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井冈,点燃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工农革命军分别从修水、安源、铜鼓等地出发,向长沙进军。由于当时革命形势已处于低潮,敌强我弱,加上群众缺乏作战经验,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毛泽东审时度势,做出由进攻大城市转向进军农村的决定,率领部队向罗霄山脉挺进,10月27日到达茨坪,开始了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红军一方面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和恢复党的组织,一方面团结、教育、改造地方武装,将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军编入工农革命军。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带领南昌起义残部和湘南暴动农民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下辖四个团及一个教导大队,共6000余人。到6月份的时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拥有宁冈、永新、莲花3个县,以及遂川、酃县、吉安、安福县的部分地区,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打破"会剿",黄洋界上炮声隆
6月底,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会剿"。红四军军委决定:毛泽东率31团在永新地区拖住敌人,朱德、陈毅率领红军主力28、29团主动出击,进攻酃县、茶陵,威胁敌军后方,调动敌军回援。7月13日,朱德所部攻克酃县,迫使进占永新的湘军撤回茶陵。湘赣国民党军的第一次"会剿"基本破产。
但是,部队在回撤时,29团独自决定回湘南,中途溃散。毛泽东得知消息后,亲自率领31团大部前往桂东迎还28团,留下一个营驻守井冈山。国民党军趁井冈山守卫力量薄弱,发动第二次"会剿"。黄洋界是宁冈、永新、酃县进入井冈山腹地的必经通道,红军早就在黄洋界哨口做好了防御工事。待敌军进入有效射程,红军各种火器一齐开火,滚木礌石像山洪奔泻,向山谷滚去,敌军伤亡惨重。下午,敌军孤注一掷,集中全部火炮轰击黄洋界。关键时刻,团长朱云卿把放在留守处修理的迫击炮调到前沿阵地,一发炮弹击中了敌军指挥所,当即炸死炸伤十多人,敌团长陈纪良亦受重伤。这时,红军阵地上吹响了冲锋号,各山头的革命群众在铁桶里放爆竹,假装机关枪声。敌军误以为红军主力已经回山,不敢恋战,当夜撤回酃县。
9月8日,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回到井冈山南麓的黄坳,9月13日对遂川敌独立第7师发起突袭,敌军一部被歼,大部逃跑。至11月初,湘赣敌军的第二次"会剿"宣告失败。
撤离井冈,开辟新的根据地
1929年1月初,湘赣国民党军集中6个旅的的兵力,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会剿",同时加紧了经济封锁。当时红四军还是草鞋单衣,冬服未解决,没有盐吃,每天三分钱的饮食也难保证。红四军前委在宁冈柏露村召开会议,采取"围魏救赵"的战略,彭德怀率红五军留守井冈山,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向赣南进军,转移到敌军外翼,寻找战机,配合留守部队夹击敌军,打破敌军"会剿",同时可以在白区"打土豪",解决经济的燃眉之急。
湘赣敌军尾随在红四军背后,把红四军向南赶,同时以20倍的兵力猛攻井冈山,红五军寡不敌众,不得不冲出敌人的包围圈,向南转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落入敌人之手。红四在闽西、赣南20余县的范围内,用游击战术与敌军周旋,并发动群众公开割据,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逐渐跟湘赣边的割据力量连接起来,开辟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
再寻故地,已是36年之后
1965年4月底,暂时退居二线的毛泽东"南巡"到了长沙。长沙距井冈山不算太远,大约350公里的路。此时,毛泽东离开井冈山已经36年,由当年的风华正茂,变成了现在的老骥伏枥。5月19日这天,他对陪同他外巡的公安部副部长汪东兴说:"我老了,经常梦到井冈山,很想去看看……"
汪东兴马上安排了他重回井冈山的行程。5月21日下午,车队驶抵茶陵县城,在茶陵县委领导人陪同下吃了晚饭。当年,毛泽东在这里建立第一个县级工农兵政权。他对随行的人说:38年前路过茶陵很狼狈,那时我们秋收起义的队伍一部分被敌人追赶着,一部分被敌人阻截着,到茶陵吃、住都很困难。这一次可完全不一样了!
5月22日下午,灰色吉姆车载着毛泽东,转了几十道弯,穿过崇山峻岭,跃上了黄洋界。他抚摸着架在哨口上的迫击炮说:"这是南昌起义军带上井冈山的。当时共有三发炮弹,前两发受潮,打前两发时,炮筒被加热了,为第三发提供了打响的条件,应该说前两发也有功劳的。"说完,毛泽东沉默下来,与安静的迫击炮一起感受那段烽火岁月。
再寻故地,井冈山旧貌变新颜
傍晚,车队徐徐开进茨坪,千百盏灯火将小山村照得一片通明,毛泽东高兴地说:"井冈山有电灯啦!"从1927年10月初到茨坪,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已有38年。38年里,他创建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打倒了蒋介石,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晚上,毛泽东下榻井冈山宾馆,一种"忆往昔、抒豪情"的情愫涌上心头,于是一气呵成《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一首: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这首词洋溢着毛泽东轻松而舒畅的心情,表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气魄,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凌云壮志,可以飞往昔日高不可攀的天上去摘月亮,可以探入深不可测五大洋去捉拿鱼鳖,然后谈笑风生、 唱着胜利的歌曲,从容凯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轻松自信,又满含鼓励,告诉人们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克服眼前的困难,迎来美好的明天。
难忘当年,与革命老人深情惜别
5月29日,毛泽东要离开井冈山去南昌。上午9点,他来到宾馆门前的坪场上,接见当年的老红军、老赤卫队员,以及烈士遗孀和子女。当跟袁文才的遗孀谢梅香见面时,未等有关人员介绍,他就认出来了,叫了一声"袁嫂子",紧紧地握着她那双颤抖的手,神情格外凝重。谢梅香眼泪"哗"地流了出来,千言万语难以诉说。当他走到谢槐福面前时,停了下来,深情地望着这位革命老人。在井冈山的斗争岁月,他曾多次住在谢槐福家里,数九寒天,大家都没有棉衣穿,红军刚发了棉衣,他就把自己的棉衣送给了谢槐福。
从井冈山各个山村赶来的群众站满了公路,毛泽东走出小坪场,向人群挥手告别,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在群峰间久久回荡。
标签: 迫击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