去走自己还未走完的路,还未到尽头的路。
所以,看似无情些,其实未必真实是无情,若心里没有,守孝三年又能何如?忘记必然必须的忘记,即使再伤感,才是实在的理性真情。
所以,一定程度上,说得无情些,虽然不舍告别逝者,但确常一定是逝者的意愿。所以或低徊绵绵或没心没肺转身,都可以认为是很理智,很智慧,都不该看成算做幼稚或无情。
因为既然活着,就还得活下去。于生者,这就是生活,是活着的,活人的世界才是人世间,是活者永远必须、不得不继续去演绎应对未必一定非常想要应对下去的世界。
生死两界,死者生者共生时,可能有深厚情谊,也许未必有多少交集,有多少深厚情意需要表达,悼念情绪浓淡,也应该是有前因,应该是顺其自然的事。表达哀情如果不是发自内心,那于逝者是不尊敬,对自己是虚伪。
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是心的距离,何况之所以葬礼,事实上
多只出于是沾亲带故的原因,送逝者一程,也不过尽往日有交集或曾有共同生活的经历,念曾经有过的情意。
送逝者,所做、所能做,说到底,很大程度上其实不过只能是尽尽礼数,或有所无心无情,或有显无情,其实未必无情,而有情念情或看似念情,实际也许未必有情,未必具有现实情感价值或意义。
生命、生活终究虚空。虽然于常情文化,不念旧情,不顾及重情者的心情固然不好,总不合情理总不好。但当已经过去,看重已没有多少意义时,淡然平静些实际似也应该理解为自然、正常、无可厚非与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