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层的五个层次图(大气层的五个层次图特点)

笑笑 3 0

地球大气层分为几层?每层叫什么?高度多少

地球大气层从地表起垂直向上,大气层通常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逸层。

1、对流层的高度是:0 km~7至11 km。

2、平流层的高度是:7至11 km~50 km。

3、中间层的高度是:50 km~80至85 km。

4、热层的高度是:80至85 km~800 km。

5、散逸层的高度是:800 km~2000 km至3000 km。

扩展资料

地球大气层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数千公里的大气层。气体密度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变得愈来愈稀薄。

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发现有稀薄大气,有人认为,大气层的上界可能延伸到离地面6400公里左右。

大气层的五个层次图(大气层的五个层次图特点)-第1张图片-科灵网

最靠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层是什么?

最靠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层是对流层。它同时是地球大气层里密度最高的一层,它蕴含了整个大气层约75%的质量,以及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及气溶胶。

对流层在大气层的最低层,紧靠地球表面,其厚度大约为10至20千米。对流层的大气受地球影响较大,云、雾、雨等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内,水蒸气也几乎都在这一层内存在。

这一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5~6℃。动、植物的生存,人类的绝大部分活动,也在这一层内。因为这一层的空气对流很明显,故称对流层。

大气层的五个层次:

1、对流层:从地面到大约10~16千米处(极地大约8~9千米,赤道15~18千米),是大气层的最底层。这一层集中了约整个大气的四分之三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量。

大气的对流在这一层十分发达,气温随高度的下升而均匀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降低0.6℃,在11千米附近温度下降到-55℃。

2、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向上到55千米高空附近。。这一层是地球大气中臭氧集中的地方,尤其是在其下部,即在15~25千米高度上臭氧浓度最大,因而这一层又称臭氧层。

由于臭氧层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热而使空气温度大大升高,所以这一层的最大特点是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到顶部温度增大到最大值。平流层虽然水汽极少,天气现象比较少见,但随着气象火箭和卫星的发射,发现这一层的气流等的变化与对流层中天气变化有着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3、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向上,也就是从55千米到80千米这个范围被命名为中层大气,简称中层。在这里,温度随高度而下降,大约在80千米左右达到最低点,约为-90℃。

人们一般把飞行高度达到80—100千米的飞行器,看成是不依靠大气飞行的航天器。按照美国航空航天局规定:飞行高度超过80千米的飞行员即可称为宇航员。

4、热层:从中层大气向上到500千米左右的范围。之所以叫热层,是因为这层中的空气分子和离子直接吸收太阳紫外辐射能量,因而运动速度很快,和高温气体一样。

这里空气极其稀薄,尽管热层顶的气温可达1000℃(太阳比较宁静时)~2000℃(太阳活动剧烈时),但实际上却根本不会感到热。

5、逃逸层:500千米以上是外大气层,这一层顶也就是地球大气层的顶。在这里地球的引力很小。再加上空气又特别稀薄,气体分子互相碰撞的机会很小,因此空气分子就像一颗颗微小的导弹一样高速地飞来飞去,一旦向上飞去,就会进入碰撞机会极小的区域。

最后它将告别地球进入星际空间,所以外大气层被称为逃逸层。这一层温度极高,但近于等温。这里的空气也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大气层分为哪几层?

大气分层五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1、对流层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中最低的一层。云、雾、雨雪等主要大气现象都出现在此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平流层

在平流层内,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平流层这种气温分布特征是和它受地面温度影响很小,特别是存在着大量臭氧能够直接吸收太阳辐射有关。

3、中间层

自平流层顶到80km左右为中间层。该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并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

4、暖层

暖层它位于中间层顶以上。该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这是由于波长小于0.175μm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中的大气物质所吸收的缘故。

5、散逸层

这是大气的最高层,又称外层。这一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很少变化。由于温度高,空气粒子运动速度很大,又因距地心较远,地心引力较小,所以这一层的主要特点是大气粒子经常散逸至星际空间,本层是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

扩展资料

大气形成的过程

1、原始大气

大约在50亿年前,大气伴随着地球的诞生就神秘地“出世”了。也就是拉普拉斯所说的星云开始凝聚时,地球周围就已经包围了大量的气体了。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氦 、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当地球形成以后,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进而引起能量的转换。

这种转换对于地球大气的维持和消亡都是有作用的,再加上太阳风的强烈作用和地球刚形成时的引力较小,使得原始大气很快就消失掉了。

2、次生大气

地球生成以后,由于温度的下降,地球表面发生冷凝现象,而地球内部的高温又促使火山频繁活动,火山爆发时所形成的挥发气体,就逐渐代替了原始大气,而成为次生大气。次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甲烷、氮、硫化氢和氨等一些分子量比较重的气体。

这些气体和地球的固体物质之间,互相吸引,互相依存。气体没有被地球偌大的离心力所抛弃,而成为大气的第二次生命枣次生大气。

3、今日大气阶

随着太阳辐射向地球表面的纵深发展,光波比较短的紫外线强烈的光合作用,使地球上的次生大气中生成了氧,而且氧的数量不断地增加。有了氧,就为地球上生命的出现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温床”。

经过几十亿年的分解、同化和演变,生命终于在地球这个襁褓中诞生了。今天的大气虽然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但主要成分是氮,其次是氧,另外还有一些其它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但数量则极其微小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气

大气层分为几层?

按温度变化科学家将大气层分为5层。

1、对流层

(1)从地面到大约10~16千米处(极地大约8~9千米,赤道15~18千米),是大气层的最底层。

(2)这一层集中了约整个大气的四分之三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量。

(3)大气的对流在这一层十分发达,气温随高度的下升而均匀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降低0.6℃,在11千米附近温度下降到-55℃。

(4)这层的顶部叫对流层顶,这里气温不再随高度上升而降低,而是基本不变,是一个很稳定的层次,对流层里的天气影响不到这儿来。这里经常晴空万里,能见度极高,空气平稳,非常适宜喷气客气的飞行。

2、平流层

(1)从对流层顶向上到55千米高空附近。

(2)这一层是地球大气中臭氧集中的地方,尤其是在其下部,即在15~25千米高度上臭氧浓度最大,因而这一层又称臭氧层。

(3)平流层虽然水汽极少,天气现象比较少见,但随着气象火箭和卫星的发射,发现这一层的气流等的变化与对流层中天气变化有着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3、中间层

(1)从平流层顶向上,也就是从55千米到80千米这个范围被命名为中层大气,简称中层。

(2)在这里,温度随高度而下降,大约在80千米左右达到最低点,约为-90℃。人们一般把飞行高度达到80—100千米的飞行器,看成是不依靠大气飞行的航天器。

4、热层

(1)从中层大气向上到500千米左右的范围。之所以叫热层,是因为这层中的空气分子和离子直接吸收太阳紫外辐射能量,因而运动速度很快,和高温气体一样。

(2)这里空气极其稀薄,尽管热层顶的气温可达1000℃(太阳比较宁静时)~2000℃(太阳活动剧烈时),但实际上却根本不会感到热。

5、逃逸层

(1)500千米以上是外大气层,这一层顶也就是地球大气层的顶。在这里地球的引力很小。

(2)再加上空气又特别稀薄,气体分子互相碰撞的机会很小,因此空气分子就像一颗颗微小的导弹一样高速地飞来飞去,一旦向上飞去,就会进入碰撞机会极小的区域,最后它将告别地球进入星际空间,所以外大气层被称为逃逸层。

(3)这一层温度极高,但近于等温。这里的空气也处于高度电离状态。人类大部分的航天活动都是在逃逸层之内(或之外)进行的。

扩展资料

除了按温度分层外,根据大气的电磁特性,还可以将大气划分为中性层、电离层和磁层。

中性层是指地面到60千米高度,这里大气各成分多处于中性,即非电离状态;

在60千米~500千米的大气层称为电离层。

500千米以上的称为磁层。

大气层的作用:

1、这层大气既为生命所必需,又为地面生物提供良好的保护。

2、如果没有大气,来自太空的陨石将像超级炮弹一样,将地面的一切毁坏净尽。因有大气保护,绝大部分陨石尚未落地之前就已焚化消失。

3、由此所产生的细微粉尘,既为雨滴提供适当的凝集核心,使降雨成为可能,并且使直射的日光受到一定程度的散射。这一散射对人的视觉非常重要。

4、它不但使天空呈现明亮美丽的蔚蓝色,而且使地面的光照变得柔和均匀,使人获得均衡的视觉。否则,地面景物在强烈的直射阳光下,明暗对比将过分强烈,难以形成清晰的视像。

5、天上则除炫目的日光和刺眼的星斗之外,整个天空背景无论昼夜都将是一片漆黑,既无苍穹碧落,也无良辰美景,举目所见,唯有黑白分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气层

上述文章就是科灵网介绍的大气层的五个层次图和大气层的五个层次图特点的详细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财经资讯知识,记得收藏关注我们。

标签: 大气层的五个层次图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