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留守儿童总数约为6100万人,占全国未成年人口的16.6%。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占比较高,约占留守儿童总数的80%。留守儿童中男孩占比较高,约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0%。留守儿童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外出务工、离婚等原因导致。
彭涛是一个11岁的男孩,他的父母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由于彭涛的父亲在老家没有可以赖以生存的生计,只能外出打工,所以彭涛一直和他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然而,由于他的爷爷奶奶年岁已高也没有太多精力可以照顾彭涛。
而彭涛为了三餐温饱,只能辗转在亲戚家。彭涛先是去了他的姑姑家,然而他的姑姑家庭关系紧张,姑父每次喝了酒都要打人,彭涛感到很不安。之后,他又去了他的外公家,但是由于外公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彭涛在那的生活处境也很是尴尬。
彭涛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每个月都要轮流在不同的亲戚家中生活。他的学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为他经常缺课,而且因为生活不稳定,虽然父亲偶尔也会寄一些钱回来给这些亲戚,但他仍然觉得寄人篱下,每到一个亲戚家,他都要看人脸色,努力帮忙做家务,这样的状态下他也很难集中精力学习。
彭涛渐渐地变得孤独和沮丧,一年到头也见不到父母一面,他感到自己没有家,没有人关心他。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彭涛初中毕业,而此时的父母也已经各自成立家庭,又有了新的小孩,彭涛没有考上高中,决定也外出打工养活自己,由于年龄和学历的问题,彭涛只能进工厂打工,先从学徒工做起,童年的留守经历,让彭涛比同龄人更加早熟,也更能吃苦,勤奋好学,踏实肯干的态度让不少老师傅将自己的技能倾囊相授,到彭涛20几岁的时候,已经是一名成熟的技工,收入也从最初的几百,到现在一万多的收入,让彭涛在这座工作的城市也扎稳了脚跟。
而此时彭涛的父母随着慢慢老去,也才开始意识到自己还有一个儿子,自己现在的孩子以后也需要兄弟相互扶持,他们开始关注彭涛。时不时就打电话给彭涛,询问他的近况,也经常邀请他回各自的家。彭涛最开始也是想着亲近他们,来找回曾经缺失的家的感觉以及父母的关爱。 但伴随着父母对他的索取越来越多,彭涛的内心越来越空落落的。
com他渐渐地明白,无论自己如何努力,父母表面所做的这一些,都无法弥补失去的童年时光和缺失的家庭温暖。 但是彭涛童年造就的敏感心理和讨好型人格,让他始终无法挣脱这种状态,他只能尽量远离,能孝顺父母的尽量孝顺,维持一个假象的平衡。
通过上述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在长年童年缺失父母陪伴和关爱的情况下,所面临的心理障碍和困境。即使父母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在他们长大后想要弥补,但是内心的空洞依然难以填补,因为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补偿,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关怀。
留守儿童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关爱,而不是过度的物质弥补。同时,留守儿童也需要自己的努力,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努力摆脱原生家庭和童年阴影的桎梏。因此,父母和社会也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走出童年阴影,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