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于勤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业精于勤的意义和用法)

科灵网 5 0

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韩愈3岁就父母双亡,依靠哥哥及嫂嫂郑氏抚养长大。他7岁就知道努力学习,出口便成文章。11岁时,哥哥因为受到牵连,贬官岭南。他跟着哥哥嫂嫂迁徙到南方。15岁时,哥哥又死了,韩愈跟着嫂嫂,带着哥哥的灵枢,万里奔波,归葬中原。当时中原又值多事之秋,兵荒马乱,全家又迁居到宣州(今安徽宣城)。可以说韩愈命运坎坷,历尽艰苦。但是,凄凉孤苦的身世、颠沛流离的环境,不仅没有打垮他,反而更培养了他刻苦自修、好学不倦的毅力。

勤奋学习使韩愈在文学方面很有声望,但他在仕途上却多有波折。甚至有一次,他被贬到边远地方去当一个小县令,多年以后,才当上国子监博士。

韩愈上任后,认真地教育他的学生。一天,他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启发学生说:“学业的精深,决定于勤奋,游荡懈息学业就会荒废;事业的成功,在于独立思考,随波逐流事业就要失败。这是我多年来的亲身体会,这叫作“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想,毁于随”。”

一个学生大胆地说:“老师,据我们所知,您名满天下,学业精深,朝廷却并没有重用您;您直言进谏,反而被贬到边远地区去了。您现在依然过着清苦的生活,您的学问并没有为您带来权势和财富,那么学与不学又有何妨?只不过是自命清高罢了!”

韩愈严肃地说:“你说错了!做人难道就为了升官发财?读书、做事难道只是为了让妻子儿女过上富裕的生活?西汉时的司马迁是个学问渊博的人。

他受了酷刑,仍然坚持完成《史记》这部伟大的著作;屈原是个心系国家。能够独立思考的诗人,他被流放后,直到自沉泪罗江,还在关心着楚国的兴亡。他们是没有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他们从未停止过对真理的探求。”

“业精于勤”,比喻要在学业方面或事业方面取得进步、获得发展,需要努力与勤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