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共享联盟海宁站 王潞 王哲能 通讯员 徐卉婷 实习生 顾梦园 编辑 沈烨婷
有的路注定充满风雨,有些人必须勇往直前,他们永远是闪烁在大街小巷的红蓝车灯,是24小时从不断线的报警电话,是亲人眼中经常缺席的那个最熟悉的陌生人。1月10日是中国人民警察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走近身边的警察群体,听一听戎装背后的温情故事。
社区民警朱国忠:收藏警用皮鞋15年 提醒自己关键时刻要冲得出去
朱国忠是海宁袁花派出所的一位社区民警,从警17年来,始终扎根在基层,整日奔忙于企业流动人口管理、矛盾纠纷化解的“国忠师傅”,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刑侦生涯。这得从朱国忠一双收藏了15年的警用皮鞋说起。
鞋子的故事发生在2006年初的一个凌晨,那时朱国忠刚参加公安工作两年,因辖区发生了一起刑事案件,他和同事被安排在重点路段设卡,排查过往车辆和人员。这时,一辆未开车灯的车辆驶来,看到设卡民警,司机不但没有减速反而加速驶离,车轮还压到了其中一名同事的脚,此人明目张胆冲卡,必须将其抓获。
朱国忠二话不说发动警车与同事一路追踪,当追至一工地时,逃跑车辆因爆胎无法前行,男子弃车而逃,一路小跑翻越过了一处围墙,朱国忠也下车冲了出去,跟着翻墙一跃而下,突然,他感到一阵钻心的疼,但他知道不能停下,继续忍痛追赶,最终与同事一起将该男子抓获。经查,男子涉嫌违法,因害怕被查才冲卡逃跑。
直到将人抓住,朱国忠脱下鞋子一看,才发现,鞋后跟的地方扎着一枚两公分长的钉子,钉子扎进脚底,渗出的鲜血把袜子和鞋底都染红了。“当时根本没顾上,一心想着不能让人逃脱。”朱国忠事后回忆。
这双鞋子朱国忠一直保存着,他说鞋子可以提醒自己,这就是警察该有的样子,无论身处什么岗位,永远要记得关键时刻要冲得出去。
户籍民警沈建芬:户籍工作的“教科书”
沈建芬是一位户籍民警,海宁公安所有窗口工作人员都亲切地叫她一声“建芬阿姨”,这声“阿姨”既因为沈建芬从警已有30多年,也因为,大家打心眼里佩服这位户籍工作的“教科书”。
在沈建芬的心中,有这样一个信念:身份证是所有证件的母本,户籍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这个认知,源于多年前她遇到的一位群众。
那天,沈建芬在办公室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喂,你是公安局办户口的地方吗?我的身份证号跟以前的不一样,我驾驶证换不了,你能帮我开个证明吗?”沈建芬经过核查后,发现这名群众第一张身份证号是“3304”开头,而换领的身份证变成了“3301”开头。“3304”是嘉兴的区划,“3301”是杭州的区划。但是他没有户口迁移记录,怎么会行政区划变了呢?原来是在录入信息的时候,工作人员一不小心把“3304”录成了“3301”,弄清情况后,沈建芬立即给他开具了100证明,他拿着证明很高兴地走出了办公室。
但是,他突然又回来了,小心翼翼地问道:“我能把这张证明塑封一下吗?”这简单的几个字,让沈建芬差点眼泪掉下来。“他要塑封一下,说明在太多的场合需要用到这张证明,你看,我们工作人员一个小小的失误,给他带去了多大的麻烦!”沈建芬说。
从此之后,沈建芬一遍又一遍把这个经历告诉每一位窗口工作人员,要求大家必须每天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完成每一笔业务。“如今,我可以很自豪地告诉大家,2021年我们办理的4.9余万张身份证,准确率达到了100%。”沈建芬说。
交警印甜:为了公众出行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印甜是海宁许村辖区的一位交警,十年前被分配到许村的时候,他就傻眼了: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电动三轮车?怎么路上动不动就堵上了?参加工作的头两年,印甜大部分的时候都在疏导交通、处理交通事故。
“2019年,市里决定开展杭海新区治安环境整治行动,作为一名基层交警,我的心情可以用激动来形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高铁西站、家纺城周边、许巷集镇等治安交通乱点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印甜回忆道。
如今的交警工作,让印甜觉得很有获得感、成就感。乘着数字化改革的春风,交警的工作越来越“智能”,城市交通“驾驶舱”建设、交通事故“云”快处、路口标准化建设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让交通事故的预防更精准、处理更便捷。“老百姓流血少了,发生事故后处理的时间短了,流程简化了,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攀升,我们的工作也越干越有劲道。”印甜说。
刑侦民警夏程麒:让电子证据“开口说话”
com夏程麒代表着海宁公安的新生力量,这位出生于1998年的青年刑侦民警,凭借着一身能让电子证据“开口说话”的本领,一战成名。
2021年3月份,根据前期掌握的线索,海宁警方得知一起投资理财诈骗案的关键嫌疑人落脚在广东佛山,立即组织警力赶赴广东,在其租房将其抓获。本以为一切都很顺利,但嫌疑人却对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拒不承认。
局面僵持不下,办案的刑警心里清楚,这嫌疑人在跟警方打马虎眼,而他交代的事情全都在避重就轻!
“王队,你过来看!”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时,一名年轻的民警指着嫌疑人的电脑说道。
“太好了!有了这些证据,就算这家伙零口供,我们也能定他的罪。”看到嫌疑人电脑中被破解出来的聊天记录截图和受害人转账截图等一系列有力的证据,刑警们都难掩心中激动的心情。
这名找出关键证据的年轻民警,正是夏程麒,在本起案件中,他凭借专业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编理,发现了嫌疑人的服务器,顺藤摸瓜陆续发现了其他涉案平台,成功串联十余起网络诈骗案,涉案金额百万元以上,在这些电子证据面前,嫌疑人不得不低下了头。
现如今,网络新型犯罪日新月异,电子证据已经成名副其实的“证据之王”,为了让网络犯罪分子无处遁形,23岁的夏程麒还在努力,更多像夏程麒这样的青年民警正在披荆斩棘。
接警员徐律:电话线牵着的是希望
“110”是老百姓最熟悉的三个数字。“你好,110”这声简单的问候,不知曾温暖了多少人,又给多少人带去希望。接警员徐律正是坚守在“110”电话线那头中的一员,而且一守,就是11个年头。
年复一年的三班倒,一米见方不到的工位,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相同的动作重复又重复,却从不拖延一秒钟,相同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却始终保持着平和温暖,这是怎么做到的?徐律说:“因为我们太知道了,电话线牵着的,有时是生的希望。”
2019年10月,一个阴沉的下午,接警大厅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徐律接通后,那头传来了女子嚎啕大哭的声音,说自己不想活了,此刻就站在某处楼顶上想跳下去。徐律极力安慰,数次问询,可女子始终不愿告知具体位置。
“在派出所警力赶到之前,我一定要稳住她情绪。”当时,徐律满心只有这一个念头。“我的同事已经在赶过来了!答应我,一定不能做傻事!……”徐律一声声安慰,终于让女孩放下了戒备,说出了自己的故事,半个小时的通话,徐律凭借自己的专业、冷静、同理心,挽救了一条生命。
这座城市,每天都有很多故事在上演。每位警察都是“有故事的人”,他们的每一次出动,都拼尽全力让故事有好的结局,让海宁永远有温暖的力量在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