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心理不健康的表现(11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科灵网 15 0

11岁心理不健康的表现(11岁孩子的心理特征)-第1张图片-科灵网

来咨询我有关孩子越来越厌学、越来越叛逆的青春期孩子家长,我都会让他们回顾孩子从小到大的学习历程。通过这样的回溯,能够发现问题的根源和发展脉络。

有一类问题非常普遍:

孩子大多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对学习表现出一些吃力,逐渐对学习失去动力,越来越需要家长使劲督促。家长越来越着急,但越来越没有办法。直到六年级、初中,孩子或者彻底躺平,或者已经吃力到家长也无可奈何了,家长就彻底没办法了。

与这类问题的表现同样相似的,是这些孩子的成长背景或学习历程:

  1. 孩子小的时候,聪明好学,听话懂事,对什么都感兴趣,而且学东西很快,很有主见,也有很高的理想。
  2. 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或者有些父母本就是事业有成者,且这些父母都是勤奋、上进,比较自律的人。
  3. 父母对孩子都有寄予了很高的期待,同时也有很高的要求,很重视孩子的教育。
  4. 孩子从小就报了很多课外班,有些甚至在3岁前还上过早教班。从艺术类(舞蹈、乐器、画画、书法......)、体育类(游泳、足球、篮球、击剑......)、智力类(棋类、魔方、积木......),到语言和学科类(英语、国学、奥数、编程......),还有些是课内学科的辅导班。每个孩子至少三四个课外班,有的更多。
  5. 孩子“小的时候都是很喜欢的,后来就慢慢不爱去(课外班)了,要大人逼着才去......”“问他/她要不要换个别的(课外班),孩子也高兴地答应,刚开始也是喜欢的,慢慢也不喜欢了......”“刚开始是不喜欢某一门课,讨厌作业,讨厌老师,后来连学校也想去了......”家长们这么说。
  6. “着急的时候会骂,实在没有办法了也会打。骂完打完自己也自责内疚,但是实在也没有别的办法。我们也爱孩子,也想跟孩子好好说话,但是讲道理他/她就是不听呀,这样一天天堕落散漫下去怎么是好.....”家长们说。
11岁心理不健康的表现(11岁孩子的心理特征)-第2张图片-科灵网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下面是我和家长的对话摘要:

“课外班孩子那么抵触为什么还要坚持上呢?”我问。

“不能让孩子养成轻言放弃的习惯,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嫌累就放弃了将来怎么成事儿......”“身边孩子都在学,自己家孩子什么也不会,将来拿什么跟人竞争?什么都不会,他/她自己也自卑......”“孩子自己说喜欢的啊,我们报的时候都很尊重他/她,这孩子就是意志力薄弱,什么都喜欢,就是难坚持......”家长回答。

“孩子每天几点睡觉?”我问。

“最早也得十点多......”“十一点,有时都得到十二点......”家长回答。

“学校作业那么多吗?”我问。

“多也是多的,但主要是磨蹭,就是不能一回家就把作业写了,要等大人催......”“有一些是课外班的作业,课外班作业也挺重的......”家长回答。

“当孩子抱怨作业或排斥作业的时候你怎么做的?”我问。

“给他/她讲道理啊,学习本身就是辛苦的,但是做什么不辛苦呢?只有现在吃苦长大了才不受苦......”家长回答。

11岁心理不健康的表现(11岁孩子的心理特征)-第3张图片-科灵网

读到这里,您是不是一方面觉得孩子的问题是因为报了太多的课外班,另一方面也觉得家长们说的有道理?

这就是时下很多家庭的教育现状:一方面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一方面被现实裹挟着无可奈何。

我想说: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大到作为普通人,我们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现状。

但是,作为一个曾在教育行业有所经验,如今又从事心理工作的两个孩子的妈妈,我看到的根本原因不是社会卷。

本质原因是家长对儿童大脑认知发展规律、教育规律、以及学习原理知识的匮乏,是这个匮乏导致的社会卷。

您可能不信我这么说。

我曾经采访过多位我认为智商水平非常高,算是事业有成的家长。我问他们有没有反思过自己当年为什么没考上清华北大而只考上了985。我认为以他们的智力水平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他们给我的答案都是:“不够勤奋”。

乍一听,这么说其实是没问题的,因为确实有存在智商水平很高但是不够勤奋的人。

我接着问:“有没有思考过自己曾经在学习方法或学习计划方面的不足?”

他们都回答:“没有思考过”。

确实是,除非要专门从事相关的工作,不然的话很少有家长有空去复盘自己的学习过程。所以大家就给了自己一个笼统的评价:不够勤奋。

如此一来,很多家长会把这个归因转嫁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来,要求孩子勤奋。

他们以为:这样的话,以自己的智力基础加上比自己更进一步的勤奋,孩子一定能超过自己。

所以大城市的“拼一代”们开启了鸡娃模式。随着“剧场效应”的蔓延,内卷扑面而来。

11岁心理不健康的表现(11岁孩子的心理特征)-第4张图片-科灵网

因为工作需要,我研究了很多考上清北以及常青藤的案例,我发现:尽管所有取得优异成绩的孩子肯定都是以勤奋为基础的,但是,勤奋绝对不是决定性因素,尽管智力决定了大部分,但是如果你仔细研究那些孩子的成功案例,你会很容易发现他们更关注什么:学习方法!

绕了一大圈,我们现在回到我刚才说的问题:学习原理。

是的,学习方法涉及到学习的原理。只有懂得学习原理的人才会使用正确的方法,方法正确用力才有效;方法不正确,再怎么用力都没有用,而且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越来越力不从心。

这个跟标题或今天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就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在对学习原理的掌握上,而学习的原理是建立在儿童大脑认知发育和教育原理的基础上的。

以下是我提炼的两点核心,如果您是家长或教育工作者,建议您记一记:

第一:教育/学习的进程必须适配儿童的大脑发育进程;

第二:学习的本质原理是:用旧知识“编织?”新知识,因此,任何前序环节的缺失、不足,都会导致后续环节无法正常进行。

如果您不是做教育的,您可能还是不理解。接下来我举几个例子您就明白了。

如何理解:教育/学习的进程必须适配儿童的大脑发育进程?

很多家长特别着急让孩子学算术,幼儿园就开始做计算。不让孩子去疯跑、不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不让孩子掰手指头,不引导孩子观察现实世界中的规律......孩子放学回家就要求做算术题。


11岁心理不健康的表现(11岁孩子的心理特征)-第5张图片-科灵网

起初孩子肯定都能算,因为这个时期孩子的机械记忆能力非常好,好到家长不能分辨出到底是记忆还是依靠逻辑运算得出的结果。

一看孩子都会,家长以为孩子有天赋,就变本加厉,开始学更难的。这实则是在破坏孩子的数学学习力。

逐渐地,这些靠机械记忆能力领先的孩子会在学习抽象知识的时候“原形毕露”。这个时间的转折点,就在三四年级。因为三四年级是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一个明显的转折期

数学是自然规律的抽象,抽象必须建立在两个基础上,一个是大脑的逻辑能力发育成熟;第二是大脑内有足够多的基础数据,发展心理学叫:图式。

这一点我想借用人工智能来打个比方:

你想要一台足够智能的机器人,首先必须硬件支持,硬件好了,还得有足够强的运算程序,运算程序是否够强的判断标准是能否适应足够多的场景,有了运算程序以后还得有足够多的基础数据。

作为人类而言,硬件就是我们的大脑生理发育,运算程序和基础数据是在大自然的探索、运动、日常玩耍中建立的。这个过程不需要人为干预,我们的大脑先天具有这样的能力。

所以你会看到,那些疯玩的孩子显得特别有灵气,因为他们的大脑中储备的图式更多,他们的“基础算力”更好。


11岁心理不健康的表现(11岁孩子的心理特征)-第6张图片-科灵网

什么是图式?

例如:10-4=6这个算式,在生活中买东西会涉及到,小朋友分玩具会涉及到,两相比较的时候会涉及到......加减乘除都依此类推。所有的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场景,就是图式,孩子的经历越丰富,存储的图式越多,数学学起来就越容易。

但是很多家长把孩子限制在家里,把本应该玩耍的时间用来上课外班,算算术、学拼音、写字,即错过了图式积累,又错过了感觉统合的关键期(智力是建立在感觉统合功能上的,各个感觉系统之间不能协调,智力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很多婴儿期和幼儿期缺乏运动的孩子,最后还要送去做感统训练。因为缺乏足够的运动,没有足够的数据做基础,他们的大脑的自动调试能力没有发育好,不仅智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也会存在情绪问题。当然,我们这里不包括先天缺陷。

因为错过了大脑天然逻辑抽象能力的发展,缺乏原始数据,这些孩子会逐渐理解不了抽象的问题。因为养成了机械记忆的习惯,他们依靠记忆记住了老师讲的那一题,但是换一个形式就不会了。

所以,当孩子在三四年级出现抵触学习时,就意味着他的能力已经跟不上教学进度了。但是家长并不知道,以为孩子是缺乏意志力或是上课没听讲,其实是孩子开始听不懂了。

孩子当然更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学不进去了,连家长都不知道,孩子又怎么会知道呢?

所以,孩子也会认可家长的评价:认为自己缺乏意志力。然后也试图逼迫自己勤奋,结果发现:根本没办法对抗大脑的自动排斥,孩子就开始自我怀疑了。

11岁心理不健康的表现(11岁孩子的心理特征)-第7张图片-科灵网

如何理解:学习的本质原理是用旧知识“编织”新知识?

其实我前面说的图式,在学数学的时候,就是旧知识,把图式转化为数学算式就是用旧知识“编织”新知识。

之所以叫“编织”,除了理解这一层含义以外,关键是要把新、旧知识关联起来。

这里就涉及我说的学习方法了。这几乎是所有学习不好或学习有遗憾的孩子的共性问题。我本人也是因为在教育行业从事教学研究方面的工作后才大彻大悟的。

家长们普遍只往前看,追求学习进度超前。很少有人关心过去的知识点是否掌握牢固,是否真的理解了。

我看到很多家长,基本不会检查孩子的作业是否是真的掌握了,完成就可以了,更不会去回顾过去所学是否有遗漏。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长确实也不知道怎么检验孩子是否真的掌握。

没有掌握的知识或遗忘的知识就叫做知识漏洞。当前面的漏洞越来越多的时候,在学习后面知识的时候就很难学懂。就像盖房子,缺砖少瓦,房子盖着盖着就塌了。

11岁心理不健康的表现(11岁孩子的心理特征)-第8张图片-科灵网

拿作文来举例吧。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写作培训班,我个人认为这真的是走错方向用错力。

写作培训班教什么?教技巧,类似于教人怎么煮饭。但问题是,煮饭还得有米啊。

米从哪里来呢?米就是日常的经历、体验、所思、所感,外加通过高质量阅读,从优秀作品中共鸣到的优美词语或表达方式,如果家长不把功夫放在这,学习再好的写作技巧,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

孩子知识漏洞越来越多,学起来越来越费劲,真的不是他不愿意努力,而是真的做不到。

正如:无论你如何威逼利诱一个不会游泳的人,他不游不是他不努力,而是他真的不会,你把他强行推到水里,他越扑腾,越害怕,越有危险。

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在三四年级凸显出来?

因为到了三年级的时候,不仅要开始学习更为抽象的知识了,而且学习量和压力一下就上来了。

校内学习压力突然增大,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这个时候课外班还占用了太多的时间精力,孩子整个身体和精神就垮了。

想想看,成年人开会一个小时,脑子已经嗡嗡作响。小孩子上课就如同成年人开会。

11岁心理不健康的表现(11岁孩子的心理特征)-第9张图片-科灵网

这种被动输入对人的精力和意志力的消耗是非常大的,何况小孩子一整天都必须端坐在教室里被动输入。

好不容易放了学,本应该赶紧去跑一跑,放松放松,结果无缝衔接地被送去了课外班,继续接受精神摧残。

孩子能不累,意志力能不被摧垮吗?

11岁心理不健康的表现(11岁孩子的心理特征)-第10张图片-科灵网

当然,也有确实是存在懒惰和天生意志力薄弱的情况,以及其他情况,比如情感问题,我之前也已经分享过相关文章。今天我们主要讨论这一类问题。

所有问题交织在一起,到了三四年级孩子就会出现第一波反抗。但很多时候被家长的强势压抑着,孩子也在努力配合。

到了青春期,学习压力更大,再叠加青春期自我成长问题、情感问题、同伴问题、睡眠不足的问题等等,一下子就爆了。

家长经常觉得孩子是突然变化的,但是当我帮家长一起缕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其实孩子早就在呼救,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

11岁心理不健康的表现(11岁孩子的心理特征)-第11张图片-科灵网

所以,我说,现代孩子的很多问题,尽管社会太卷是事实,但归根芥蒂是家长对儿童认知发展规律、教育规律知识的匮乏。整个社会在这方面的科普远远没有跟上生产力的进步。

上个月我已经成功加入中国家庭教育学会,成为中国家庭教育公益事业的一份子,我会将此作为我的社会使命,努力宣传和科普儿童心理与认知发展及教育相关的知识。

愿我们的下一代能健康茁壮。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焦虑中的家长。

如果您认为我的分享能够帮助到您,请为我点个赞或分享给您认为需要的人。

我是馨然,关注我,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和心理学知识,我们共同成长~

11岁心理不健康的表现(11岁孩子的心理特征)-第12张图片-科灵网

#家庭##家庭教育##畅谈家庭教育##育儿##心理##学习#

标签: do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