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身处百米高空,周遭没有网络信号,无法向外求助,这该怎么办?在电影《坠落》中,主人公贝基攀登2000英尺(约609米)高的废弃无线电塔,却意外被困塔顶,孤立无援,这一情节让无数观众捏了把汗。然而,如果她有一枚卫星电话,那么一切或许都会不一样。
卫星通信,即通过天上的通信卫星来收发信息,比如文字、语音等。在海洋、森林这类缺乏或没有地面信号覆盖的区域,卫星通信技术能够弥补运营商信号网络覆盖上的不足,让手机依旧具备发送短信的能力。正因如此,它常被用于地质勘探、远洋运输、森林巡护等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与4G、5G这类依靠地面基站传输的网络信号不同,卫星通信信号在越恶劣、越空旷、海拔越高的环境下反而能生存得更好。这是怎么回事呢?既然无需地面信号也能实现基础通信功能,那么用户订阅运营商套餐的行为,是否也没有必要了呢?会广泛运用于智能手机吗?
卫星通信功能
目前只能作为补充
没有网络信号也能发短信,这件事本身并不新鲜。早在几年前,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渔民出海就已经实现“人手一台卫星手机”。它不仅能根据我国北斗卫星信号,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精准定位,还抗旱耐热,有着超大容量电池,至少能待机一周或以上。
通信专业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张弛告诉记者,卫星通信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渔业。渔民一旦在外遭遇危机,就可以一键发送“短报文”(类似“短消息”,可以是文字、语音或图片等),将所在位置同步给岸上救援队。
就在几天前,华为发布了一款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的大众智能手机,据称能让在没有地面网络信号的情况下,通过“畅连”APP将文字和位置信息向外发出,使用户与外界保持联系。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卫星通信技术首次应用于大众智能手机。据相关人士介绍,该款华为手机实现了与北斗“短报文”功能结合,没有网络信号也能发短信,但字符最多78个进制数/英文/数字,或者39个汉字,仅用于应急通信,不能取代4G、5G网络信号。
“这就相当于要我们在水陆两用车、普通汽车中二选一。陆路开的普通汽车的功能已经足够我们使用了,水陆两用车是在陆路的基础上,多了一种使用场景。你可以选择,但未必是必要的。”张弛解释称,对普通用户来说,卫星通信功能调用率低,可有可无;但对钟情极限运动,或是常年在荒漠等恶劣环境下工作的人员来说,它将非常实用,甚至能“救命”。“让手机支持北斗‘短报文’服务,只需搭载一枚芯片,技术门槛本身并不高。华为的应用只是开始,我相信这项技术未来会越来越普及。”他说。
巧合的是,就在刚刚举办的苹果秋季发布会上,新登场的iPhone14系列也支持了“卫星通信”功能,让用户能在野外基站信号无覆盖的情况下,通过连接卫星信号进行SOS求助;OPPO、v%ivo、小米等用上或许也只是时间问题。
但尽管如此,卫星通信技术本身仍有进步的空间,目前只能作为4G、5G网络通信方式的补充,无法取代蜂窝移动网络,更不意味着未来用户可以不再订阅运营商的通信套餐。
近地北斗卫星数量有限
要避免渠道被滥用
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达757.7亿元,其中细分领域大众消费通信服务市场规模为614.9亿元,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市场规模为29.8亿元。
作为一项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未来可期。但从实际应用来说,其仍面临不少限制。比如,尽管与普通手机网络信号不同,卫星通信信号“独爱”空旷、海拔高的恶劣环境,“理论上说,海拔越高的地方,离北斗卫星会越近,信号反而会越好。”但相应地,它也很“脆弱”,大到铁皮、房顶,小到树叶、树枝,都可能会对卫星通信信号形成遮蔽。
另据业内人士解读,由于目前我国近地北斗卫星数量有限,能接收的上行信号并发数不过数千量级。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同一时间启用北斗卫星“短报文”服务发送信息的设备数过多,可能就会造成另一种形式的“网络拥堵”。
不仅如此,以如今的技术条件,用户暂时还只能通过“短报文”进行紧急通信,不能通过北斗卫星信号拨打电话,理想中“直连卫星上网冲浪”的场景短期内无法实现。
再者,通过卫星发送紧急短信,价格可能并不便宜。仅以在我国使用海事卫星电话为例,目前除了交200元入网费外,用户接打每分钟费用约为1.8元。业内专家认为,由于卫星通信需要很高的运营维护成本,资源稀缺,未来这一技术全面开放民用后,手机厂商按条收费的可能性比较大。目前,已有不少通信行业专家建议将北斗“短报文”资费定在数十元甚至上百元一条,原因正是“高使用门槛才能避免渠道被滥用”。
对此,据电信分析师付亮坦言,通过普通手机使用卫星通信,用户一定是要多付费的,而且资费绝不会便宜。但未来服务提供方会通过什么途径收费、如何定价,尚不明确。“可能最终还是由运营商来代收,毕竟对用户来说,在运营商之外再设一个收费体系,比较麻烦。”
2007年4月14日,随着第一颗北斗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我国正式进入到北斗二号区域布网时代。截至2012年10月25日,我国在5年半的时间内先后将16颗北斗二号卫星送入太空。2020年7月31日,我国正式建成并开通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目前,我国已建成北斗地基增强“全国一张网”,可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实时米级、亚米级精准定位服务,还可以提供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国际搜救、精密单点定位、地基增强等多样化服务,充分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到2035年左右,我国还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基础,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南方日报记者 许隽
策划:张志超
统筹: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