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个“在北大附中上学多幸福”的视频,引发了网友对于教育资源不公现象的一次大规模讨论。
在大家熟悉的高考工厂衡水高中,学生需要6点起床,11点睡觉,这期间包括三餐和休息只有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甚至不到周末,洗澡的时间都不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容不下任何与高考这个目标无关的爱好和享乐。
而另一边清北录取率高达10%,985录取率50% 以上的北大附中,学生在早晨7:55冲进校门,一天的安排里除了极宽松的午休时间,还包括击剑桥牌戏剧社等各种俱乐部,而这开开心心的一天是以下午6:30 没有作业作为结束的。
这样鲜明的对比下,但凡是参加过高考,尤其是来自高考死亡大省的普通中学的大家难免会讨论教育的制度里的特权阶级。
大家的讨论里也许有事实谬误,但是这个对比会引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这个讨论太正常了。
网友@是空白a- 作为疑似校友,对此现象评价到:“既然提到priv%ilege(特权),那我来说说我的高傲在哪。”,然后她的论点是我不用去操心一切,所以不需要有竞争意识所以看起来“云淡风轻”,高傲又善良。而你们没有好的机会天天嚷嚷制度性的不平等真是吃相不要太难看太不善良了。
自此,凡尔赛文学有了一个全新的分支:privilege文学梗。
被迅速带火的privilege现在俨然比abandon还要火,甚至衍生出了各种地域梗:
其实在英语语境里, privilege隐含的意思,是说话的人承认自己拥有的基于对其他人不公平的高待遇,而有意识地回馈社会。
比如一个白人在观察到自己几次超速被口头警告,但自己的拉丁裔朋友会被贴罚单+搜身套餐以后,可能可以意识到少数族裔所遭受的系统性歧视,和身为白人而得到的隐形优待,从而促进社会公平与族裔之间的和解。
而这个privilege梗王女生对于自己的幸运是这么看的:“我们在有特权的环境里,学会了善良。”
从她对网友的回复来看,她的道德优越感是建立在1 我从来不妒忌身边人的处境,和 2 网友们不该指责好学校的学生依靠的是特权。
Hello?? 一般来说我们展示道德优越感,会说自己在相同的糟糕境遇里也不会去做出另外的选择。你还不如嘴硬说我生在山东这种高考大省,还能稳入清华并且对不公平入学倾斜政策不发一言。虽然真假不知,起码符合抬杠基本法。
而这位同学, 作为一个真诚的既得利益者睁着无辜的眼睛问:“你为什么那么愤怒?你知道你跟我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吗?我从来是温柔包容的。你不仅是教育不公平,你人品也不好爱嫉妒耶。”
优越感建立在虚假的事实上和混乱的逻辑上,恰恰说明了这位新梗王是精英教育下一个比较失败的产物。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最近一次报纸报道的中了乐透大奖的得主长什么样子吗?
如果你只能记得的只是一个卡通头罩的话这很正常,因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领奖的时候一般会同时选择匿名和戴头套。就是为了能平静地度过下半生。
(图中右侧为中了7亿美金的乐透大奖得主)
没有一个乐透得主会高喊这是我凭运气得来的,你们不能嫉妒我。他们只会默默地消失不引发关注。
但是拿到出生大礼包的很多人不这么认为。这个privilege梗王,就是典型代表。
她有着强烈的要所有人都承认“我优秀是因为我本人的能力天赋值点满了,而不是因为我的出身环境好”的需求。
如果你真的为了家庭条件太好而让别人质疑自己的努力和天赋也就那样而痛苦的话,说明你对自己有要求是个好事儿。
但是同时得明白这属于自恋式痛苦,给别人的观感跟吃肉吧唧嘴差不了多少,不适宜在公共平台上嚷嚷。朋友和亲人就是这时候用的,内部自我消化了得了。
得到过很多运气的人,一定要学会闭嘴。
标签: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