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VC的优势在哪里?
上周恰巧有两个项目路演,分别见了两家本土VC的“老大”,零距离地观察、学习和感受本土VC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一、人脉广: 一家本土VC董事长是前政府官员,在与汉理的客户、一家环保监测企业见面时,把当地有关方面老孝领导和专家请来,一起“把脉”,并承诺一旦投资,会介绍若干“资源”。 二、在乎估值与价钱 本土VC的“老大”都在首次会面上问起公司估值,均异口同声地表示“太贵”,不会高出10倍PE做投资,同时又格外关心公司何时计划上市。普遍感觉本土VC对价钱更敏感,相对较“短侍滚稿视”,这样的投资,很难投中“谷歌”、“百度”、阿里巴巴等公司(因为当初这些“伟大”公司在做A轮、B轮时都亏损),反而外资VC可能性更大些(现实也如此),当然风险也更大些。 三、效率较高 本土VC(相比外资VC)往往对项目较感兴趣,项目经理会马上建议公司和基金老总(一、二把手)见一面,等基金老总点头后,再追踪做DD,外资VC往往由投资专业人士(合伙人、经理)做完初步DD,再与投审会沟通,后者更强调程序(流程)和数据,但往往耗时更长些。 现在市场上本土与外资VC也呈现“融合”趋势:外资VC在融(或已融到)人民币基金备或,本土VC在融(或已融到)美元基金。
VC行业如何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VC行业如何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如何才能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IRR)?投资机构内部又是如何运转的?本文中崔欣欣先生用简洁的言语将投资回报率(IRR)及投资机构的运作、“精益投资”等原本晦涩的内容,分析的非常透彻直白。以下是我J.L分享的VC行业如何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更多热点创业项目欢迎您继续访问()。
崔欣欣先生拥有9年的风险投资经验,投资的案例包括黄太吉、伏牛堂、凯叔讲故事、爱空间、兔狗装修、完美环球影视等多家优秀的企业。
1.投资遵循幂次法则
我们经常能听到投资牛人被介绍或者自我介绍的时候说“某人投资过某某项目,投资中卜回报高达二十倍!”
可是你从来不会听说“某人管理的VC基金给他的LP带来了超过十倍的回报!” 据统计VC行业基金年化回报率(IRR)一般在15%~30%之间。
这到底咋回事呀?
《从0到1》这本书里有一段这样的话:“风险投资的回报并不遵循正态分布,而是遵循幂次法则:一小部分公司完胜其他所有公司……成功基金的最佳投资所获的回报要等于或超过其他所有投资对象的总和。”
如果从上面这幅图你还不能找到答案,那就接着看下图表格吧,这是模拟的一个极其优秀的VC基金的资金分布以及项目给予的投资回报表格:
按照上表简单测算,6倍回报相当于7年IRR30%,在行业内已经属于登峰造极。假设这支基金投资10个项目,每个项目投资基金总额10%的资金,需要投中三个十倍以上回报的项目,三个项目能以5倍的溢价售卖尺穗出,三个项目可能是不温不火最终由创始人回购退出,只允许一个项目失败。
聪明如你一定会想,要提高回报很简单呀,多投中几个十倍以上回报的公司就好了呀!可是谈何容易,业内某知名VC大牛透露,自己甚至一度研究相面术,可是经自己事后验证,对提高命中率没啥帮助。
许多大牛在分享投资经验时,也常常在谈类似于「十投,十不投」的总结。
「十投」是说符合某十个特征的项目就可以投,说的是如何提高命中率;而「十不投」是说发现项目呈现某种特征时就不能投,降低投中失败项目的风险。可是无论如何总结,依然难以百发百中。
2.VC行业的「潜规则」
按照上表虚拟数据,在十倍以上回报的项目有30%,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命中率了。更何况传统VC基于风险控制的理念和自身经营的规律,还有这样的`一些「潜规则」:
1)、单个项目不超过基金总额的10%;
在许多VC基金里,这几乎是一个铁律,避免投资人因头脑发热而把资金一股脑全砸到一个项目上,即使有时候投资人对一个项目再有把握,也轻易不敢违反这条规则,因为一旦赔了整个基金血困稿本无归,个人的投资生涯也就告一段落了。
2)、专注于某个投资阶段;
业内同行初次见面一般除了互相问对方专注的行业领域以外,还会问“您的基金一般投资那个阶段呀?” 为什么这么问?因为确实在创业项目不同的阶段,投资人要关注的风险问题完全不同,尽职调查要关注的问题重点不同,因此对投资团队的能力侧重和资源配备要求也不相同,故而有此一问。
3)、基金业的盈利模式与募投管退四阶段;
对VC较为了解的你应该知道,基金管理团队的收入来源有两个,一是管理费,二是管理收益(即业绩提成)。说得不好听,管理费可以说是旱涝保收,但其实基本全都用来养团队以及支付各项灯油火蜡了;真正驱动投资人过着比「创业狗」(尽管绝大部分投资人和创业者一样乐在其中)都不如的生活的,除了激动人心的过程和成就感,还有大额的管理收益。
管理收益也是确保基金管理人和LP利益一致的最有效机制。但是管理收益一般较为滞后,至少得5年吧。可是团队自身发展也需要更多的投入,怎么办呢?
总不能等五年后才扩张团队呀?
于是很自然的,基金一般都会在成立后的两年左右时间内完成投资期,以便于发起成立下一个基金,这样管理人就可以获得多个基金的管理费收入,用于扩充团队、机构自身的发展,投资团队也可以有资金继续投资新项目。
尤其是人民币基金,由于某种原因,在国外惯用的Call-Capital方式在国内不太行得通,因此人民币VC一般都会一次到位或者最多分两期到位,如果不在两年内完成投资期,出资人也会有意见。
以上这些规则,充分确保了基金能够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给予出资人合理的回报,同时也兼顾了基金管理团队自身的成长。而另一方面也是局限VC基金回报率的「罪魁祸首」。
限制单个项目的投资上限,使得鸡蛋不会全砸在一个篮子里,但同时也限制了不能集中资金在最好的项目上;专注于某阶段的投资,即使项目后续还有超过十倍的发展潜力,由于估值已经较高、投资额较大,也不能继续追加投资,甚至即使想投资而此时基金投资期已经结束。(你可能会反驳说那如果同时管理一个早期基金和一个中晚期基金不就行了吗?是的,可一般不同基金的LP结构会有所不同,这时候恐怕也会遇到某种质疑,你懂的。)
VC的挑战
据Spoke Intelligence和VB Profile今年1月份发布的数据,目前全球有229个独角兽(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其中有21家公司的估值超过100亿美元。
而如果细看这些独角兽公司所从事的业务,不难发现这样的一个事实:由移动互联网推动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一系列创新的涌现、繁荣、以至于局部泡沫,标志着互联网对传统经济结构的渗透已经到了毛细血管级别,同时也已经宣告互联网变革的奇点来临。
身处这样的时代,不能说不是投资人的幸福!可是,尚且不说VC自身正在面临的「股权众筹」、「供应链融资」等等金融创新的挑战,VC如何在独角兽快速崛起的时代把握住投资机会都是个严峻的问题。
无论是过去常说的看趋势投「赛道」,又或者是「狙击手」式的贵精不贵多,似乎都不是一个最佳选择。
因为企业从0到1的速度更快,按照投赛道的早期投资策略,投资必然会更加分散,即使投中一个独角兽,基金整体回报依然很难提高;而用狙击手的策略也越来越不容易,可能还没等研究明白呢企业已经快速提高估值完成了新一轮的融资。
「精益投资」的出现
在这个快速而又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创新企业越来越多采用「精益创业」的低成本试错、快速迭代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是不是可以平移到基金自身的运营呢?我们试试看结果会如何:
解释一下:假设我们把基金分成三七两部分,30%资金依然按照原来的投资逻辑选项目,另外70%用来「补刀」,对已投资的项目中显露出「兽角」的黑马主动在其下一轮融资中占据主导位置,让优秀者更优秀,对发展不如预期的项目则不再追加投资,结果如何?基金回报竟然高达11.72倍!
你可能说,数字游戏而已,能做到吗?
首先,过去确实做不到!
在工业时代,一个项目发展的相对缓慢,基本上一两年的预测还是管用的,投资后一年内项目基本上不会有质的变化。而在互联网时代,这个事情突然变成了可能,现在越来越多新创公司在种子期投资后的一年内拿到了千万美元级别的大额A轮融资。
第二,按照传统VC的路子玩也做不到!
等到「兽角」露出来时,基金已经完成投资期,想投资都没钱了;又或者是由于单个项目的投资上限,不可能在一个项目上砸基金总额的30%!
结合前文总结一下,如果要实现「精益投资」的策略,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在一个独角兽迅速崛起的时代;
2)、有一支专业且高效率的团队,这个团队不仅专业而且还必须对早期项目投资有丰富经验,同时也具备对中后期项目的评估体系和判断能力;
3)、大量优质项目源的获取能力,能够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快速完成20-30个项目的初次投资;
4)、基金设计合理,恰当的基金规模,同时必须摈弃传统VC的某些「潜规则」和旧观念。
除了这四点,还需要许多运营细节的配套安排,有机会再撰文系统的交流。
;
VC的简单介绍
一、VC的情况
1、风险投资的背景:
1.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90%的融资方式也是找亲戚朋友借钱。
2.VC只关注那些高收益高增长的各行业的头部新生力量。
3.中国BAT三大互联网企业,如果给他们机会重来一次,百分之百没有一家会成功。
二、VC的概念
1、定义: 从LP有限合伙人处筹措资金,组成基金,由GP一般合伙人,进行管理和投资,这就是VC。
2、利益高睁运分配方式: GP占20%,LP占80%。
3、管理费用: 每年GP收取2%作为管理费用。
4、VC的三高:高风险
三、VC的关注点
1、头部新生力量必须对原有行业内容可以进行降维打击。
2、头部新生力量除了有一个好点子,缺资金,缺人才,缺资源,缺市场,几乎一无所戚梁有,那么你唯一的抓手就是VC。
四、VC内容
1、VC 优点:
1)给钱: 中国目前的已投出风投5000亿元人民币,美国目前已投出风头1000亿美元。
2)分权: 现金流(财权)+控制权(事权)。VC有控制权(董事会的一个席位),决定企业未来战略布局,上市+重组+拆分。
3)VC介入日常运营: 整合供应商(介入采购)+拓展客户(扩大销售)+整合团队(介入人事)+雇佣核心技术人才(代为猎才)。
4)VC为企业上市进行信用背书: 使企业上市时价值最高化,进入金融二级市场时,把企业卖个好价钱。
2、BC缺点:
1)催熟企业急于上市: 美国基金周期10-12年,中国基金周期5-7年,造成VC对企业催熟,提前上市。
2)稀释创业者股份:随着每轮融资,创业者手中的股份被逐渐稀释。
3) 更换企业创始人: 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是不同才能的两类人,性格+能力,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需要优秀管理者,VC会更换早闭掉创始人。
4)三高: 高风险(放弃普通)+高收益(集中一切只为明星企业)+高参与(关键事务,VC强力介入,可能自私)。
风险投资(VC)是高帅富行业吗?
看你怎么理解。高,风险是很高,十个有九个可能失败。帅,概念是挺帅的,经常投一些先进的炫酷的行业。富,这就要看运气了,那一个没有失败的项目,赚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倍,就富了。但也有没赚到那么多的,加腊野上赔的九个,就不见得富了。
另外,做这个行业的人大部分也就是打工,赚的钱第一是资金方的,第二是股东的,自己拿一点点工资,还要等好多年以后退出了才有奖金。风险投资,等十几年不算久。也很需要耐心哇!
感谢你的邀请。
首先关于这个问题。应该分清角度。
如果将VC作为一种资产管理类别的回报率来看的话。可以回答“是”
如果从顶级vc的收入去判断。可以回答“是”
从宏观角度来看这个问题。vc作为一个整体行业是名副其实的赚钱机器,给投资者带来的投资回报。在所有资产管理类别中跻身前三。
虽然中国的vc行业刚刚起步。发展至今只有数10年。在国内。早期的创投市场每年一共也只有几百亿的规模。vc行业可能在金融市场行业里确实只是一个微小的存在。但是不能否认vc的能力。公募基金基本都是可以随时赎回。而vc锁定期一般都需要5-7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vc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最佳注解。从一定角度来说。vc是“以小博大”的。其中的潜力自然也是不可限量。
由此可见。VC行业内的从业者的平均素质和收入。也封的起“高富帅”的称号。
1,VC行业从业人员 社会 精英比例非常高。普遍接受高等教育。留学经历,国内在顶级投资教育经历等等。
2,VC在平日的生活工作中接触的信息量也是比较丰富的。可以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公司。接触到各高级别人才。
从每一个出入VC的年轻人而言,与其说Vc本身就是个高富帅行业。不如说vc会成为一个造就高富帅的行业。
以上就是在的个人观点。
VC不是一个高富帅行业,起码普遍意义上的VC基金里的大部分从业者不是高富帅,但少数VC还是比较高富帅的
基金制的VC,本身是一种基金,和二级市场股权基金、PE基金,没有区别,都是GP(管理者)作为职业经理人的角色来负责运营,收取一定固定管理费,然后和LP(出资者)共享后面的投资收益。一般来说,GP收取管理费每年2%,最终投资收益的20%,VC和PE都是这样,二级市场基金一般管理费要稍微少一些。
VC基金一般给人高风险高收益的感觉。但这其实是对单个项目而言的,对整个基金来说,目标是维持一个高的IRR(复合内部收益率)。一般来说,年IRR20%以上对VC都是可接收的,30%以上则很好了,50%以上就是超级优秀。可惜的是,绝大部分VC其实到不了20%的IRR,一大部分是亏损的(因为被套了出不来,会计意义上还不能算亏损,只能说事实亏损)。包括国内一些知名的VC(在此不点名),其后续第一些基金,IRR也就个位数。 一句话概括,就整个行业而言,VC相对PE、二级市场,在最终投资收益率上并没有什么优势。
那既然最终投资收益率没有优势,大家都差不多,那么日常管理费就很重要了。 其实不管VC,PE还是二级市场基金,日常管理费才是决定员工收入的基础。 VC是2%,PE也是2%,二级市场1%或多一些,然后就和管理的总资金数乘一下就可以了,就可以算出这个GP公司的日常收入,这部分收入会用来作为员工薪资、差旅、房租等所有日常运营的费用。
所以,对一个想去VC、PE或二级市场入职的同学来说,要算比较收入,就很简单, 公式就是:用管理的总资金数 除以 GP公司的人员数。
从这个公式来看,大部分VC都是没有什么收入优势的。因为投一个200万美元的项目,和投2亿美元的项目,工作量上并没有什么数量级的差别;同样,管理1亿美元,和管理100亿美元,也是一样管,轮顷喊没有贵贱之分,就是需要的能力不一样,投资的标的不一样而已。就美国来说,管理1000亿美元级别的黑石、凯雷、KKR之类,员工规乎凯模在几百名,每个人摊到了1-2亿美元;而红杉、KPCB之类的顶级VC,管理几十亿美元的基金,员工规模在几十名,每个人能摊到的管理资金就少得多,自然收入相对少。所以, 和PE这个兄弟行业比,美国VC还真不是高富帅,比较穷。二 级市场呢,则比较良莠不齐, 和优秀的对冲基金相比,美国VC同样比较穷, 因为这些对冲基金可以用很少的员工管理多得多的钱。
当然,在国内形式又不一样,因为国内目前还不存在像美国黑石、凯雷、KKR、TPG这样级别的通吃一二级市场的大PE,几个比较大的PE基金,也就百亿人民币级别,基本以政府资源国资背景的为主,员工收入不会太高。而那些个连锁的人海地推式PE就不提了,管理几十亿人民币的时候就招聘上百人了,管理百亿人民币的时候有两三百人,而且管理费和分成方式很多都谈的低于市场标准,当然员工就完全屌丝待遇了。所以本土PE相对是弱势的,而因为国内没有杠杆收购的条件,政策管制紧,所以上述国外大PE在国内不活跃,在国内也没什么员工,可以忽略。反过来,因为国内的投资者比较短视,且资本市场的各种问题,使得VC及其对应的退出市场一开始就和美元相关,管理的都是美元,因此基因是比较高富帅的,拿的美元工资。发展到现在,当然是逐渐屌丝化,但国内的顶级VC仍然比较富,比如红杉、IDG、赛富、GGV这样的,管理的资金统一换算成人民币也都过百亿了,甚至数百亿,但员工比较少,所以生活就好得多。 所以,国内的顶级美元基金,可以被算成高富帅。 然后是国内的新兴VC,很多是成功退出的企业家出来做的,本来就有钱,所以就不会太穷,而这类VC其实更多是偏天使的,人又少,所以摊下来也还可以。另外就是二级市场了,因为二级市场基金在国内发展时间很长了,管理资金很大,但员工一般也很多,折算下来,每个员工摊到的收入,比本土普通PE要高,一般不如顶级美元VC。
如果说你指的是VC是高帅富们从事的行业,这个要看是行业中的哪个群体了。VC领域中主要有三部分人:
1、初创企业创始人。当年的马云、雷军都属于这个群体,聪明、勇敢、坚韧甚至可能有些执拗,但高帅富并不多。
2、VC从业者。VC里的分析师、基金经理、加速器管理者等等都属于这个群体,家境不错、长相较帅的男性在头部企业不难见到,尤其是靠背景入行的。但是也不会太多。
3、天使投资人。也就是个人投资者,富是比较富的,但是高和帅就不太多。我的确接触过一些较年轻的投资人,和普通人群中高且帅的男性分布差不多。中年投资人对体型和服饰是要讲究一些,有些有运动健身的习惯,但并没有非常显著的差别。
所以,行业中现有人群的情况一般是这样。但如果你指的是从事了这个行业是否就会成为高帅富,这个完全看个人条件。比如天赋(很重要)、努力程度、所在机构的排名和规模、学历(国内外名校是加分项)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从业者的发展速度和业务能力。
总体而言,如果对投资很有兴趣、学习能力、学历都还不错、长相端正、能抗压,那么是比较适合这个行业的。
高风险高收益,但是没几个帅的
不是高富帅,高有可能身高,帅不见得都帅,富都是帮别人管理钱。但是管理钱又不像我们说的存银行,都是去投资。投资本身就是高风险的人际关系的事。好的企业准备上市企业不愿意接受你的投资,你只能投a,b,c轮,这些企业,到最后能不能上市还是一回事。
胡斌:PE和VC在中国基金市场如何运作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出席这个论坛,刚才费达翰先生代表国际组织对中国的经济趋势充满信心,同时也揭示我们PE和VC在中国市场会有迅猛的发展潜力。刚才中国政府讲了《合伙企业法》在中国的问题,以及提了他个人的建议。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下我们作为开发银行,作为政治性银行,在PE和VC市场基金方面做的一些实践工作。 开发银行在1998年发起设立了国内第一只PE基金,当时叫中瑞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跟瑞士政府合作,从1998年开始到现在我们大概走过了七八个年头,目前我们所投资的基金数额大概国内、国外将尽快十只的基金数额,投资的人民币大概有130亿,参与基金规模达到3亿人民币规模,当然比起外资的量是很少的,但是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开始起步,也在关注、投入这个市场,特别是行长对投资基金领域非常关注,所以一直推动我们,也让我们往这个领域发展。大家都知道开发银行作为政治性银行是受国家一些法规和政策的限制,所以我们也跟国家一些监管部门,包括证监会、财政会、银监会、发改委前前后后反复沟通协调,所以我们在前期的基金投资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另外我们在金融创新方面也努力的在试点,包括资产证券化,包括对金融机构的重组,包括我们对信投公司、证券公司的一些重组,当时有些案子也是国务院没有批,包括一些著名的证券公司破产,我们接过来。 现在目前开发银行参与股权投资基金的做法大概有两种方式:第一是直接投资,包括跟瑞士政府、比利时政府、意大利中意曼达基金,包括最近跟非洲,成立了中非发展基金,这都是国务院特批的,我们作为直接股东参与其中,包括前期的产业基金,在管理公司里面,开发银行也占有一定的股权。另外就是非直接的投资,间接的投资,发起成立基金。现在包括和武汉引导基金,我们是投入5亿人民币。包括武汉(光股)基金我们也投入5亿人民币,两个基金规模是10个人民币。 我前后也参与这些方面发起基金的工作,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包括跟山西政府合作,山西科技引导基金,跟吉林省政府做的,吉林省科技引导基金,同时我们做的foundfound模式,这个foundfound模式,我们委托专业基金管理人把我们钱投向这些创投基金,我们作为基金一部分的出资,基金管理人募集其他方面的钱,我们作为LP,基金出资份额不会超过基金份额的40%,这是我们最高限。 开行今年也是我们改革重组之年,可能我们明年会有一些关于直接投资,或者我们对基金的一些投资,国务院对我们可能会放开,但是这个方案现在报上去,国家层面也在征求意见,在讨论,很多方面等国务院最后定,我们非常乐观,国务院可能会对这个市场放开,所以我们也参与这个领域。我们作为LP,另外我们作为基金管理人,自己也在培养一些人才,将来我们可能会自己管理自己的基金,这两方面我们都会做,都不会排除这种可能性。 现在我们所做的基金都是公司制的,国际上合作,我们在中意曼达林和(东本)基金我们都是有限合伙制,我们参与投资者的咨询委员会,我们完全作为投资者。这两个方面运作情况非常好,其他基金我们都是公司制的基金,开发银行也会把基金委托给一个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在国内趋势里面,LP对投资决策方面享有发言权,我们大部分创投基金里面有投资决策权的,我们的委员占1/3以上。另外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市场的诚信问题和投资者心态问题,实际上也缺乏对基金管理人的有效约束,基金管理人拿个人的钱管理资产,即使基金管理不好,风险很少,个人不承担无限责任问题,所以我觉得将来中橡陆败国基金的发展怎么寻找一个平衡,让机构投资者确定你的诚信问题,相信基金管理人将来业绩会取得很好的回报。国外刚开始也是个人无限责任,五年以后或者十年以后,梁颤中国基金文化的建设能够发展到一定程度,将来我们作为机构投资者会很放心。 我们开发银行在基金领域,因为现在基金在武汉行分好几个部门,我管创业投资业务,现在我们主要想法,因为前期开发银行在贯彻国家政策和VC贷款的时候,中小企业贷款非常难,达不到我们的条件,也达不到国内很多商业银行的条件,一个是自己的原因,也有金融机构原因,银行只做一个锦上添花的事,当然我悉袜们开发银行提倡雪中送炭,但是也很难,因为达不到信贷要求,监管部门对我们有非常严格的信贷限制。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通过直接股权融资能够很好资助中小企业,如果股权融资者进到有潜力的中小企业,降低他的资产负担率,同时也提高他的资金水平,从而达到我们的信赖,提高它的信贷信誉的资金的承载能力,我们想扶持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目前主要想跟全国各地当地地方政府,包括地、市、县政府合作,我们希望当地市政府能够拿出一部分钱,因为每个地市政府财政上拿出一部分钱无偿的资助中小企业,可能是贷款贴息、科技商业费用一些补助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原来是无偿的,撒芝麻糊一样撒到各个企业,效果不是特别明显,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地方非常愿意拿出这部分钱,提出跟我们合作,成立这种创业投资基金,然后无偿变成有偿的来做。这样基金培养一段程度以后,我们第一个可以引进这种信贷机构的贷款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另外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股权出让给后面商业性成熟的基金,因为他们风险已经可控了,他们进来以后,他们上市后我们基本退出,因为我们还是代表这个国家的一些政策。 这样我们跟地方政府合作成立创投基金的时候,我们面临没有人才管理,地方政府也没有人管理,我们面临非常重要的任务,去寻找基金管理人。中国的基金管理人市场很不成熟,国外有一些进入中国,但是他们代表外国的文化,本土的创投机会在基金管理方面有一定的空间。
以上文章内容就是科灵网为大家介绍的人民币vc的出路和人民币成为的详细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财经资讯知识,可以收藏我们的网站!
标签: 人民币vc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