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一直是语文学习中的难题,它的危害有目共睹,如何让孩子不写错别字,是许多家长,甚至是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今天,我就将我从教这么多年的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联想记字法
第一印象很重要。不要小看第一印象,心理学上有一个“第一印象”效应,通俗地说,就是给人留下的初次印象,会一直在对方头脑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同样,学习也是这样,当新学一篇课文,教学生字时,往往会先入为主,孩子第一次将字写错,在以后,百分之九十的概率还是会写错,除非花大量时间在头脑里对这个字重新记忆,所以老师的教学,就是重要的环节。
比如,“末”和“未”这两个字,孩子就分辨不清,我在教学时,就告诉他们,未来的路越来越长,所以“未”字的横画越来越长,末日则意味着剩下的时间越来越短,所以“末”字的横画越来越短。通过这样形象地讲解,他们就可以毫不费劲地区别了。
教学“攀”字时,就想象画面,一双大手正抓住树杈向树上爬呢。这样是不是更容易记住。
二、顺口溜记字法
比如“辨”、“辩”、“辫”、“瓣”,这4个字,都是左中右结构,孩子稍不留心就会张冠李戴,所以教学时最关键是要让他们分清中间的部分,这时编顺口溜就有助于区分了,这几个字就可以这样编“西瓜切成几大瓣,细线来把辫子扎,能说会道来辩论,分辨这些不乱来。”再如“泡”、“炮”、“跑”、“袍”、“饱”、“胞”、“抱”、“苞”等字,“有水冒泡泡,小草长花苞,有火放大炮,跑步需要脚,有衣做长袍,吃饭肚子饱,我们是同胞,伸手来拥抱。”这样的顺口溜是不是更容易区分这些形近字呢?所以我们要启发孩子,可以自编顺口溜加深对字形的记忆。
三、拆分记字法
对于小学生而言,一遇到笔画多的字就手忙脚乱,即使照着写,也会错,不是这里多一横,就是那里少一竖。所以这个时候,我就化繁为简,将字拆分,这样更有利于记住字形。
比如教学“赢”字时,就可以把字分成“亡、口、月、贝、凡”这5部分,孩子就能轻松掌握了。
四、拼音记字法
有好多字组成部分里有“今”或“令”,孩子们就该加一点时不加,不该有点反而加上点。我通过总结发现,和“今”有关的字多数是前鼻音,如“矜”、“琴”、吟”等;而和“令”有关的字多数是后鼻音,如“伶”、“铃”、“玲”、“岭”、“龄”、“怜”、“羚”等。
五、其他记字法
比如讲到“胃、胎、胖、脸、脑、背”之类的字,孩子总分清为什么是月字旁,所以告诉他们月字旁的字大多和身体部位有关。
还有好多孩子总分不清“礻”和“衤”用法,我们就可以明确地告诉他们凡是和衣服、布料有关的都是衣领旁,比如“被子、长袍、衬衫、裙子”等;而示字旁的字大多与神或者祭祀有关,示字旁在甲骨文当中写成“T”,形似古人用来祭祀的祭台,比如“神、礼、祈、祷、祀”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总之,要减少孩子的错别字,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根据需要讲故事、编顺口溜等方法,同时,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出自己独特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使他们乐于学,乐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