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流动和你同路是什么歌曲

科灵网 4 0


繁星流动和你同路是什么歌曲-第1张图片-科灵网

【繁星流动,和你同路】

一、嫉妒源于比较。??????

在人类的各种情欲中,有两种最为惑人心智,这就是爱情与嫉妒。??????

这两种感情都能激发出强烈的欲望,创造出虚幻的意象,并且足以蛊惑人的心灵。??????

《圣经》中把“嫉妒”叫做一种“凶眼”,而占星术士则把它称做一颗“灾星”。这就是说,嫉妒能把凶险和灾难投射到它的眼光所注目的地方。??????

还有人认为,嫉妒之毒眼伤人最狠之时,正是那被嫉妒之人最为春风得意之时。??????

这一方面是由于这种情况促使嫉妒之心更加锐利;另一方面是由于在这种情况下,被嫉妒者最容易受到打击。??????

无德者必会嫉妒有道德的人。人的心灵如若不能从自身的优点中取得养料,就必定要找别人的缺点作为养料。??????

嫉妒者往往是自己既没有优点,又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的,因此他只能用败坏别人幸福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当一个人自身缺乏某种美德的时候,他就一定贬低别人的这种美德,以求实现两者的平衡。??????

嫉妒者必须是好打听闲话的。他们之所以特别关心别人,并非因为事情与他们的切身利害有关,而是为了通过发现别人的不愉快,来使自己得到一种赏心悦目的愉快。 ??????

其实每一个埋头深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

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欲,能享有他的只能是闲人。??????

所以,古话说:“多管别人闲事必定没安好心。”??????

一个后起之秀是招人嫉妒的,尤其要受那些贵族元老的嫉妒,因为他们之间的距离改变了。??????

别人的上升足以造成一种错觉,使人觉得自己仿佛被降低了。 ??????

有某种难以克服的缺陷的人,如残疾人、宦官、老年人或私生子,是容易嫉妒别人的。??????

由于自己的缺陷无法补偿,因此需要损伤别人来求得补偿。??????

只有当这种缺陷是落在一个具有伟大品格的人身上时才不会如此。??????

那种品格能够让一种缺陷转化为光荣。??????

负着残疾的耻辱,去完成一件大事业,使人们更加为之惊叹。??????

像历史上的纳西斯、阿盖西劳斯和铁木尔就曾如此。??????

经历过巨大的灾祸和磨难的人,也容易产生嫉妒。??????

这种人乐于把别人的失败,看作对自己过去所历痛苦的抵偿。??????

虚荣心甚强的人,假如他看到别人在一件事业中总是强过于他,他也会为此产生嫉妒的。??????

所以,自己很喜爱艺术的阿提安皇帝,就非常嫉妒诗人、画家和艺术家,因为他们显然在这些方面超过了他。??????

在同事之间当有人被提升的时候,也容易引起嫉妒。??????

因为如果别人由于某种优越表现而得到提升,就等于映衬出了其他人在这些方面的无能,从而刺伤了他们。??????

同时,彼此越了解,这种嫉妒心将越强。??????

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原谅一个身边人的上升。??????

所以,该隐只是由于嫉妒就杀死了他的亲兄弟亚伯。??????

哪些人能够避免嫉妒呢?我们已懂得,嫉妒总是来自以自我与别人的比较,如果没有比较就没有嫉妒。??????

皇帝通常是不被人嫉妒的,除非对方也是皇帝。??????

一个有崇高美德的人,他的美德愈多,别人对他的嫉妒将愈少。??????

因为他们的幸福来自他们的苦功。它是应得的。??????

出身于微贱的人一旦升腾必会受人嫉妒。??????

直到人们习惯了他的这种新地位为止。??????

而富家的一个公子也将招人嫉妒。因为他并没有付出血汗,却能坐享其成。??????

反之,世袭贵胄的称号却不容易被嫉妒。??????

因为他们优越的谱系已被世人所承认。??????

同样,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

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做是自然的。??????

那种在饱经艰难之后才获得的幸福是不太招人嫉妒的。??????

因为人们看到这种幸福是如此地来之不易,以至甚至产生了同情,而同情心总是医治嫉妒的一味良药。??????

所以,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当他们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时,总是在向人诉苦,吟唱着一首“正在活受罪”的咏叹调。??????

其实他们未必真的如此受苦,这只是钝化别人嫉妒锋芒的一种策略。??????

但是,只有当这种人的负担不是自己招揽上身时,这种诉苦才会真被人同情。??????

否则,没有比一个出于往上爬的野心,而四外招揽事做的人更招人嫉妒的了。??????

此外,对于一个大人物来说,如果他能利用自己的优越地位,来保护他的下属们的利益,那么这也等于是筑起了一座防止嫉妒的有效堤防。??????

应当注意的是,那种骄傲自大的人物是最易招来嫉妒的。??????

这种人总想在一切方面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或者大肆铺张地炫耀,或者力图压倒一切竞争者。??????

其实真正的聪明人倒宁可给人类的嫉妒心留下点余地,有意让别人在无关紧要的事情占占自己的上风。??????

然而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对于享有某种优越地位的人来说,与其狡诈地掩饰,莫如坦率诚恳地放开,这样招来的嫉妒会小一些。??????

因为对于前一种人,似乎更显示出他是没有价值因而不配享受那种幸福的,他们的作假简直就是在教唆别人来嫉妒自己了。??????

嫉妒有点接近于巫术,是蛊惑人心的。那么要防止嫉妒,也就不妨采用点巫术,就是把那容易招来嫉妒的妖气转嫁到别人身上。??????

正是由于懂得这一点,所以有许多明智的大人物,凡有抛头露面出风头的事情,都推出别人作为替身去登台表演,而自己则宁愿躲在幕后。??????

这样一来,群众的嫉妒就落在别人身上了。??????

事实上,愿意演这种替人出风头角色的傻瓜自然是不会少的。??????

二、人与人的交往多半肤浅。????

人与猪的自然差别是一个定数,人与人的心理差别却无穷大。????

所以,人与人的交往多半肤浅。????

或者说,只有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交往是容易的。????

一旦走向复杂,人与人就是相互的迷宫。????

这大概又是人的根本处境。????

睁开白天的眼睛,看很多人很多事都可憎恶;睁开夜的眼睛,才发现其实人人都在苦弱地挣扎,唯当互爱。当然,白天的眼睛并非多余,夜的眼睛是多么重要。????

人们就象在呆板的实际生活中渴望虚构的艺术那样,在这无奈的现实中梦想一片净土、一段完美的时间。????

在这样的境界中,在沉思默想着向着神皈依的时间里,尘世的一切标准才被扫荡,于是看见众生都是苦弱的,歧视与隔离唯使这苦弱加重。????

那一刻,人摆脱了尘世附加的一切高低贵贱,重新成为赤裸的亚当、夏娃。????

生命中必须有这样一段时间、一块净土,尽管它常会被嘲笑为“不现实”。????

但“不现实”未必不是一种好品质。比如艺术,应该是脱离实际的。模仿实际不会有好艺术,好的艺术都难免是实际之外的追寻。????

当然,在强大的现实面前,这理想只能是一出非现实的戏剧,不管人们多么渴望它,为它感动,为它流泪,为它呼唤,人们仍要回到现实中去,并且不可能消灭这惩罚之地的规则。????

满意的爱情并不很多,需要种种机遇。????

不应该因为现实的不满意就迁怒于梦想,说它本来没有。????

人若无梦,夜的眼睛就要瞎了。????

说“没有爱情”,是因为必求其现实,而不大看重爱情更是需要信奉的。????

不单爱情如此,一切需要信奉的东西都是这样,美满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不美满,才是需要智慧和信念的时候。????

上帝把一个危险性最小的机会给了恋人,期待他们“打开窗户”。????

上帝大约是在暗示:如果这样你们还不能相互敞开心扉,你们就毫无希望了。如果这样你们还相互隔离或防范,你们就只配受永恒的惩罚。????

所以爱情本身也具有理想意义。艺术又何尝不是如此?它不因现实的强大而放弃热情,相反却乐此不疲地点燃梦想。????

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人生的快乐有一大半要建筑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面。??

只要人与人的关系调处得好,生活没有不快乐的。??

许多人感觉生活苦恼,原因大半在没有把人与人的关系调处适宜。??

谁都知道,有真正的好朋友是人生一件乐事。??

人是社会的动物,生来就有同情心,生来也就需要同情心。??

读一篇好诗文,看一片好风景,没有一个人在身旁可以告诉他说:“这真好呀!”心里就觉得美中有不足。??

遇到一件大喜事,没有人和你同喜,你的欢喜就要减少七八分;遇到一件大灾难,没有人和你同悲,你的悲痛就增加七八分。??

孤零零的一个人不能唱歌,不能说笑话,不能打球,不能跳舞,不能闹架拌嘴,总之,什么开心的事也不能做。??

世界最酷毒的刑罚要算幽禁和充军,逼得你和你所常接近的人们分开,让你偿受无亲无友那种孤寂的风味。??

人必须接近人,你如果不信,请你闭关独居十天半个月,再走到十字街头在人丛中挤一挤,你心里会感到说不出来的快慰,仿佛过了一次大瘾,虽然街上那些行人在平时没有一个让你瞧得上眼。??

谁也都知道,朋友对于性格形成的影响非常重大。??

一个人的好坏,朋友熏染的力量要居大半。??

既看重一个人把他当作真心朋友,他就变成一种受崇拜的英雄,他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在有意无意之间变成自己的模范,他的性格就逐渐有几分变成自己的性格。??

同时,他也变成自己的裁判者,自己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要顾到他的赞许或非难。??

一个人可以蔑视一切人的毁誉,却不能不求见谅于知己。??

每个人身旁有一个“圈子”,这圈子就是他所常亲近的人围成的,他跳来跳去,常跳不出这圈子。在某一种圈子就成为某一种人。??

圣贤有道,盗亦有。隔着圈子相视,尧可非桀,桀亦可非尧。究竟谁是谁非,责任往往不在个人而在他所在的圈子。??

古人说:“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久闻之后,香可以变成寻常,臭也可以变成寻常,习而安之,就不觉其为香为臭。??

一个人应该谨慎择友,择他所在的圈子,道理就在此。??

古人常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

这譬喻实在是很恰当。玉石有瑕疵棱角,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磨,它才能圆融光润,才能“成器”。??

人的性格也难免有瑕疵棱角,如私心、成见、骄矜、暴躁、愚昧、顽恶,要多受切磋琢磨,才能洗刷净尽,达到玉润珠圆的境界。??

朋友便是切磋琢磨的利器,与自己愈不同,磨擦愈多,切磋琢磨的影响也就愈大。这影响在思想方面最容易见出。??

一个人多和异己的朋友讨论,会逐渐发见自己的学说不圆满处,对方的学说有可取处,逼得不得不作进一层的思考,这样地对于学问才能鞭辟入里。??

在朋友互相切磋中,一方面被“磨”,一方面也在受滋养。一个人被“磨”的方面愈多,吸收外来的滋养也就愈丰富。??

孔子尝劝人“无友不如己者”,这话使我很彷徨不安。??

你不如我,我不和你做朋友,要我和你做朋友,就要你胜似我,这样我才能得益。??

但是这算盘我会打你也就会打,如果你也这么说,你我之间不就没有做朋友的可能么???

柏拉图写过一篇谈友谊的对话,另有一番奇妙议论。??

依他看,善人无须有朋友,恶人不能有朋友,善恶混杂的人才或许需要善人为友来消除他的恶,恶去了,友的需要也就随之消灭。??

这话显然与孔子的话有些抵牾。谁是谁非,我至今不能断定,但是我因此想到朋友之中,人我的比较是一个重要问题,而这问题又与善恶问题密切相关。??

欣赏与创造根本难分,每人所欣赏的世界就是每人所创造的世界,就是他自己的情趣和性格的返照。??

你在世界中能“取”多少,就看你在你的性灵中能提出多少“与”它。??

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朋友。??

人类心灵常交感回流。你拿一分真心待人,人也就会拿一分真心待你,你所“取”如何,就看你所“与”如何。??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不爱你敬你,就显得你自己亏缺,你不必责人,先须反求诸己。??

朋友往往是测量自己的一种最精确的尺度,你自己如果不是一个好朋友,就决不能希望得到一个好朋友。要是好朋友,自己须先是一个好人。??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那句老话还是真的,何以交友的道理在此,如何交友的方法也在此。??

交友和一般行为一样,我们应该常牢记在心的是“责己宜严,责人宜宽”。??

四、成熟的人生态度。

生命不同季节的体验都是值得珍惜的,它们是完整的人生体验的组成部分。

一个人在任何年龄段都可以有人生的收获,岁月的流逝诚然令人悲伤,但更可悲的是自欺式的年龄错位。

1、婚姻。

爱情是人生的珍宝,当我们用婚姻这只船运载爱情的珍宝时,我们的使命是尽量绕开暗礁,躲开风浪,安全到达目的地。

谁若故意迎着风浪上,固然可以获得冒险的乐趣,但也说明了他对船中的珍宝并不爱惜。

好姻缘是要靠珍惜之心来保护的,珍惜便是缘,缘在珍惜中,珍惜之心亡则缘尽。

在别的情形下,仇人可以互相躲开,或者可以决一死战,在婚姻中都不能。

明明是冤家,偏偏躲不开,也打不败,非朝夕相处不可。

不幸的婚姻之所以可怕,就在于此。这种折磨足以摧垮最坚强的神经。

其实,他们本来是可以不做仇人的,做不了朋友,也可以做路人。

冤家路窄,正因为路窄才成冤家。想开点,路何尝窄?

离婚毕竟是一种撕裂,不能不感到疼痛。

当事人愈冷静,疼痛感愈清晰。

尤其是忍痛割爱的一方,在她的冷静中自有一种神圣的尊严,差不多可以和从容赴死的尊严媲美。

她以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抢救了垂危婚姻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将它们保存在双方的记忆中了。

相反,战火纷飞,血肉模糊,疼痛感会麻痹,而一切曾经有过的美好的东西连同对它们的记忆也就真正毁灭了。

2、简单。

许多东西,我们之所以觉得必需,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拥有它们。

当我们清理自己的居室时,我们会觉得每一样东西都有用处,都舍不得扔掉。

可是,倘若我们必须搬到一个小屋去住,只允许保留很少的东西,我们就会判断出什么东西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了。

那么,我们即使有一座大房子,又何妨用只有一间小屋的标准来限定必需的物品,从而为美化居室留出更多的自由空间?

许多事情,我们之所以认为必须做,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把它们列入了日程。

如果让我们凭空从其中删除某一些,我们会难做取舍。

可是,倘若我们知道自己已经来日不多,只能做成一件事情,我们就会判断出什么事情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了。

那么,我们即使还能活很久,又何妨用来日不多的标准来限定必做的事情,从而为享受生活留出更多的自由时间?

3、不占有。

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

呱呱坠地,我们首先得到了生命。

自此以后,我们不断地得到:从父母得到衣食、玩具、爱和抚育,从社会得到职业的训练和文化的培养。

长大成人以后,我们靠着自然的倾向和自己的努力继续得到:得到爱情、配偶和孩子,得到金钱、财产、名誉、地位,得到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承认,如此等等。

当然,有得必有失,我们在得到的过程中也确实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失去。

但是,我们比较容易把得到看作是应该的、正常的,把失去看作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

所以,每有失去,仍不免感到委屈。所失愈多愈大,就愈委屈。我们暗下决心要重新获得,以补偿所失。

在我们心中的蓝图上,人生之路仿佛是由一系列的获得勾画出来的,而失去则是必须涂抹掉的笔误。

总之,不管失去是一种多么频繁的现象,我们对它反正不习惯。

道理本来很简单:失去当然也是人生的正常现象。

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就其最终结果看,失去反比得到更为本质。

我们迟早要失去人生最宝贵的赠礼——生命,随之也就失去了在人生过程中得到的一切。

有些失去看似偶然,例如天灾人祸造成的意外损失,但也是无所不包的人生主题中应有之义。

人有旦夕祸福。既然生而为人,就得有承受旦夕祸福的精神准备和勇气。

至于在社会上的挫折和失利,更是人生在世的寻常遭际了。

由此可见,不习惯于失去,至少表明对人生尚欠觉悟。

一个只求得到不肯失去的人,表面上似乎富于进取心,实际上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后一蹶不振。

丁俊贵

2023年3月14日

标签: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