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贡院该贡院位于哪里(江南贡院在)

笑笑 10 0

贡院位于哪里

古代读书人到省城考试的地方叫做贡院,不过很多人不知道贡院位于哪里,接下来给大家详细说一下。

古代的考试讲究制度化,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贡院,所以贡院的位置轮型不是很确定。接下来给大家说一下几个差宽有名的贡院。

1、云南贡院

云南贡院建于明朝弘治年间,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的云南大学就是在云南贡院的基础上逐步改扩建而成的,其主要建筑有致公堂、映秋院、会泽院、东号舍、钟楼、考棚等,不过,只有致公堂和东号舍为云南贡院的原建筑,腊庆猜其它的建筑为民国年间所重新修建的。

2、江南贡院

全国最有名的贡院就是江南贡院,江南贡院也称南京贡院、建康贡院,位于江苏南京秦淮区东南隅,南京夫子庙学宫东侧。江南贡院是封建朝代里南方最大的科举考场,是除了北京之外最大的乡试考场。

贡院位于很多地方,几乎每一个大的城市都有贡院,这是因为古代考试讲究制度化,所以建了很多的贡院用来考试。

贡院是什么地方

宫媛通常指江南宫媛,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书院东侧。江南贡院坦并又称南京贡院、建康贡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科举考场。也是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之一,是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和占地面积居全国各省贡院之首,为中国古代科举考场之最。

宫媛通常指江南宫媛,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书院东侧。江南贡院又让拆迹称南京贡院、建康贡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科举考场。也是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之一,是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和占地面积为全国各省贡院之最,为中国御含古代科举考场之最。仅明清两朝,全国就有一半以上的官员出自江南贡院,被誉为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

江南贡院该贡院位于哪里(江南贡院在)-第1张图片-科灵网

该贡院位于什么地方

该贡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学宫东侧。

称为江南贡院,又称南京贡院、建康贡院,是中含帆国历史上规茄轿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也是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重要组成部分。

贡院的由来:

贡院是会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贡的意思颤老肆指的是各地举人来此应试,就像是向皇帝贡奉名产。一般来说,每个省都有贡院。 贡院内建有明远,为考试时供监试、巡查等官员防察考生、役吏的作弊举动,又以荆棘遍置围墙上,故又称为“棘闱”。

贡院内建有一排排号房,为考生住宿答题之所。因为在古代,凡是送给皇帝的物品都叫贡品,唯独贡院贡献的是人才。所以贡院就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国家的意思。而明清时期,中国就有一半以上的官员来自江南贡院。

六朝古都是哪六朝?江南贡院位于哪里

六朝古都是哪六朝?

六朝古都的六朝是三国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六朝古都就是指南京,南京是中华文明的关键发源地,著名旅游景点有中山陵、明孝陵、玄武湖、夫子庙、秦淮河等。

江南贡院位于哪里?

中山陵是中国近现代伟大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以及附设留念古建筑群,中山陵全部宏樱做古建筑群依地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心线慢慢上升,首要工程建筑有博爱坊、陵门、祭堂和陵墓等,排序在一条中心线上。从高空看下去,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随意钟”。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说皇后的合墓帝陵。处在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当中,周边地势波澜起伏,山环水绕,人文与自然园林景观浑然一体。公墓雄伟壮观,布局认真细致。明孝陵经历过600多年来的苍桑,很多建筑物木结构建筑已不会有,但陵墓的格局仍保存了原恢宏的大气,地底墓宫完好如初。

江南贡院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学宫东面

江南贡院又被称为南京贡院、建康贡院,是中国在历史上规模最大、危害最广的科举考场,中国南方地区蔽衡开科取士的地方,都是夫子庙地域三大文物古迹之一,夫子庙秦淮景观带重要构成部分。江南贡院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经各代整修改建,明清时期做到兴盛,清朝同治年里,仅测试号舍就会有20644间,可接受2三万名学生与此同时测试,再加上附属建筑数百间,占地面积超出30余颂袭万平方米。

在江南贡院的前提下建设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体现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为具体内容的专业性历史博物馆,都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考试文物收藏中心,已对外开放的那一部分展览馆包含历史博物馆地下一层,地上明远楼、至衙门、号舍、碑志及南苑的魁光阁等,含11个展馆。

江南贡院

在清代新疆有贡院吗?

江南贡院曾经占地约三十万平方米,东起姚家巷,西至贡院西街,南临秦淮河,北抵建康路,为夫子庙地区主要建筑群之一,秦淮河畔也因贡院、夫子庙的存在而一度繁荣起来。

贡院最早出现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是省试的管理机构和考试场所1912年春江南贡院,右前方可见南京城墙。进入宋朝,随着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不断增多。

到南宋孝宗朝,州郡创建贡院才开始逐渐普遍。1168年(宋乾道四年),建康知府史正志建造建康府贡院。

由于当时只是建康府、县学的考试场所,因此它羡孝陵的规模还不大,只有房屋110间,应考人数亦不多。若遇考生增多时,则借用僧寺举行考试。

据记载当时建康府贡院面秦淮,接青溪,远挹方山,气象雄秀[1] 。1191年(宋绍熙二年)建康府知府余端礼“以贡院湫隘,修而广之”。

江东转运副使杨万里为此撰写了一篇《重修贡院记》,其中描写贡院的布局与规制道:“考官有舍,揖士有堂。爰廊四庑,爰拱二掖。

可案可几,可研可席。堂之北堧,中闑以南,前后仞墙,内外有闲。

自闑之表,缄封1920年江南贡院明远楼之司,写书之官,是正之员,左次右局,不肴不并。”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虽然规模还不算大,但贡院内的房屋设置已经是有些讲究的了:官员有办公场所,考生有应试考场,内帘区、外帘区之间砌筑有垣墙,相互隔离开来。

元朝的时候,由于统治者不重视科举,而且对“南人”实行歧视政策,据《至正金陵新志》中记载,元至元年间建康府贡院这一带已成为管理丝织工匠的东织染局了。1368年(明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集乡试、会试于南京的江南贡院举行。

1421年(明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南京为留都。因江南地区人文荟萃,参考士子日益增多,原有考场便越来越显得狭小。

明成祖朱棣便便将犯臣纪纲的府邸,又1910年的江南贡院及明远楼取怀来卫指挥陈彬家人陈通,忠勇伯家人侯清等人的房舍以及府尹黄公永元祠、秦桧之子贝喜祠等改建“江南贡院”。1453年(明景泰四年),应天府尹马谅筹建贡院。

在选择地址时,得知“秦淮之阳有地廓如,前武臣没入废宅也,鞠为氓隶之圃久矣,若葺而理之可办也”。于是上疏奏请以其地为贡院新址。

得到批准后,他立即筹措经费,鸠工聚材开工。新贡院落成后,适逢大比之期。

这一届中式者多于往届,盛极一时。春风得意的新科举人们在放榜后“相与列宴于新堂之上,时《鹿鸣》兴歌,笾豆有践,流观焕彩,文物交并,京兄戚闱科贡之盛,于斯为备矣”。

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建造明远楼“楼凡三层,作四方形,下檐出甍,四面皆窗”,明远楼是贡院的中心建筑,也是最高建筑,既可号令、指挥全场,也是监临、监视考场之处。也是中国保留的最古老的一座贡院考场建筑。慎带

“明远”二字取自《大学》中“慎终追远,明德归厚”之意。民国时期的南京市 *** 科考期间,监临、骆试、巡查等官员昼夜登楼查望,“白天摇旗示警,夜间举灯求援”,以防考生骚乱、作弊。

清康熙年间,始划分苏、皖两省,而政治、军事仍为一体,乡试仍沿用明南京近畿制,两省举子都来南京应试,但不是各县所有的秀才、廪生都可以参加考试,而是要事先通过预试录取。1853年(清咸丰三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江南乡试被迫停止,江南贡院建筑也遭毁灭性破坏。

1864年(清同治三年)曾国藩的湘军攻克南京时,除明远楼、衡鉴堂、至公堂等建筑尚存外,“监临主考官及各所片瓦无存”,一派衰败景象。为笼络士子、争取民心,曾国藩果断决定立即修复江南贡院,不仅要把贡院的规模加以扩大,还希望当年就开科考试。

其时正是乡试之年,全国各省都已在八月按期举行了秋闱,唯独苏、皖二省例外。经曾国藩多次到工地视察督促,十月底江南贡院按期修竣。

“遂定本年(1864年)十一月举行乡试,南京市 *** 明远楼一以慰群士进取之志,一以招转徙无归之氓”。消息一出,“两江士人,闻风鼓动,流亡旋归,商贾云集”,当年就有2万考生涌进江宁城。

1867年(清同治六年),继任两江总督李鸿章继续在江南贡院增加号舍数百。此后,贡院于同治八年(1869年)、同治十年(1871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又经几次增扩,规模达“房屋四百九十九间,披厂七十四间,号筒二百九十五字,共号舍二万零六百四十四间”。

经过量算,江南贡院全盛时占地面积实际为十二三万平方米,可供两万多名考生同时应试,为南京城里占地最大的建筑群之一,也是清代全国十七座贡院中规模最大的一座。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

从此江南贡院便结束了它的使命。中国的科举制一直到清代的初期传到了西方,形成了现在的西方文官考试制度,被称为对世界人类进程有巨大影响的中国第五大发明。

1918年(民国七年),江南贡院大部分被拆除,只保留了明远楼江南贡院一度为汪伪 *** 的司法院和行政法院、至公堂、衡鉴堂及少量号舍。除作为历史文物外,余下部分全部拆除,辟为市场。

抗战时曾是汪伪政权的行政院、最高法院所在地;解放后交南京市中医院使用。改革开放后, *** 挖出了1000多平方米的遗址。

谁可以给我介绍下夫子庙的江南贡院的历史?

江南贡院位於南京城南秦淮河边,毗邻夫子庙,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

历史

江南贡院始建於南宋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明代定都南京,苏皖两省乡试及全国性会试场所;迁都北京以后,南京为留都,仍为科举考场。清代初期,南京为江南省首府,故贡院一直沿用「江南贡院」之名。

江南贡院贡院四周建有两重围墙,上面布满荆棘,以防夹带作弊,故世人又称贡院为「棘围」。

江南贡院曾占地约三十万平方米,东起姚家巷,西至贡院西街,南临秦淮河,北抵建康路,为夫子庙地区主要建筑群之一,秦淮河畔也因贡院、夫子庙的存在而一度繁荣起来。后只剩一个四合院式结构的楼宇,只作展示当时繁荣景象的博物馆,内有一可感知贡院盛世时宏大的建筑模型图。

明清两代名人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施耐庵、翁同龢、李鸿章,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张骞等人皆出於此。

在清一代,科考共举行112科;其中在江南贡院乡试中举后经殿试考中状元者,江苏籍49名、安徽籍9名,共计58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51.78%。

江南贡院,位于南京城的东南隅,它东接桃叶渡,南抵秦淮河,西邻状元境,北对建康路,为古之“风水宝地”。据《南窗纪谈》所载:建康(南京)贡院始建于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由知府史正志创建,起初为县府学考试场所。占地不大,应考人数亦不多。若遇考生增多时,则借用僧寺举行考试。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集乡试、会试于南京举行。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迁都于北京,但南京仍为留都。因江南地区人文荟萃,参考士子日益增多,原有考场便越来越显得狭小。永乐皇帝便没收臣犯臣纪纲的府邸,又取怀来卫指挥陈彬家人陈通,忠勇伯家人侯清等人的房舍以及府尹黄公永元祠、秦桧之子贝喜祠等改建“江南贡院”。后经明、清两代的不断扩建,至清光绪年间,江南贡院已形成一座拥有考试号舍二万零六百四十四间,另有主考、监临、监试、巡察以及同考、提调执事等官员的官房千余间,再加上膳食、仓库、杂役、禁卫等用房,更有水池、花园、桥梁、通道、岗楼的用地,规模之大,占地之广,房舍之多为全国考场之冠。

江南贡院的贡院名士

唐伯虎、郑板桥、文天祥、吴敬梓、袁枚、林则徐、施耐庵、方苞、邓廷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陈独秀等历史名人均为江南贡院的考生或考官。

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也出于此。施耐庵施耐庵(1296年~1371年),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江苏兴化人。

名子安(一说名耳),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代表作是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

施耐庵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唐伯虎唐伯虎(1470~1523),中国明代画家,文学家。

唐寅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出世,故名唐寅,又因属虎,故又名唐伯虎。字子畏、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鲁国唐生、南京解元等,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二十九岁到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绝意仕途。

郑板桥郑板桥(1693~1765),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字克柔,号板桥。

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作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

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

吴敬梓吴敬梓(1701~1754),清代小说家,安徽全椒人。字敏轩,号粒民。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李鸿章李鸿章(1823~1901),清代重臣,洋务运动倡导者,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东乡(今肥东县)磨店人。

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有《李文忠公全集》。

翁同龢翁同龢(1830~1904),清代名臣,字叔平、瓶生,号声甫,晚号松禅、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大学士翁心存之子。

咸丰六年(1856年)一甲一名进士,历任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是当时著名的清流领袖。光绪戊戌政变,罢官归里。

卒后追谥文恭。翁同龢为光绪师傅,“得遇事进言”,光绪“每事必问同龢,眷倚尤重”。

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3) 汉族,吉州吉水(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宋理宗宝佑时进士。

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

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

张謇张謇(1853~1926),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字季直,号啬庵,出生于当时江苏省海门直隶厅常乐镇。他主张“实业救国”,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 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江南贡院和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一个吗

应该不是。

江南贡院,又称南京贡院、建康贡院,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南京夫子庙学宫东侧,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中国南方地区开科取士之地,也是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重要组成部分。

江南贡院始建于宋乾道四年(1168年),经历代修缮扩建,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清同治年间,仅考试号舍就有20644间,可接纳2万多名考生同时考试,加上附属建筑数百间,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占地之广居中国各省贡院之冠,创中国古代科举考场之最。

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奏请清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从此江南贡院便结束历史使命。从江南贡院落成直至晚清废除科举为国家输送800余名状元、10万余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仅明清时期全国就有半数以上官员出自江南贡院,金陵文化之昌盛可以想见。

为什么江南贡院只有四个号舍

从江南贡院落成直至晚清废除科举为国家输送800余名状元,又称南京贡院、占地之广居中国各省贡院之冠,仅明清时期全国就有半数以上官员出自江南贡院,金陵文化之昌盛可以想见,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

江南贡院,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清同治年间,可接纳2万多名考生同时考试,也是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群之一。 江南贡院始建于宋乾道四年(1168年),仅考试号舍就有20644间应该不是,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张之洞奏请清廷立停科举。

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袁世凯,咸趋实学。其规模之大,中国南方地区开科取士之地,经历代修缮扩建,以便推广学堂,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南京夫子庙学宫东侧,创中国古代科举考场之最,从此江南贡院便结束历史使命、建康贡院、10万余名进士,加上附属建筑数百间、上百万名举人。

反映中国科举制度的专业性博物馆

下面是给你找出的陈列馆 希望对你有用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 我国唯一的一座以反映中国科举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

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坐落在南京夫子庙金陵路1号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孝宗赵昚乾道四年(1168年),它是当时建康县学、府学考试的场所,规模较小。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这里改为乡试、会试的场所,县学、府学考试场所择地另建。

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1403-1424年),江南贡院经过重建,规模渐大。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留都,江南贡院成为专门的乡试场所 。

清代江宁(南京)为江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贡院仍为乡试场所。从道光年间开始,经数度修葺扩建,至光绪年间规模庞大,盛况空前。

当时考生号舍(即考生日间考试、夜间住宿之所)多达20664间,可同时容纳2万余名考生参加考试。清代江苏、安徽两省合称江南省,江南贡院便是苏皖学子进行乡试的场所,它与北京的顺天贡院同享盛名,分别称为“南闱”和“北闱”。

鼎盛时期江南贡院的范围,东起姚家巷,西至贡院西街,与夫子庙隔街相望,南达贡院街,与秦淮河畔的河房相邻,北到建康路。贡院的正门设在今天的永和园菜馆与秦淮剧场之间。

正门之外,街的东、西各有木牌坊(又称辕门)一座,正门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石牌坊和一只石狮子,石牌坊额文分别为“明经取土”、“为国求贤”。正门分三道:第一道门为三门;第二道门为五门;第三道门为“龙门”,左右并列各两门,取“鲤鱼跳龙门”之意。

至此,除应考学子外,闲杂人员概莫能入。由“龙门”向前,直通明远楼,此楼为明朝永乐年间初建,清朝道光年间重建。

这是一座三重檐的正方形砖木结构建筑,共有三层,底层四壁为砖砌,辟有四个拱门;上面两层均为木结构,四面皆窗,登临四顾,贡院情形尽收眼底。它是江南贡院的中心部分,也是最高的建筑物。

每届科考,监临、巡查等外帘官员在此发号施令和负责警戒。楼内有清代著名文人李渔所题楹联一副:“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伏徘徊,群嚣尽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余。”

在明远楼的东西两面,便是鳞次栉比的考生号舍。号舍用梁朝文人周兴嗣奉敕编纂的《千字文》编号,但其中“天、地、玄、黄”及孟轲的“轲”字不用,数目字易于混淆的不用,“荒”、“吊”等不吉利的字也不用。

号舍外墙高8尺(2.66米),号舍高6尺(2米),宽3尺(1米),深4尺(1.3米)。每一字号长的有号舍百余间,短的有号舍五六十间,皆南向排列。

号舍之间留一条宽约4尺(1.3米)的狭窄小巷,仅容两人擦肩而过。每一号舍之间砖墙相隔。

号舍无门,考生对号入座后,自备油布作门帘以遮风挡雨。号舍内墙离地一二尺(半米左右)之间,砌有上下两道砖槽,上置木板,板可抽动。

白天,下层木板当座位,上层木板可作几案写作;夜晚,抽出上板与下板相拼接,便成了一张简易的床榻,供考生蜷曲而眠。考试三日,考生吃住均在号舍之内,不得离开号舍一步。

过了明远楼,有一木牌坊,其后便为至公堂,这是监临(监考官)等外帘官聚会办公的场所。堂中央高悬清康熙皇帝御书“旁求俊义”匾额,堂内两楹为明代名士杨士奇的题联:“号列东西,两道文光齐射斗;帘分内外,一毫关节不通风”。

至公堂的后进为戒慎堂,其后门为外帘门,外帘官到此止步。 出了外帘门,便见一水池,上有青条石砌造的单孔石桥一座,称作飞虹桥(现在南京市中医院内)。

桥长12米,宽5.5米。过了飞虹桥,穿过花圃,便至衡鉴堂,这是内帘官(即主考官与同考官)评阅试卷并确定名次的地方。

内外帘官之间以飞虹桥相隔,不得跨越雷池一步。 在贡院的四隅各筑有一座两重檐的砖木结构建筑——了望楼,与明远楼遥相呼应。

贡院四周高墙环绕,隔断了外部的喧嚣嘈杂之声。 江南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一次,考试共分三场进行,中试者称为举人。

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治所苏州)期间,于1832年、1835年两次奉命到江南贡院“入闱监临”,并对江南贡院科举考试制度进行了改革。左宗棠任两江总督期间,也曾于1882年任过江南贡院的“监临”。

明清两代从江南贡院中涌现出一大批人才。以清代为例,江南贡院举行过112次乡试,在这里中举、又在京城会试中中了状元者,江苏49人,安徽9人,共58人,占全国112个状元总数中的51.78%。

明清两代的名人如“吴中四才子”之一的著名书画家唐寅、《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扬州八怪”之一的著名书画家郑板桥以及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等人,均由此脱颖而出。 1903年江南贡院举行了最后一场乡试。

随着西学东渐和新式学堂的兴起,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不得不废除自隋唐以来延续千余年的科举制度,江南贡院从此闲置不用。民国七年(1918年),江苏省省长齐耀琳、安徽省省长韩国钧经过协商,决定拆除贡院辟为市场,仅留明远楼、衡鉴堂及号舍若干间。

江南贡院就此寿终正寝。 1927年3月24日,国民革命军占领南京后,明远楼成为“南京市总工会”的成立地。

民国年间,江南贡院是南京市 *** 和。

江南贡院该贡院位于哪里

江南贡院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学宫东侧。

进入考场后,考生需挂油布为帘,以障风雨。号房高六尺,举手可以触檐,深四尺,宽三尺。侧墙两旁有上下坎,可支木板。上板做桌,下板为凳。

一名号军管20位考生的杂务。考生经搜身后,携文房四宝,卧具,餐食进入号房。凡坐卧、写作、饮食、“方便”都在这一小天地毁州内。

由于乡试在八月举行,白天烈日蒸熏,又加上炊饭的炉火灼炙,小巷内更加闷热。并且在夜间号房外则长巷一条,风雨难蔽,比外向更冷。对参加的考生来说,还是一种身体考验。

扩银余芦展资料

贡院会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贡各地举人来此应试,就像是向皇帝贡奉名产。一般来说,每个省都贡院。

贡院内建有明远,为考试时供监试、巡查等官员防察考生、役吏的作弊举动,又以荆棘遍置围墙上称为“棘闱”。

贡院内建有一排排号房,为考锋带生住宿答题之所。每一排号房以某字为编号,约有百余间,都面向南成一长巷。巷宽四尺余,巷口有栅门,楣墙上大书某字号,并置号灯及水缸。

以上文章内容就是科灵网为大家介绍的江南贡院该贡院位于哪里和江南贡院在的详细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财经资讯知识,可以收藏我们的网站!

标签: 江南贡院该贡院位于哪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