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融资记录(spacex获得85亿美元新一轮投资)

笑笑 3 0

SpaceX星舰估值有多少?

2020年11月,摩根士丹利发布的估计表明,SpaceX的估值已超过1000亿美元。

spacex融资历史及估值

2008年8月,SpaceX获得来自创始人基金的2000万美元投资。

2012年初,公司7000万股份由创始人伊隆·马斯克拥有,占总股份约三分之二,估计在私人股权市场价值8.75亿美元。因此于2012年2月,SpaceX整体估值约13亿美元。

2012年5月、COTS 2+任务完成后,公司私人股权估值翻倍至24亿美元。

2015年1月,SpaceX获得了一笔来自Google和富达投资价值10亿美元的融资,换取公司8.333%的股份,公司估值约120亿美元。此时,SpaceX的前期投资者包括德丰杰投资、创始人基金、Valor Equity Partners、摩羯座投资集团以及新加入的Google和富达投资。

2017年7月,SpaceX公司再获得3.5亿美元投资,估值涨至210亿美元。

2019年4月,《华尔街日报》报道表示,SpaceX正在融资5亿美元。

2019年5月,《太空新闻》报道宣称,SpaceX在发射了星链计划的最初60颗卫星后获得10.22亿美元投资。截至2019年5月31日,SpaceX估值涨至333亿美元。

2019年6月27日,SPACEX获得Ontario Teachers' Pension Plan(安大略省教师退休金计划)的投资。

2019年8月9日,SpaceX获得来自Meyer Equity的投资。

2019年10月3日,获得来自NASA的300万美元担保。

2020年4月6日,SpaceX获得来自Meyer Equity的投资。

2020年5月25日,融资3.462亿美金。

2020年8月18日,SpaceX获得Legendary Ventures独家19亿美金投资。

扩展资料

SpaceX星舰着陆时爆炸

当地时间12月9日,SpaceX星舰原型机SN8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再次进行试飞,此次高度约为4万英尺(约1.2万米),由SpaceX新开发的三个猛禽发动机首次推动。报道称,其在飞行六分钟后试图着陆时因撞击发生爆炸,瞬间变成一团大火球。

此前一天,SN8挑战12.5千米高空试飞。在发射前1.3秒,SN8自检系统检测到三台猛禽发动机的一台或多台出现异常,自动中止了发射,SN8首次高空试飞被迫推延。

据悉,在爆炸中损失的SN8星舰火箭是由马斯克的私人太空公司开发的重型运载火箭。该火箭是在未来的月球和火星任务中,用于运载人类和100吨货物。SpaceX已经有了另外两架原型机,SN9和SN10,为后续测试做好了准备。并且团队很快将利用得到的数据对火箭实施额外的调整。

资本开始投入太空大基建

资本开始投入太空大基建

资本开始投入太空大基建,2021年也见证了富豪们对太空探索的热情。除了商业价值,太空的战略价值也日渐凸显。地球外层空间注定变得越来越拥挤,资本开始投入太空大基建。

资本开始投入太空大基建1

探火探日探月、太空商业游开启、电影摄制组首次上天……从20世纪60年代的“新边疆”,到如今各国、企业争先布局的“新前沿”,寂静的太空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迎来最热闹的一年。

过去一年太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场景也让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于占福印象颇深。“2020年疫情刚发生时,我们当时就判断涉及人员流动、餐饮、旅游、零售等场景的行业受到的影响会非常大,”他说道,“而在一众行业中,航空航天制造业则属于受疫情影响较小的行业。”

不仅如此,由于疫情影响,地面基建领域的投资受到了冲击,但投资太空基建从2020年以来势头愈发迅猛。

在于占福看来,太空探索技术在2021年集中式爆发有巧合因素,“无论是各国探月探火探日的计划,还是去年底等待25年之久的‘鸽王’韦伯望远镜的发射,其实这些项目早已在不同的时间点启动。只是在这两年里,各个项目都碰巧进入到了一些关键的突破期。”

但他也强调,要推动太空探索的技术进步或者实现突破,则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往往涉及长期和巨量的投资,项目宏大且坚定,因此,疫情当前,这一行业的韧性依旧非常强劲。

下一个投资前沿?

在2021年,国际空间站(ISS)迎来了等待14年之久的“科学”号(Nauka module)实验舱。“科学”号实验舱的到来,对于老旧的国际空间站而言,能为空间站宇航员开展科学实验提供更大空间。由于美国、俄罗斯、欧洲的多项太空任务都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使得国际空间站变得异常拥挤。扩大空间,已成为国际空间站的当务之急。

4月29日,国际空间站迎来了中国独立自主建造运营的载人空间站。此后有6位中国宇航员先后进入太空。截至2021年12月30日,中国全年航天发射任务全部完成,航天发射次数达55次,位居世界第一,发射次数和航天器数量再创历史新高。于占福认为,过去一年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各种成绩说明,中国在全球航天体系里按照自己既定的时间表走得非常精确。

2021年也见证了富豪们对太空探索的热情。当马斯克一手创建的SpaceX公司在2020年成为首家将宇航员送入预定轨道的私人科技公司后,SpaceX在2021年开始涉足越来越多与太空相关的“第一次”。比如,在2021年1月24日,SpaceX又一次刷新历史,用一枚猎鹰9号火箭一口气把143颗卫星送上太空,打破了印度PSLV火箭于2017年创下单次运送104颗卫星的纪录。9月中旬,SpaceX又将世界上第一批全平民机组人员送入太空轨道,进一步为太空旅游行业打开了大门。

尽管马斯克本人在2021年并未亲自进入太空,但这并不妨碍他的亿万富翁同僚们、同时也是竞争对手,进入太空。去年以来,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和英国亿万富豪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贾里德·艾萨克森(Jared Isaacson)就先后进入太空。据悉,马斯克本人也预订了未来的维珍银河太空之旅,只是他会选择何时升空尚不清楚。瑞银集团就在2021年5月预计,到2030年,太空旅行市场规模可达30亿美元(约合190亿元人民币)。

布莱斯太空CTO卡里萨·克里斯滕森(Carissa Christensen)早就嗅到了“太空经济”的魅力。他表示,两种新型投资者的到来为行业带来了变化:首先,亿万富翁群体对太空充满热情,正在尝试用新业务实践改变市场;其次,风险投资由于成本过高鲜有涉足太空经济的状况也在发生改变,可重复使用的火箭零件降低了发射成本,小型卫星也逐渐发展,并在数据经济时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据航天技术天使投资平台Space Capital发布的太空科技投资报告,2021年三季度全球共112家太空科技创业公司获得投资,融资总额为87亿美元。从一个更长的历史时期来看,自2012年以来(截至2021年三季度),本行业全球共1654家公司获得投资,累计融资达2312亿美元。

除了商业价值,太空的战略价值也日渐凸显。在火箭的重复利用方面取得突破后,马斯克又涉足星链太空互联网的研究。此前,马斯克表示,星链太空互联网的延迟时间约为20毫秒。于占福告诉第一财经,相对于当前常规通讯方式250毫秒的延时,一旦真的实现这一太空通讯,那将引发相当大的战略竞争优势,10倍级的延迟时间差别甚至可能就是一种降维打击。

技术发展呼唤新规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有意愿、有能力进入太空,地球外层空间注定变得越来越拥挤,也是不争的事实。去年发生的“星链”卫星接近中国空间站事件,俄罗斯通过反卫星(ASAT)武器试验从而导致轨道碎片云事件等,急待国际社会进一步规范这片人类鲜有涉足的区域。

此前,中国常驻联合国(维也纳)代表团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普通照会表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发射的星链卫星,在2021年先后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对中国空间站搭载的航天员生命健康构成危险。出于安全考虑,中国空间站组合体针对有关美国卫星,两次实施“紧急避碰”。

于占福认为,中方采取外交渠道去沟通,说明国际社会还是要去通过联合国推动、制定一些涉及太空资源使用的协议等,“最终还是要用规则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当前外空领域公认的国际法基石是1967年通过的联合国《外空条约》(the Outer Space Treaty),但德银在“2022年资本市场关注的十大主题”中认为,上述制度却无法约束当前太空技术“武器化”的发展趋势。其次,在防卫与研发方面,各方依旧游走在模糊的边界,并没有就具体的使用达成一致。

“虽然太空,乃至外太空的一举一动离我们人类地表生活很遥远,但归根到底它还是有很强的国家利益色彩。”于占福说道,“如果没有公认的国际规则来约束太空资源的开发和使用,非常可能出现对空间在轨资源的掠夺式抢占。”

德银已将“太空竞赛”列为了2022年全球资本市场的十大主题之一。德银解释道,在过去几年中,空间的重要性激增,因为发射成本的下降导致轨道上的卫星数量增加,从而增加了对它们的依赖。“除了军事用途之外,未来的冲突肯定也会聚焦在针对依赖卫星的通信、GPS和金融应用方面。”上述报告写道。

于占福告诉第一财经,如今各国一方面在加强自己的技术,另外一方面也推动在太空领域的一些国际秩序的建立,“过去,各方更多的是比产品、比技术,现在已经触发到必须得推动全人类在太空资源的使用上建立相应的规则和准则。显然是更多元了。”

在于占福看来,最早国际社会是靠想象或者是其他领域的经验、地面资源以及交通使用的经验给太空定一个初步的规则,但在当前先进技术的发展下,就会发生一些难以想象的危险情况。“这时各方就会觉得,缺乏规则可能会出现重大的财产与人员的损失,因此急需非常严肃或者立刻回到规则的问题上。”

德银认为,“每个人都希望其他人都遵守规则。然而,太空规则已经过时。地球上空的紧张局势似乎将放大地球上的紧张局势。太空威胁已经成为地缘政治谈判的话题,到2022年,它们可能会成为前沿和中心。”

在于占福看来,太空,是个典型竞合并存的领域。“在涉及关键或者敏感技术的‘卡脖子’领域,相信任何国家都不会放开,”他说道,“但在一些利于全人类发展的领域,比如卫星观测等,各国还是能找到相当多的合作议题。”但于占福也强调,各国对于太空探索的研究不会因为竞争而割裂,“我们将看到一个奇特的组合。”

资本开始投入太空大基建2

人类在太空的历史有其高潮和低谷。我们已经见证了许多史诗级的科学突破,也曾目睹了空间成为政治争夺的工具。如今,探测器和飞行器所能探索的深空宇宙已远超过往,旅行者号甚至抵达了星际介质;我们也正在考虑殖民其他星球,并且坚信已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但关键问题并不在于能否做到,而是,我们应该去做吗。太空旅行合乎伦理吗?你喜欢探究真相吗?你经常感到好奇吗?如果是,就快来关注我们吧!

从广义上讲,伦理是一套道德原则体系,它影响着我们的日常选择。判断一件事是否合乎伦理,主要取决于对个体和集体的利弊权衡。因此,提及太空旅行就需要在,航天任务本身的危险加对其他星球构成的威胁,与对人类整体的造福程度之间进行权衡。

以NASA为例,不妨先想想:太空研究对人类有好处吗?实际上,我们今天在用的许多技术,都得益于这些研究。自1976年以来,NASA每年都会出版Spinoff,其中列出了一些源自(至少一部分)太空研究而向公众开放的新技术——平均每期约有50项,包括激光眼科手术、卫星GPS、假肢、3D打印、记忆泡沫和净水技术等。

NASA的研究,让许多先进的外科手术成为可能;而对宇航员的密切监测,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人体的极限和潜能。由于NASA和其他航天机构的工作成果,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了解地球家园——包括气候变化、空气质量、水和土壤等。综上所述,太空研究能有效拓展生命的长度、广度和深度,从而助力现代社会建设,对人类的好处是巨大的!

但太空旅行作为一项职业,它的高危性也无可否认。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宇航员时刻面临的机械故障、技术故障和坠毁的风险。如果飞船或宇航服在发射或飞行途中出现故障,那将是一场重大而致命的灾难。此外,太空环境不仅毫不宜居,还会以缓慢、隐蔽的方式损害人体。失重会引起肌肉萎缩和骨骼退化,同时也会损伤视力、扰乱免疫系统。由于宇航员经历的极端隔绝,人们对太空旅行可能引发的心理影响也有很多担忧。

另一个长期风险是辐射,NASA认为这是太空最具威胁性的因素之一,可能会在航行过程中及之后的日常生活里,持续损害宇航员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引发癌症。因此,虽然现代宇宙飞船的防辐射装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先进、完备,部分科学家始终反对长期的外太空任务。

危险的真实性毋庸置疑:无论是飞行任务中还是训练过程中,都发生过宇航员牺牲,也出现过宇航员受重伤。然而,虽然缺乏对宇航员总体健康和身体状况的客观统计,普遍认为,鉴于接受过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与普通人相比,他们不太可能死于心血管疾病等自然原因。所以,虽然宇航员的工作环境比较危险,但他们的身体也比普通人更抗造。而道德与否,也应该是上层领导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截至目前,话题仅说了一半;尽管从微观层面考虑已经出现各种道德困境,我们依然需要从宏观层面去想一想。我们处在一个已经开始考虑殖民其他星球的时代——但是应该去做吗?我们有这个权力吗?这是横亘在行星保护法和太空研究实践之间的问题。

20世纪50年代末,阻止人类污染太空的行动大多在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的指导下进行。1967年,随着《外太空条约》的.签署,一些指导方针得到了更新。其中一项就是,在进行太空探索时,我们应该要有,努力避免在太空留下生物痕迹的意识,而现今殖民其他星球的想法,已经对此构成严峻挑战;且人类,也在对星际污染愈加麻木的路上越走越远。

某种程度上,这是我们与巨大未知之间的较量。因为从未在地球以外的地方生存过,所以无法准确预测人类的存在会对那些地方产生什么影响。然而有些人认为,人类存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正是我们不该去肖想其他星球的原因。比起已经引起的气候变化和大规模森林砍伐等问题,更严重的是,人类在地球的基本生物存在已经影响大气结构,导致细菌传播,改变了地球的运行方式。

考虑到这一点,如果想在太阳系内其他地方生存,从一开始就要开展外星环境地球化工作。因为等不及其他星球自然演化到宜居条件,要立即实施大规模、根本性的改造措施。可是如果真能迁居,火星的地貌,金星的云层,真的能改造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吗?如果在遥远的未来,我们成功殖民了另一个星球,但又同样耗尽了它的资源,引起了它的气候变化,那么当初的殖民还是正确选择吗?如果有一天,人类成为能在星球上跳跃的高级种族,并走上不断找寻新宿主的路,身后将是一连串的死亡地狱。这是一幅相当悲观的人类图景,我们甚至会因此被贴上“寄生”的标签,但也正是它,突显出太空伦理的重要性。

相对而言,与预期实现的目标相比,人类仍处于太空探索的初期阶段,正是时候制定基本规则,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宇宙中不存在其他生命的假设之上。如果到访过的星球,或目标殖民星球上存在生物,那么所有生命是否平等,将会成为新的争议点。

人类会为了外星物种的利益杜绝星际旅行吗?还是会继续本质为入侵的探索计划?《外太空条约》在诸多方面都存在争议,尤其是涉及到其他星球生态系统保护的问题。理论上讲,人类的一个脚印,就能把所有的致命病原体带到地球以外的任何地方,而任何潜在的生命形式也都有可能因为人类的存在而受到直接威胁。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无论人类前往何处,都会改善当地的太空环境,毕竟在产生负面影响的同时,我们对地球也有正面影响。

又一次,我们被巨大的未知束缚了:没有人知道,人类到访对另一个星球的影响究竟如何。所以对此,要么长远考虑,做出预测并承担风险;要么谨慎保守,停在原地,无为而为。

要赚钱也要占领火星,一文看懂SpaceX产品谱系

商业航天公司 SpaceX ,最近正在经历一段关键时期。

就在本周一,由NASA和SpaceX合作的 人类首次正式商业载人航天任务成功发射 。

在这个代号为 Crew-1 的任务里,NASA是承包方(甲方),SpaceX是服务提供方(乙方)。

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SpaceX研发的载人龙飞船搭乘自家猎鹰9号运载火箭点火升空,将4名NASA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

一天后,载人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完成对接,这次载人发射任务宣告成功。

Crew-1圆满执行这次任务,标志着SpaceX正式加入了此前仅有俄罗斯和中国两个“会员”的“载人航天俱乐部”。

从2006年连续发射火箭失败,到2020年载人航天发射成功,SpaceX的成长速度着实令人惊叹;

而就在本月下旬,SpaceX还有一项 星舰SN-8的15km跳跃试验 等待执行。

猎鹰火箭、龙飞船、星舰……这些名字酷炫的航天器,不仅帮SpaceX赚到上亿美金的融资/订单,更是 “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 实现自己太空梦想的希望。

只是,这一连串“科幻感”十足的飞船名,有没有让你觉得有点晕?

今天我们就 对SpaceX航天器谱系作了全面梳理 ,看完这篇文章你会对它们的定位和所肩负的使命有更清晰的了解。

赚钱组合

猎鹰火箭 + 龙飞船

01 猎鹰火箭

猎鹰1号到9号,成功道路由“失败”铺成

2002年6月,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SpaceX成立,作为太空 探索 的基础,第一件事得先能 离开地球 。

SpaceX决定发射一枚运载火箭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实力, “猎鹰1号” 由此诞生。

猎鹰1号的英文名是 Falcon 1 ,源于星球大战中的“千年隼”(Millennium Falcon)。

身为 SpaceX最早的试飞火箭 ,猎鹰1号直径1.7米、高约20米,体积很小,和 “千年隼”相比充其量只能算是个“雏鹰”。

猎鹰1号在结构上是 两级火箭 ,每级装有一台发动机。

一级推进器在送第二级和载荷(比如卫星)升空到一定高度后,脱离并落回地球,利用降落伞减速降落到海面,实现 重复使用 。

作为SpaceX最早研发的火箭,猎鹰1号的主要任务是 验证近地轨道运载技术 。

2006年3月24日猎鹰1号第一次试飞,发射25秒后引擎上方失火爆炸。

截至2008年8月3日,猎鹰1号一共发射了三次,全部以失败告终。

这些失败沉重打击了SpaceX员工的信心,SpaceX公司也到了崩溃边缘,但埃隆·马斯克依然鼓励员工们继续发射。

2008年9月28日,距离第三次失败仅一个多月,通过SpaceX员工连续6周不停歇轮班工作,猎鹰1号第四次发射按时进行。

这次,猎鹰1号将重达165kg的试验载荷成功送入了近地轨道,运载任务圆满完成。

SpaceX因此成为首个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的私营企业。

在验证过运载火箭发射技术后,SpaceX将目标集中在 研发更大运量的中型运载火箭 。

由此诞生了当前最常被使用,也最多被提及的 “猎鹰9号”(Falcon 9)火箭 。

与猎鹰1号相比,猎鹰9号不止是尺寸大两倍多,一级发动机也从1台升级到9台,推力加倍提升,运载能力增加到8000kg以上。

运力提升了,但猎鹰9号的制造成本也大大增加了。

作为一家商业公司, 如何实现“经济又实惠”的火箭发射 ,是SpaceX必须解决的难题。

如果能把猎鹰9号的一级推进器(包括外壳和9台发动机)回收并重复利用,就能大幅降低发射成本。

为此,SpaceX开始了艰难的 “垂直着陆” 技术验证。

2010年猎鹰9号首次尝试发射,直到2016年4月,它终于实现了一级推进器海上着陆回收。

猎鹰9号的“垂直着陆技术验证”历经了六年时间、和至少二十三次发射试验,才最终得以成功。

多个部件可重复使用、一级推进器可垂直着陆回收的特点,让猎鹰9成为了所有现役运载火箭中利用率最高、设计最独特的“新星”。

在猎鹰9号基础上,SpaceX采用三个并联的猎鹰9一级助推器,研制出了 猎鹰重型运载火箭(Falcon Heavy) 。

2018年,埃隆·马斯克就是用的猎鹰重型运载火箭,把那辆著名的特斯拉Roadster跑车送去了地球轨道。

02 龙飞船

能运货,也能载人

除了把轿车送出地球,SpaceX面临的真实挑战是—— 如何既安全又经济地把货物送到空间站 。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安全可复用的航天器必不可少。

2006年在与NASA签订太空站货物运送合同时,SpaceX提出了 龙飞船(SpaceX Dragon) 这个概念。

这个霸气的名字来自美国民谣组合Peter, Paul and Mary的一首歌曲《神龙帕夫》(Puff the Magic Dragon),歌词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神龙在海上冒险的故事。

龙飞船的外形是一个传统的钝锥形弹道胶囊设计,顶部设有1.27米的正方形对接口,接口面积是俄罗斯飞船对接口的三倍。

从2010年至今,龙飞船已经进行了二十三次发射。

在这些任务中,除了常规的性能试验,龙飞船已经多次向国际空间站送货。

2014年, 龙飞船2号(SpaceX Dragon 2) 在SpaceX总部进行的媒体活动中亮相,它将专门用于 载人航天任务 。

在Crew-1任务中,NASA的四名宇航员就是搭乘着龙飞船2号去往国际空间站。

与货运版龙飞船相比,龙飞船2号尺寸更大,有效载荷量远高于传统航天器,最多能 同时容纳7位宇航员 。

飞船内部增加了座位、窗户、触摸屏控制台、环境控制及生命支持系统等;对于宇航员来说操作更便捷,整体设计风格偏极简主义,未来感十足。

为了保证安全,龙飞船2号最大特点就是采用了 新型的发射逃生系统 。

设计者为该飞船配置了8台“超级天龙座”发动机,如果发射期间遇到危险,这8台发动机便会立即启动,将龙飞船2号推离运载火箭,将它送到安全地带降落。

根据设计指标,一艘龙飞船可重复使用十次左右,它能够执行低成本、业务化的低地球轨道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除了将宇航员送往空间站,改装后的龙飞船预计还能执行登月任务,用途广泛。

随着Crew-1的成功, 猎鹰9运载火箭搭载龙飞船1号和2号执行载货或是载人的航天任务 ,会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内SpaceX的主要收入来源。

SpaceX人类太空计划高级总监本吉·里德在推特上写道:

“在接下来的15个月里,我们将为NASA执行七次机组人员和货运龙任务。这意味着,从Crew-1开始,SpaceX的龙飞船将持续在轨道上运行。”

SpaceX作为NASA现在最出色的航天服务提供商之一,再也不必为接不着活儿而发愁了。

火星组合

星舰 + Super Heavy

SpaceX的创立,其实是为了实现埃隆·马斯克 “征服火星” 的惊人梦想。

多年来,埃隆·马斯克一直对“移民火星”充满向往,也从不怯于透露自己的计划。

为了把火星梦想变成现实,SpaceX正在研发一支 巨型火箭——星舰(SpaceX Starship) 。

其实这个星际飞船计划从2005年就开始谋划,直到17年,马斯克才 将它的名称由“大猎鹰火箭”(Big Falcon Rocket)正式更改为“星舰” 。

它的第一级助推器被称为 超级重型(Super Heavy) ,第二级宇宙飞船称为 星舰(Starship) ,而整个巨型火箭组装起来也叫星舰。

第一级助推器Super Heavy直径9米,长约70米;

第二级宇宙飞船Starship直径9米,长约50米。

由于还在原型机验证阶段,星舰的设计细节随时都在改动;

但根据一些已经确定的性能指标信息,星舰的近地轨道运力将不低于100000kg,是猎鹰9运载火箭的十倍。

这么庞大的星舰,内部活动空间也更大:目前预计它 可搭载50人以上 ,并且这些人都能在飞船内长时间居住。

除了执行地球轨道上的任务,通过在轨加注燃料,星舰还可以完成地月转移以及直击火星的任务。

星舰飞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闪闪亮的外壳,因为它采用了“违反直觉的设计思路”—— 以不锈钢为主体材料制造火箭结构和推进剂罐 。

根据马斯克的说法,使用不锈钢的原因是“高品质不锈钢在低温下强度能提高50%,并且具有高熔点,虽然重但明显便宜,造起来很快。”

听着都挺好,那Starship开发到了什么程度呢?

让我们来感受一下SN5原型机的150m跳跃试验吧!

在这个月下旬,星舰在准备新一轮的试验,这次是 原型机SN8的15km跳跃 。

把直径9米,高50米的飞船扔上15千米高空,再稳稳落下,这个试验看起来比Crew-1更让人激动。

网友Erc X模拟了SN8 15km着陆画面,马斯克回复“模拟得相当准确”。

一级助推器Super Heavy的原型机建造也在9月份开始,从图里可以看到,使用不锈钢材料建造起来确实很快。

据媒体报道,近日埃隆·马斯克在SpaceX内部邮件中表示:“ 我们应把星舰视为首要任务。 ”

面对商业载人航天这个 历史 机遇,SpaceX走在了最前面,但并不代表着他们能一直领先。

包括 波音公司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创立的 蓝色起源(Blue Origin) ,以及科学技术应用公司 Dynetics ,都是SpaceX的竞争对手。

在NASA重返月球计划Artemis的竞标中,蓝色起源获得5.79亿美元资金,Dynetics公司获得2.53亿资金,SpaceX只获得1.35亿资金。

再对比一下火箭发射次数,SpaceX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70次以上的商业发射,蓝色起源只完成了12次。

但这就是航天项目商业化的另一面,即使其他的公司相比于SpaceX效率偏低、能力不足,NASA也一定会培养出另几个商业航天巨头,与SpaceX展开竞争。

对于上升到太空中的“商业大战”,现在还不知会如何发展,但人类在航天技术的加速却是实打实的。

在我们有生之年实现人类火星登陆,我觉得已不再是梦,你认为呢?

spacex融资记录(spacex获得85亿美元新一轮投资)-第1张图片-科灵网

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

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路透)

消息人士透露,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正进行新一轮融资,可望使该公司估值达1250亿美元,成为有纪录以来最高估值的美国新创公司。

一名消息人士说,新一轮融资给予SpaceX的估值,将比该公司在去年底上一轮融资获得的1000亿美元估值大增25%。此外,在投资人协商要买SpaceX新股票之际,正值员工获允透过以同样估值私下转销卖出股票。对于大型未上市公司来说,在进行正常一轮融资时,同时有次级股票销售并非是罕见的。

消息人士说,在所谓员工公开出价收购(employee tender offer)所释出的SpaceX股票为每股70美元,相较下,在去年10月的出售,经分割调整后为每股56美元,当时让SpaceX的估值达1000亿美元左右。

目前不清楚马斯克是否正以员工公开出价收购的方式卖出手上持股。关于释出的规模也无法立即判定。

SpaceX并未回应上述消息。纽约邮报稍早揭露SpacjeX 计划从17日开始向特定一群特定买方出售现有股票,推测马斯克是卖家,可能是借此为440亿美元推特收购案筹资。不过马斯克17日又推文说,除非推特能证明机器人帐号占所有用户帐号的比率不到5%,否则他不会继续推动收购案。

SpaceX为何能成为全球第三大独角兽?

      6月16日,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文件显示,益祥资本参投企业SpaceX完成新一轮17.2亿美元的融资, 估值达12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400亿元) ,高于去年年底的1000亿美元。如此一来,SpaceX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独角兽,仅次于字节跳动和蚂蚁集团。

图:2021年6月17日,猎鹰9号发射的GPS III SV05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

      是美国一家民营航天制造商和太空运输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霍桑,由企业家伊隆·马斯克于2002年创办。其目标是降低太空运输成本,进行火星殖民。

      2015年1月,马斯克宣布了SpaceX的卫星互联网服务项目——星链(Starlink),旨在为世界各地的用户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当时计划从2019年至2024年间,向太空发射约1.2万颗卫星。最新计划显示,其发射数量已大幅增加至4.2万颗。

图:星链4-19任务

      截至今年5月,SpaceX已经将星链服务范围覆盖到了全球四大洲32个国家。包括了欧洲、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南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马斯克曾表示,星链卫星互联网用户可能超过25万人,每年预定金额超过3亿美元。

      此外,马斯克最引以为豪的,是SpaceX推出的“猎鹰”系列火箭。2003年,NASA决定将近地轨道业务转交给商业化公司,马斯克亲自担任团队的首席工程师,参与研究了猎鹰火箭的几乎每一个细节。最终,SpaceX脱颖而出。

图:2015年12月22日发射ORBCOMM-2,编号为B1019的猎鹰9号一级火箭

      其中,它的猎鹰9号火箭,可以将16.25吨有效载荷发送到近地轨道(官方公布近地轨道极限载荷22.8吨)。在经历了数次的验证和失败后, 2015年12月21日成功完成首次火箭回收,震惊世界。

      作为卫星互联网巨头,近年来,SpaceX在技术研发、星链部署、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引发了产业界广泛关注。同时,它也达成了许多国家航天机构都未曾达成的成就。

2008年

其设计、制造并发射了世界首个由私人投资的轨道级液体燃料火箭猎鹰1号。

2010年

首次成功将货运龙飞船送入低地球轨道并回收。

2012年

开始使用货运龙飞船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这也是历史上第一艘商业运营的货运飞船。

2015年

12月,猎鹰9号一级助推器成功着陆回收,并在次年成功在海上着船回收。

2017年

3月,第一次重复使用猎鹰9号运载火箭助推器,并再次成功着陆回收,使猎鹰9号成为第一枚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液体燃料火箭。

2018年

2月,使用猎鹰重型运载火箭将其创办人伊隆·马斯克的特斯Roadster跑车送入地火转移轨道,这是第一家向深空日心轨道发射物体的私营公司,同时该火箭也成为现役运载量最大的火箭、史上最大的可重复利用火箭。

2019年

开始建造庞大的低轨网络卫星系统“星链”。

2020年

1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卫星运营商;

5月,成为历史上第一家实现轨道级载人航天的公司;

11月,载人1号将首批4名乘客送往国际空间站,标志着商务航天的开始。

...

      从可重复使用火箭到太空中飞翔的特斯拉跑车,再到星舰飞船,SpaceX用二十年的时间带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作为专业的投资管理机构,益祥资本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做强产业链,做深价值链。以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价值赋能,敏嗅产业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投资人创造更大的价值。

资料参考:创业资本汇、独角兽早知道、国际航天爱好者等公众号。

spacex股东构成

SpaceX此前已有投资方包括谷歌、创始人基金(Founders Fund)、DFJ、富达投资集团、Baillie Gifford和Valor Equity Partners,其中谷歌和富达投资集团均为老股东。目前,关于谷歌和富达投资集团持有SpaceX的股权比例信息尚不可知。

拓展资料:SpaceX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霍桑(Hawthorne)。马斯克创办SpaceX时曾定下目标,降低太空运输的成本,并进行火星殖民。商业航天领域耗资巨大,此次融资成功为马克思征服火星进一步提供了资金支持。2月17日,据CNBC报道,此轮融资主要用于研发星链(Starlink)互联网卫星服务和星际飞船(Starship)火箭系统。

PitchBook数据显示,自成立以来,截至2020年12月,SpaceX融资金额达58.7亿美元。2020年5月,SpaceX获3.46亿美元的风险投资,交易后公司估值为355亿美元。2020年8月,SpaceX获19亿美元融资,此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达460亿美元。 SpaceX星链项目旨在建立拥有数万颗卫星的太空互联网,从而为地球上任何地方的消费者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

据悉,SpaceX已为星链项目发射了1000多颗卫星,同时开始向美国、加拿大、英国的客户推出公开测试版的早期服务,且允许潜在用户以99美元的价格预订星链服务。 SpaceX星际飞船项目正在得克萨斯州的博卡奇卡研发。据了解,SpaceX已成功发射多个星际飞船原型,在短途飞行到约150米高度后安全着陆,但两次高空飞行均在尝试着陆时因撞击而爆炸。SpaceX目标是开发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火箭系统,发射货物或多达100人,执行月球和火星任务。

SpaceX 已经成为世界上估值最高的私营公司之一,摩根士丹利相信,该公司正在开发的星际飞船将产生更广泛的影响。星际飞船可以完全重复使用,将货物和人类发射到月球和火星上。该公司正在得克萨斯州南部的设施中测试原型,并已进行了多次短途试飞。 乔纳斯在报告中称:“这项技术的发展有可能改变投资者对太空产业的预期。

上述文章就是科灵网介绍的spacex融资记录和spacex获得85亿美元新一轮投资的详细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财经资讯知识,记得收藏关注我们。

标签: spacex融资记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