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可以组什么词(似可以组什么词)

科灵网 33 0

文|许志杰

夏天是万物疯长的时候。

蔬菜瓜果生逢其时,市场上便是琳琅满目。

观察发现,与“瓜”有“葛”的蔬果最盛,可如水果张口即吃的西瓜、甜瓜、面瓜、脆瓜,当作蔬菜食用的瓜类则是更多。

冬瓜、南瓜、苦瓜、佛手瓜、丝瓜、方瓜,以及身兼水果与蔬菜双重身份的黄瓜、木瓜,还有只是沾了一个瓜字却与之毫无瓜葛的地瓜,不一而举。

瓜可以组什么词(似可以组什么词)-第1张图片-科灵网

这与我小时候知道的植物生长周期与自然景象基本相似。

那会儿虽然缺少极大丰富的供应市场,但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却孕育了可供一家人一个夏天食用的繁茂瓜田。

丝瓜泼辣、易种,瓜实丰盈,炒鸡蛋、做蛋汤打卤面、清炒,百搭皆可。

春天,找一块巴掌大的地方,扔几颗丝瓜子,无需多日,蔓藤绕树直达树梢,入伏后便是杨柳细腰的丝瓜满枝头,摇曳生姿。

与丝瓜相似的是南瓜,应季成长相当可期,个头大的能够蹿到十几斤,需要搭个架子,一般是直接用一根麻绳引着南瓜蔓爬到低矮的厢房,或残垣断壁,任其横行霸道散漫生长。

冬瓜情降泰国柬埔寨更是好养活的苗,有个土窝生根,此生决意拼全力报答主人的不弃之恩,一根蔓子能长出上百斤冬瓜,单个突破30斤属正常发育。

有年初秋我回老家,邻居爷爷留了两个硕肥的冬瓜送我,大的二十多公斤重,一个人抱到车上费劲。

回到城里,一切几段,给七邻八舍分享,很有面子。

相对于散养的上述三瓜,西瓜的种植和管理过程就要“娇生富养”,无论土地肥料以及管理水平都有极高标准。

加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西瓜的种植属于奢华的经济类作物,村里地少人多,吃饭为头等事宜,我几乎没有亲见种植西瓜的印象。

瓜可以组什么词(似可以组什么词)-第2张图片-科灵网

瓜的世界比你想象更多姿。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瓜,不仅种类多,更有很强的地理方位,“冬”西南北,都有自己的代表瓜。

对了,忘记介绍北瓜了。

在我们眼前,北瓜不像冬、西、南三瓜那么常见,甚至还有人根本没吃过甚至没见过北瓜。

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有“北瓜”词条,谓之北瓜同于南瓜。

但此种解释明显过于仓促,难以说服老家人对北瓜的认知。

他们虽然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北瓜就是“笋瓜”或“西葫芦”,有的叫做“吊瓜”,未必有据,却唯独对北瓜同于南瓜一说持否定态度。

南瓜固有长、椭圆、扁圆诸类形态,然色泽必定历经从青涩到黝黑,再到金黄的颜色巨变。

北瓜则被认定一青到底,老家人举凡笋瓜、西葫芦、吊瓜皆如此。

目前较为一致的说法是北瓜即“笋瓜”,为葫芦科南瓜属植物,原产南美洲,中国南北方均有种植。

关于北瓜之争,到此打住不再纠缠,只能略引端绪,有兴趣者可以引申辨析。

不要认为这只是吃瓜群众的非分之想,植物生长史乃大中华史类别研究的缺项。如有成果,功德兼备。

瓜可以组什么词(似可以组什么词)-第3张图片-科灵网

历史是谁改写的?

地理知道。

南瓜是从南边来的,还是原本长在南方?

黄瓜怎么是嫩绿的,为啥不是黄的?

冬瓜不是冬天里的瓜;

瓠子是瓜不叫瓜,创造性地在一个“夸”的右边加了一个“瓜”。

本是瓜同类,西瓜、丝瓜、木瓜天壤之别;

明明是农作物、人的口粮,地瓜与瓜毫无瓜葛,也是被称作瓜,一只来自土地里的瓜。

这些有趣的问题,实际蕴含了每一种瓜在中国的生长处境。

初来乍到,瓜类植物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它们的名字里带着明显的种类歧视。

东、西、南、北的做个记号而已。

如同过去家里孩子多,狗剩、黑蛋随便喊。

瓜可以组什么词(似可以组什么词)-第4张图片-科灵网

现在学术界有一个基本统一的认识,瓜类植物的传播路径,与汉代兴起的通过西域而东往西来的丝绸之路关系密切,它们的娘家多在遥远的非洲大陆或是更加遥远的南美洲雨林地带。

那么远的距离,这些瓜们是如何落脚华夏大地的。

西瓜原产非洲,那里的地理,怎可与娇嫩、红心、甜美的西瓜共生共荣。

丝瓜源自西域之西,除了沙漠就是荒野,骄阳似火,需要藤蔓生长瓜崽的丝瓜,是如何抵御“死神”之祸。

适者生存,丝瓜、西瓜们选择“自苦向甘”,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而迁徙适从,向着绿洲进发,将生命一直延续到万物生灵皆欢愉的中原腹地。

瓜类植物大迁徙,改变的不仅是自然环境,同时也促进人类聚集与繁衍。

据无法确定的数据显示,到了唐朝,大中华地域的人口创纪录地达到了一亿两千多万。

没有食物哪有人的旺盛生育力,瓜,功不可没。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之前,植物的命运共同体业已成圈,并完成宇宙生命会经历无尽的自我更生的学说构建,值得人类尊重。

华夏各族从未缺席世界文明的共建共荣,那么这个“瓜”字,究竟什么时候出现在汉语典籍里?

瓜可以组什么词(似可以组什么词)-第5张图片-科灵网

时下普遍认知瓜类从西汉时期进入中原,与之不符的是早于西汉之前的很多著作已经有十分成熟的“瓜”字用法。

古诗《君子行》的“瓜田不纳履,篱下不正冠”,即成语“瓜田李下”流行于世。

而传说甚盛且记于《左传·庄公八年》的“瓜代”一词,任期已满换人接替叫瓜代,至今尚在行文中。

在形成共识的瓜类植物进入中原以前,仓颉是否已经造出了“瓜”字。

仓颉造的是象形文字,照着瓜造字,这个“瓜”字应该首先像“瓜”。

闭上眼睛去想,“瓜”字仿佛是一只瓜蔓下垂挂的黄瓜或丝瓜影影绰绰的身姿。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瓜”:“象形凡瓜之属皆从瓜”,今译“凡是带瓜偏旁的都是瓜”。

他举了泰国的情降蜡烛有用吗好几个带“瓜”偏旁的字,其中有瓜的右旁加繁体“丝”的一半“糹”,读“丝”。

能否判定许慎时期已经有了丝瓜?

我想八九不离十,甚或已经有了黄瓜。

夏天是吃瓜的最好季节,没有一种瓜不是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快乐成长。

“冬”西南北都是瓜,怎么吃,吃瓜群众有说法,也有手法。

且看下文细解。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