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用“流连忘返”来形容游玩尚未尽兴,不愿返回。那是否产生过疑问,“流连”是指什么?这句话是谁说的?有下文否?
“流连”两字从何而来?
战国时的某一天,齐宣王在自己的行宫-雪宫中召见了孟子。
稍作游览后,齐宣王得意的问:
“孟卿且看,寡人这雪宫,集四方之灵萃,收天下之珍禽。不知古之贤君,可享此间之乐否?”
孟子此番来齐,欲向宣王推行其“仁道”的政治主张,故不放过任何影响齐宣王的机会。
孟子回答:“那还是有的,古时贤君都是以百姓之忧而忧,以百姓之乐而乐,并且能做到与民同乐。如此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随后,孟子向齐宣王讲述了发生在齐景公和晏子间的对话,齐宣王顿时来了兴致,停下脚步。孟子接着说:
齐景公问晏子,自己若是出巡,如何才能像先贤那般受百姓爱戴?晏子的回答很是有见地,古籍中记载: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意思是,春天察看耕种的情况,对粮食不足的农家给予补助;秋天检查赋税的情况,对收成不好的农家加以扶持。
夏朝的谚语说:“我王不游历,我如何休憩?我王不巡视,我怎么能得到救助?一游历一巡视,足以作为诸侯的法度。”
晏子随后感叹,如今的君王就不这样做了,流连荒亡,令诸侯忧虑。
这是《孟子·梁惠王篇》中记载的一段故事,“流连”二字便出于此。那么到底什么是“流连”呢?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孟子·梁惠王》
意思是,从上游向下游玩乐,乐而忘返叫做“流”;从下游向上游玩乐,乐而忘返叫做“连”。
后人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流连忘返”,意思是玩乐太过留恋,忘了返回。
“荒亡”何意?
伴随“流连”的,还有“荒亡”二字,何解?
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
意思是,打猎不知厌倦叫做“荒”;嗜酒不加节制叫做“亡”。流连荒亡说的是如今的天子出巡兴师动众,吃喝享乐不禁,劳民伤财。
晏子讲述了先贤“既无流连之乐,又无荒亡之行”的德行,齐景公听后很受启发,在国都准备妥当后,搬到郊外居住;开仓放粮,补助困难百姓。
至于齐宣王听进去多少,不得而知,但从孟子愤然离开齐国来看,想必宣王只知“君王之乐”,看不到“百姓之苦”吧。
“荒亡”一词,最早应是出自《管子·戒》,是春秋时期管仲的著作,其中提到:
夫师行而粮食其民者,谓之亡。从乐而不反者,谓之荒。
意思是:“那些个出行吃喝老百姓的,则叫作‘亡’;尽情游乐而不肯回来的,则叫作‘荒’。”
这与《孟子》中的解释略有出入。流传至今,“荒亡”一词的解释为:沉迷于田猎酒色,纵欲无度。
“荒亡”这个词已很少见到,远不如“流连”耳熟能详。但它也曾辉煌过,频繁出现在圣贤笔下,即便是如今也依然有着适用场景。
且记之,或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