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努利效应(伯努利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灵网 83 0

生活中的伯努利现象及其原理解释

1、飞机

飞机机翼的翼型都是经过特殊设计的,当气流经过机翼上下表面时,上表面路程要比下表面长,气流在上表面的流速要比在下表面流速快。根据伯努利定理知,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因此下表面的压强大于上表面的压强,由此产生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就是使飞机飞起来的升力。

2、气球

气球有热气球和充有氢气(或氦气)的气球,它们都是利用气球平均密度小于大气密度在大气中上浮。跟液体中物体上浮的不同,是高空大气稀薄,也就是密度较小,大气压也小,气球会向外膨胀。到整个气球的平均密度跟外面大气的密度相等的时候,气球不会再上升。

为了气球继续上升,办法是减小气球的质量,具体方法是将气球下面携带的沙袋丢掉一些。将气球里的气体放掉一些,体积减小,平均密度增大,气球就下降。

3、刮风

当刮风时,屋面上的空气流动得很快,等于风速,而屋面下的空气几乎是不流动的。根据伯努利原理,这时屋面下空气的压力大于屋面上的气压。要是风越刮越大,则屋面上下的压力差也越来越大。一旦风速超过一定程度,这个压力差就“哗”的一下掀起屋顶的茅草,使其七零八落地随风飘扬。

4、喝水

人喝水时,同样应用到伯努利效应。当你把杯子举到口边时,你的嘴会习惯地去“吸”杯中的水。这时,胸部扩大,肺里和嘴里的气体压强减小,嘴附近的空气就向嘴里跑。

并且越靠近嘴的空气跑的(流动)的越快,对水面的压强也就越小。于是对于杯里的水面来说,近嘴部分受到空气的压强小,较远部分则大,在不等的压强作用下,近嘴部分的水面就稍微高了一点起来,超过杯沿流到口内。

5、火车站站台安全线

火车站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米左右的地方都会标有一条安全线,候车时乘客必须在安全线后,这就是防止“伯努利效应”造成危害。

根据“伯努利效应”,流体流动速度加快,它们对旁侧的压力就会减小。火车高速驶过,会对站在它旁边的人产生很大的力把人“推”向火车。曾有人测算过,当火车以50 km/h 的速度驶过时,产生的力相当于用 78 牛的力把人从背后“推”向火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飞机为什么能飞起来?“伯努利原理”了解一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伯努利效应

伯努利效应(伯努利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第1张图片-科灵网

对着两张平行拿着的纸张中间吹气,两张纸张将怎样运动?为什么

对着两张平行拿着的纸张中间吹气,两张纸会靠在一起。这是因为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在没有吹气时,纸的中间和外侧的压强相等,纸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下垂状。当向中间吹气时,中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纸外侧的压强不变,纸外侧的压强会高于两张纸之间的压强,受到向内的压力大于向外的压力,所以纸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中间靠拢。

这种现象称为伯努利效应。也例如在列车站台上都划有安全线。这是由于列车高速驶来时,靠近列车车厢的空气将被带动而运动起来,压强就减小,站台上的旅客若离列车过近,旅客身体前后出现明显压强差,将使旅客被吸向列车而受伤害。

扩展资料:

伯努利效应在球类旋转球上的范例:球类在高速旋转运动的时候,球的上方和下方流线对称,流速相同,上下不产生压强差。再考虑球的旋转,转动轴通过球心且平行于地面,球逆时针旋转。球旋转时会带动周围得空气跟着它一起旋转,至使球的下方空气的流速增大,上方的流速减小,球下方的流速大,压强小,上方的流速小,压强大。跟不转球相比,旋转球因为旋转而受到向下的力,飞行轨迹要向下弯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伯努利效应

物理伯努利效应。

如下图下水管中水的横截面面积为A1,所受压强为P1(均匀分布),水流速度为v%1,高度为y1,上水管对应的量分别为A2,P2,v2,y2;水的密度为d,且水是自左向右流的,则有:

在一段时间t内由动能定理得:

(P1*A1)*v1*t-(P2*A2)*v2*t-d*(A1*v1*t)*g*(y2-y1)=0.5*(A2*v2*t)*d*v2*v2-0.5*(A1*v1*t)*d*v1*v1;

A1*v1*t=A2*v2*t;

A1*v1=A2*v2(不可压缩液体体通量守恒);

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P1*A1为下水管中水横截面所受压力,P2*A2为上水管中水横截面所受压力;A1*v1*t为在时间t内从下水管运到上水管的水的体积,d*(A1*v1*t)为这些水的质量;等式右边为末动能减去初动能.

则上式化简为:P1+0.5*d*v1*v1+d*g*y1=P2+0.5*d*v2*v2+d*g*y2

这就是伯努利方程,此式虽然是从不可压缩的液体如水的情况中推出来的,但对一切流体均适用。由此式可得当y1=y2时,谁的速度越大压强越少。

(很抱歉,昨晚我打字时分心了,把方程的原理“动能定理”打成了“机械能守恒”。另外,下面的干嘛抄我的解答)

伯努利原理

原理: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1726年,伯努利通过无数次实验,发现了“边界层表面效应”:流体速度加快时,物体与流体接触的界面上的压力会减小,反之压力会增加。为纪念这位科学家的贡献,这一发现被称为“伯努利效应”。

伯努利效应的帆船原理

帆船原理:

一般人对于帆船往往会有一个错误观念,以为帆船是被风推着跑的。其实帆船的最大动力来源是所谓的『伯努利效应』,即当空气流经一类似机翼的弧面时,会产生一向前向上的吸引力,帆船才有可能朝某角度的逆风方向前进。而正顺风航行时,伯努利效应消失,船只反而不能达到最高速。

但帆船的航向也不是完全没有限制,在正逆风左右各约45度角内,是无法产生有效益的前进力的,但是太顺风也不是很好的,这时伯努利效应消失,船速在再度慢下来,同时也进入不稳定状态。而有逆风航行能力的船,若要往逆风方向前进,必须采取Z字形的路线才能到达目的地。

扩展资料

帆船原理的发现者伯努利:

丹尼尔·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是著名的伯努利家族中最杰出的一位,他是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的第二个儿子。

丹尼尔出生时,他的父亲约翰正在格罗宁根担任数学教授。1713年丹尼尔开始学习哲学和逻辑学,并在1715年获得学士学位,1716年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在这期间,他的父亲,特别是他的哥哥尼古拉·伯努利第二教他学习数学,使他受到了数学家庭的熏陶。

他的父亲试图要他去当商业学徒,谋一个经商的职业,但是这个想法失败了。于是又让他学医,起初在巴塞尔,1718年到了海德堡,1719年到施特拉斯堡,在1720年他又回到了巴塞尔。1721年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723年,丹尼尔到威尼斯旅行,1724年,他在威尼斯发表了他的《数学练习》(Exercitationes mathematicae),引起许多人的注意,并被邀请到彼得堡科学院工作。1725年,他回到巴塞尔。之后他又与哥哥尼古拉第二一起接受了彼得堡科学院的邀请,到彼得堡科学院工作。

在彼得堡的8年间(1725—1733),他被任命为生理学院士和数学院士。1727年,他与L·欧拉(Euler)一起工作,起初欧拉作为丹尼尔的助手,后来接替了丹尼尔的数学院士职位。但是,由于哥哥尼古拉第二的暴死以及严酷的天气等原因,1733年他回到了巴塞尔。

在巴塞尔他先任解剖学和植物学教授,1743年成为生理学教授,1750年成为物理学教授,而且在1750—1777年间他还任哲学教授。 

1733年,丹尼尔离开彼得堡之后,就开始了与欧拉之间的最受人称颂的科学通信,在通信中,丹尼尔向欧拉提供最重要的科学信息,欧拉运用杰出的分析才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给以最迅速的帮助。

他们先后通信40年,最重要的通信是在1734—1750年间,他们是最亲密的朋友,也是竞争的对手。丹尼尔还同C·哥德巴赫(Goldbach)等数学家进行学术通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伯努利效应

上述文章就是科灵网介绍的伯努利效应和伯努利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详细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财经资讯知识,记得收藏关注我们。

标签: 伯努利效应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