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大,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词来代替,不同年龄称谓不同,下面是一些有关年龄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女;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a32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
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
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 ,故云。”