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弦是哪个民族的传统乐器的简单介绍

科灵网 7 0

彝族大三弦的传统历史

早期的跳乐,彝语又称“阿博毕”,为拍掌跳之意,舞蹈节奏舒缓,动作轻盈舒展,男女边弹边唱边舞,伴奏乐器除小三弦外,还有笛子、三胡、月琴和木叶等,多在村寨以内选择场地进行。民国以后,伴奏跳乐的葫芦小三弦改为木制筒形小三弦。1921年,弥勒县凤凰村阿细青年段显王在筒形小三弦的基础上,制作出第一代大三弦。

1930年,西山烂泥箐村小伙张崇仁制作出第二代大三弦,从此用大三弦伴奏跳乐,传遍阿细的每个村寨。此后,彝族民间艺人石凤林等,又对大三弦进行了改革规范,才成为现在广为流行的彝族大三弦。

1946年夏,西南联大部分师生到路南组织了圭山彝族舞蹈队,并到昆明演出,使民间歌舞《阿细跳乐》首次登上城市音乐舞台。如今这种欢快的跳乐(跳月),彝语又称“嘎斯毕”,为欢乐跳之意,已成为彝族民间传统舞蹈,即闻名全国的“阿细跳月”。节日的夜晚,明月高悬,在彝家寨外的空场上,青年男女围成圆圈,中间燃起高大的火堆,小伙子一边弹着大三弦一边同姑娘对舞。主要动作有跑三步、停两拍、向前一抬脚和原地跳转等,舞步刚健,动作敏捷,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整个舞蹈充满热情欢乐的气氛 。

大三弦舞是哪个民族的

大三弦舞是少数民族彝族的传统舞蹈。

彝族三弦舞是彝族人民代代相传的一种民间舞蹈,在休闲或欢乐时,彝族人往往都会跳起它。不同地区和不同的彝族支系对三弦舞各有不同称谓,流传于阿细彝区的三弦舞称“阿细跳月”,流传于撒尼彝区的三弦舞称“撒尼大三弦”。

三弦舞是一悉乎没种群体性的舞蹈,男女都可参加,但跳舞时只有男子使用三弦,女子只是踏着节奏伴舞。彝族三弦舞分为大三弦舞和小三弦舞两种,年轻人跳舞时用的是大三弦,所以叫“大三弦舞”;中老年人跳舞时用的三弦较小睁纳,因而称“小三弦舞”。

大三弦舞源远流长,近几十年在大型庆典活动和影视节目中经常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因而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相比较而言,小三弦舞的音乐、舞蹈节奏缓慢,故又称为“慢三步”。

长期以来,营造欢乐祥和气氛的彝族三弦舞一直在增强群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被有关学者誉为远顷携古舞蹈的“活化石”,为舞蹈起源与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具有较高认识价值的宝贵材料。

大三弦是哪个民族的传统乐器的简单介绍-第1张图片-科灵网

三弦是什么

三弦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其兴盛于元代,是元曲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

三弦有大正枣、小两种之分。河北艺人马三峰把三弦扩大成大三弦,受到北方说唱艺人的欢迎,从此大三弦就流传开了。大三弦又称为“书弦”,多用于北方各种“大鼓”曲种的伴奏。小三弦则盛行于江南,如南管的三弦也是属于小三弦。

有一句俗话说:“千日琵琶百日筝,半世三弦学不成。”三弦因为没有柱,所以比起其他的弦乐器来说是比较难学的乐器。但是因为它没有柱,便于吟揉,音色上非常的独特,清脆而响亮。

然而也因为三弦具有独特音色,在国乐合奏曲中如加上三弦,有时候在曲风上可能会显得格格不入,所以现代国乐合奏中很少能看到三弦这乐器。也因为这些因素,使得台湾现在会弹三弦的人越来越少了。

与台湾相反的,在琉球、日本方面,三弦在近代反而更加的盛行起来,甚至于风靡世界。琉球的三弦是由中国传过去的,被称为三线。据了解,三知绝线在传入琉球后的百年内,乐器的外型搭清姿和弹奏方法是和中国三弦相同的;但在百年后,天方赤犬子(欧洲人和琉球女的混血儿)出,乐器的形式和弹奏方法、作曲等等完全改变了,成为琉球独特的乐器。

三弦是什么民族的腔调?

三弦:又称"弦子",中国传统弹拨乐器 ,其他少数民族也有类似三弦的乐器。柄很长,音箱方形,两面蒙皮,弦三根,侧抱于怀演奏。音色粗犷、豪放。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现代三弦是在传统三弦基础上改进而来,大三弦分60型、80型大三弦,分别于1960年和1980年研制成功,故而得名。庆饥

早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就征发黎民百姓去边疆修筑有名的万里长城,为了调剂繁重的劳役,我国北方各民族人民,曾把一种有柄的小摇山型鼓加以改造,在上面栓了丝弦,制成了圆形、皮面、长 柄、可以弹拨的乐器,当时称为"弦鼗"。这就是三弦的前身,最早在北方边疆的军队中使用。清代毛奇龄《西河词话》曰:"三弦起于秦时,本三代鼗鼓之制而改形易响,谓之弦鼗,唐时乐人多习之,世以为胡乐,非也"。

唐崔令钦《教坊记》中出现过三弦之名,但其形制却不明,唐代十部伎中皆无三弦。元朝时,三弦盛传于逗差猜中原,是元曲的主要伴奏乐器,当时曾称弦索。元王实甫词清沈远曲之《北西厢弦索谱》即以三弦为伴奏乐器。

四川广元罗家桥南宋墓出土伎乐石雕中有演奏三弦的图像,河南焦作西冯村金墓出上有演奏三弦的乐俑,辽宁凌源富家屯元墓壁画中有演奏三弦的图像,说明三弦在宋元时期已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

壮族乐器 壮族传统乐器"三弦"简介

壮族三弦,是壮族弹拨弦鸣乐器。形制与汉族、拉祜族小三弦相仿,音色脆亮改物,主要用于壮族八音合奏或为壮剧及说唱伴奏,深受壮族人民喜爱。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乐业、凌云、百色、田阳、田东、德保、靖西等桂西和桂南各地。

结构组成

结构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和琴弦等部分组成,琴身全长80厘米~85厘米。共鸣箱扁平,长方形,四角椭圆,与侗族中琵琶相像。琴箱长18厘米~20厘米、宽14厘米~16厘米、厚5厘米~6厘米,琴框和底板系在握谈一整块铁力木、红椿木或青杠木等坚硬木料上挖凿出琴的腹腔后而成,它们的厚度均为1厘米~1.5厘米,琴框上、下开有插入琴杆的方孔,在琴框之上蒙以老蛇皮为面,应选用青花大鳞之蛇,皮面不应有伤疤、孔洞或秃鳞现象。琴头和琴杆共同使用一根较硬的木料制成,多用红椿木、杏木、茶木或楠木制作,其尺寸与琴身全长相同。琴头长14厘米~16厘米,上部呈扁铲形,顶端向后稍弯曲,宽6厘米~8厘米,下部呈 方柱形,中间开有一个长方形通底弦槽,槽长8厘米、槽宽2厘米,弦槽两侧设有三个弦轴(左一右二)。弦轴硬木制,呈圆锥形,轴长10厘米~12厘米。琴杆窄而细,呈半圆形柱状体,杆长66厘米~70厘米,前平后圆,上、下等宽,正面为按弦指板,表面平滑,便于运指,不设品位,琴杆上端设有 山口,琴杆下端插入琴框上下的方孔中。木制琴马呈桥空形,置于琴箱皮面中央。张三条丝弦或钢丝弦。

演奏方法

演奏时多采用坐姿,将琴杆斜横胸前,琴箱置于右腿根部,琴头呈45°角斜向左上方。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骨制或硬木制拨片弹奏。壮族三弦的里核皮液弦和中弦按五度、中弦和外弦按四度音程关系定弦,里弦和外弦为八度音程关系,常定弦为:a、e1、a1。音域a—a2,有两个八度。音色脆亮,音响丰满。壮族三弦在桂西、桂南壮乡都有流传,但一般不作为独奏乐器使用,它主要用于桂西壮族八音乐队合奏或南路壮剧音乐伴奏。在桂南的靖西、德保莫伦演唱中,也多以壮族三弦作为伴奏乐器。过去在桂南龙州一带,道姑常弹奏三弦行巫术。

所演曲目

三弦演奏的曲目有:《正调》、《月调》、《喜调》、《过场调》、《梳妆调》、《采茶调》、《马到林》和《八板调》等。

以上文章内容就是科灵网为大家介绍的大三弦是哪个民族的传统乐器和的详细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财经资讯知识,可以收藏我们的网站!

标签: 大三弦是哪个民族的传统乐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